首頁>體育>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撰文 | 華 夏

責編 | 夏志堅

足球是現今世界上最流行的運動。據 FIFA 官方2012年的估計,全球有超過2.5億活躍的足球參與者。這項運動雖然對手部觸球有 “偏見”,但對身體的其他部分觸球卻十分寬容,尤其鼓勵球員用頭去控制球。

頭球技術因此在足球裡非常重要。無論是後場解圍、中場爭頂,還是前場的頭球攻門,頭球技術好的球員都非常佔優勢。一般來說,除了沒法把球踢過頭頂的小朋友,頭球是所有足球運動員訓練中都要進行的專案。

頂球的時候,通常用眉骨到髮際線之間的部分為佳。球員應該用頭主動去撞擊球,而不是等球來撞頭。這要使用很強的腰腹力量,並且需要球員在起跳爭頂之前,稍退後幾步,迎著來球起跳。撞擊時,應該頷首,同時將脖子繃緊。撞擊的角度,視進攻或防守而定。此外,球員的眼睛既要盯球,也要保持一定的視野,以便同時掌握時機和對方球員位置。這一系列動作都是為了用頭準確地給足球送出一個強大動量。

然而,從2015年11月起,美國踢足球的少年們可能會發現他們參與的這項運動和世界其他地方不再完全一樣:他們被禁止頭球了。

美國足球聯合會(United States Soccer Federation)在當時頒佈了一項禁令,禁止10歲以下兒童在踢足球的時候使用頭球技術,而11歲~13歲的青少年,也將在訓練中限制頭球的次數——每週頭球訓練時長不得超過30分鐘,且每次訓練只能頂球15至20次。這項禁令對美國國青隊及美國大聯盟俱樂部(Major League Soccer)的球隊強制生效,而對其他的足球組織則屬於建議性規定。

為什麼被禁?

該禁令始於2014年8月加州的一場官司。當時諸多小球員的家長控告美國足球聯合會(USSF)和國際足聯(FIFA),認為這些組織並未採取足夠措施來避免小球員們的頭部受傷。訴訟證據中包括如下資料:2010年,美國高中足球比賽中發生了5萬起腦震盪,而這個數字比棒球、籃球、壘球和摔跤等同類比賽的總和都多。

這項禁令在足球圈引起了很大爭議。畢竟,這些小球員可能因為這項禁令,在年幼時無法接受充分的頭球訓練,從而比他們的歐洲同輩落後好幾年的頭球功力。作為足球運動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家長們對頭球的反應是否有些過度焦慮?

最近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表明,家長們的擔憂不無道理。

據BBC報道,傑夫·阿斯特爾(Jeff Astle)在2002年以59歲之齡早逝。這名英格蘭西布朗維奇球員,在292場聯賽中打入137球,曾5次為英格蘭隊出場。他死前曾患阿爾茨海默症。驗屍報告顯示,阿斯特爾的大腦因為長年的頂頭球產生了損傷。雖然現代足球使用的球比1960年代的那種容易吸水的、填充羽毛的球要輕,但是足球仍然能夠給頭部造成相當衝擊。

普渡大學人類傷病研究與再生技術實驗室的主任 Eric Nauman 博士研究發現,大學女子足球運動員在頭球瞬間,大腦承受的瞬時加速度可達120-140G,這接近美式足球運動員撲倒對手擒抱(Tackle)時承受的瞬間加速度。對於職業球員來說,平均每場比賽會頭球 6 到 12 次,其職業生涯中會頭球數千次,這還不包括訓練時無數次的頭球練習。

美式橄欖球運動和慢性創傷性腦病變(CTE)關係的發現者、腦科泰斗 Bennet Omalu 博士(其事蹟被拍為電影《腦震盪》(Concussion),在2015年上映)曾呼籲 “應徹底禁止18歲以下足球運動員進行頭球,並最終在職業足球競賽中禁止頭球”。

“這太危險了…用頭去控制一個高速運動的物體實在是毫無道理。” 據 Omalu 博士描述, “人腦很脆弱,像一個氣球一樣,浮在頭顱之中。你頭球就會損傷大腦。”

事實上,在阿斯特爾之後,越來越多的基金會和研究者開始研究頭球過多與大腦永久損傷的關係。目前,關於頭球是否會導致職業球員更易患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進展。

