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詩人趙師秀《約客》:“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圍棋不只是智力遊戲,也有詩的意境。“微妙玄通”與“無為而無不為”是圍棋藝術的最高境界。圍棋溫文儒雅,四庫全書把圍棋歸入子部藝術類,同琴、書、畫在一起,顯然認為它不算競技。實際上圍棋的競技性很強,甚至能夠讓對弈者咯血斃命。
一種策略性兩人棋類遊戲,中國古時稱“弈”,西方名稱“Go”。流行於東亞國家(中、日、韓、朝),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圍棋起源於中國,傳為帝堯作,春秋戰國時期即有記載。隋唐時經北韓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圍棋蘊含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
漢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體現了漢民族對智慧的追求,古人常以“琴棋書畫”論及個人的才華和修養,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圍棋。為人們形象比喻為黑白世界的圍棋,是中國古人喜愛的娛樂競技活動,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悠久的棋戲。由於圍棋將科學、藝術和競技三者融為一體,有發展智力,培養意志品質和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思想意識的特點,因而,幾千年來長盛不衰,逐漸地發展成了一種國際性的文化競技活動。
圍棋起源於中國古代。推測起源時間為大約公元前6世紀。傳說堯的兒子丹朱頑劣,堯發明圍棋以教育丹朱,陶冶其性情。圍棋的最早可靠記載見於春秋時期的《左傳》。戰國時期的弈秋是見於史籍的第一位棋手。南北朝時候,棋盤定型為現在的19道棋盤,並且出現了評定棋手水平的圍棋九品制。圍棋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知識階層修身養性的一項必修課目,為“琴棋書畫”四藝之一。唐代出現了棋待詔官職。著名棋手王積薪作“圍棋十訣”在現代圍棋中依舊適用。
其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直線將棋盤分成361個交叉點,棋子走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落子後不能移動,以圍地多者為勝。中國古代圍棋是黑白雙方在對角星位處各擺放兩子(對角星佈局),是為座子制,由白棋先行。現代圍棋由日本發展而來,取消了座子規則,黑先白後,使圍棋的變化更加複雜多變。圍棋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棋盤遊戲。
中國圍棋之制在歷史上曾發生過兩次重要變化,主要是在於局道的增多。魏晉前後,是第一次發生重要變化的時期。魏邯鄲淳的《藝經》上說,魏晉及其以前的“棋局縱橫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這與前面所介紹的河北望都發現的東漢圍棋局的局制完全相同。但是,在甘肅敦煌莫高窟石室發現的南北朝時期的《棋經》卻載明當時的圍棋棋局是“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數。”表明這時已流行19道的圍棋了。這與棋局形制完全相同,反映出當時的圍棋已初步具備現行圍棋定製。
圍棋黑白二子象徵日月陰陽晝夜;圓形棋子象徵天象蒼穹,棋盤象徵宇宙,暗合了古代天圓地方的傳說;太陽系九大行星,對應了棋盤上九個重要的星位;天體由三百六十部分組成,所以棋盤縱橫各十九道,棋盤共三百六十一目,那多出的一目就是天元,意為“太極”,表示宇宙的本體。三百六十一是古代日曆全年的天數,棋盤的四個角可比地象四方;世間萬物有氣則生、無氣則死,對應了棋盤上的生死法則;棋局搏殺,滄海桑田;棋盤勝負,世事紛爭;諸如此類種種,皆可擬世事,讓人自己去悟道,去品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