證據確鑿

神經退行性疾病包括阿爾茲海默症、帕金森症和慢性創傷性腦病變(CTE)等。神經元是組成大腦的基本磚塊。和身體大部分的細胞不同,神經元細胞無法自我更新:一個神經元細胞受損之後就無法逆轉,死掉之後就不會再生。因此,神經退行性疾病在現有技術下是無法治癒的,當一部分神經元失去功能,大腦的認知等能力也會隨之受損,常見的症狀包括記憶喪失、運動功能失調、推理能力下降等。我們熟悉的 “老年痴呆”(阿爾茲海默症),即為典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在今年10月21日刊出格拉斯哥大學公共衛生資訊學教授 Mackay 等人的一項研究,該研究利用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基於大樣本量的資料分析,對職業足球運動員更容易得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猜想,作出了肯定回答。不過,這一結論對業餘球員是否適用,仍然有待進一步資料的支援。

在 Mackay 等人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選取了一個多達7676名前蘇格蘭男性職業足球運動員的實驗組,以及一個 23028 名普通人的對照組。實驗組的出生日期均在1977年1月1日以前。在選取對照組時,控制了性別、年齡、貧窮程度等變數,使其與實驗組一致。兩組研究物件中,球員組有15.4%(1180名)的人已經死亡,而對照組則有16.5%(3740名)的人員死亡。

研究者在對比了兩組人員的死亡證明資料和醫療處方資料後發現:運動員組70歲之前去世的概率要低於普通人組,但70歲之後去世的概率卻更高;運動員組死於心血管疾病和肺癌的概率顯著低於普通人組,不過這些前足球運動員卻更易受到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威脅。以解剖判斷的死因來看,前運動員死於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數量為 1.7%,而普通人組只有 0.5 %。

醫療處方的資料也佐證了這個判斷。研究人員發現,運動員組成員開據痴呆類藥物處方的情況比普通人組更為普遍。此外,研究人員還細緻地比較了守門員和外場球員的差異,他們發現,守門員和外場球員在因神經退行性疾病致死的概率上沒有顯著差異,但守門員開據痴呆類藥物的頻率確實要顯著低於外場球員——這可能是因為守門員通常用手,而不是用頭來解圍的緣故。

事實上,哈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疾病神經影像實驗室的 Koerte 博士已經基於小樣本研究,先後在2012年、2015年和2016年發表的三篇論文中表明頭球所致的大腦生理學變化。總的來說,頭球和大腦神經化學成分改變、大腦白質結構的完整性受損、皮層增厚等現象相關。

證據已很確鑿,頭球確實會導致職業球員在老年階段更易患神經退行性疾病。

如何減小傷害?

立即禁止職業足球中的頭球,或許過於激進。不過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減少頭球的不利影響,比如適當降低足球的氣壓,儘量保持足球乾燥,避免雨天或草坪潮溼的情況下頭球(足球吸水後會變得很重)。

此外,一部分頭球導致的腦損傷,並不是因為球碰頭,而是球員們爭搶頭球的時候,頭部的互相碰撞。在業餘比賽中禁止爭搶頭球時過於激烈的身體接觸,應該能顯著減少頭部受衝擊的可能性。

職業球員頭戴護具上場比賽,在今後或許也應不再成為一件尷尬的事情。事實上,球迷們對職業球員頭戴護具出場比賽並不陌生。今年退役的捷克門神切赫,自從2006年頭部遭到對手的重擊,造成顱骨骨折的重傷之後,從此就留下心理陰影,即便傷愈復出之後,切赫也要帶著頭盔上場比賽。

隨著原來越多的關於頭球和腦損傷的研究出爐,頭部護具可能將成為足球運動員未來的常規裝備。

參考資料:

Soccer and Mortality — Good News and BadNews, Robert A. Ster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October 23, 2019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mortality amongformer professional soccer player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October 21, 2019

https://www.nbcsports.com/washington/soccer/us-soccer-bans-headers-children-under-age-10

製版編輯 | 皮皮魚

最新評論
  • 1 #

    看阿里不就行了,打拳擊多了,舉個火炬手都哆嗦。

  • 2 #

    還是打Golf安全,沒身體接觸

  • 3 #

    中足協80年代的頭球算2分。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亞洲足球不只有孫興慜!33歲老將加盟荷甲球隊 日本崛起全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