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4日,北京首鋼男籃51號球員,大前鋒吉喆因肺癌病故。
我們這波北京孩子,多數比較喜歡吉喆。雖然是4號位大前鋒,卻長得眉清目秀,是在這波兒首鋼球員裡的顏值擔當。有人罵他不會打球,那得看跟誰比。反正我一直覺得,他不如斯科拉——就像大樹(張松濤)比穆託姆博差一些一樣。好在他性格不張揚,也挺努力的。
吉喆最後一次登場是在2018年3月22日,17-18賽季八進四的第四場,對手是他的老東家遼寧。他登場19分鐘,得9分,搶下5個籃板。顯然那時候,還沒人能想到他會生病。
據說,他發現肺癌是2018年8月。而且發現時,就已經處於中晚期。
2018年9月7日,他釋出了患病、不得不缺席新賽季的訊息。但沒說是什麼病,只說是“傷病”——年輕運動員嗎,有點傷病很合理,大家誰也沒往壞處想。同時告訴大家,要去美國治病。
有訊息稱,吉喆在安德森癌症中心接受了治療。那是一家全美頂尖(自然也是全球頂尖)的腫瘤專科醫院,位於得克薩斯州的休斯頓。(不過, 也有傳聞說,他是在舊金山一家醫院治的)
使用了靶向藥物後,開始效果很好,腫瘤範圍也隨之縮小。但到了2019年初,靶向藥物出現耐藥,癌細胞開始擴散。後來,肺癌發生了腦轉移,他接受了頭部放療。放療導致了一些併發症,比如腦血栓,已經讓他無法行走,甚至癱瘓。美國的醫生明確表示,他們已經無能為力了。
遂於2019年11月返京,最初入住朝陽區中醫院。治療1周後,因病情過重,不得不轉入中日友好醫院。期間還曾邀請過廣安門中醫院專家。但最終於12月4日凌晨病故。這位籃球場上的勇士,在肺癌面前堅持了16個月。
#倪萍#,在經濟並不寬裕的情況下,花了12年的時間,帶兒子去美國治療先天性白內障。
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常年在美國治療先天性主動脈狹窄。
去美國看病,真的有必要嗎?很多人想問,這些病,真的需要到美國治嗎?美國治的,真的比中國好嗎?
美國的平均醫療水平,高於中國的平均醫療水平——這一點恐怕不會有人質疑。但這些名人,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都能夠享受到當地最頂尖的醫療服務。美國的最高階醫療品質,也高於中國的最頂級醫院嗎?
我的觀點是,是的。美國的最優質醫療資源,水平同樣高於中國的頂尖醫院——只不過差距並沒有平均醫療水平那麼大。比如卡特總統,在惡性黑色素瘤肝腦轉移後,競然被默沙東研製的抗癌新藥治癒了,這對於同時期的中國患者是不可想象的。
再比如能預防宮頸癌的HPV疫苗,不然大家也不用去香港打針了。還有壯陽藥偉哥(萬艾可),在美國上市都比中國更早。
哪些人適合赴美治病?既然美國的醫療水平更高,那麼哪些患者適合去美國治病呢?
有錢人,而且要非常非常有錢才行。
美國的醫療效率,並不高於中國。就是說,美國人享受比中國更好的醫療服務,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有大多少呢?2014年中國醫療衛生支出佔GDP的5.5%,美國則佔17.1%。考慮到兩國人均GDP的差距(中國8k+美元,美國6w美元),美國人平均為健康支付的費用是中國人的20倍以上。這還不包括兩國就醫的時間成本差距。
所以,如果你的綜合能力,不足以保證你在美國獲得最優質的醫療資源,或許還不如選一家國內的好醫院。
英語不好,會成為赴美就醫的障礙嗎?不會,因為你可以請幾個英語好的翻譯全程陪你看病,而且你完全不用擔心因此增加的費用。這筆費用遠遠低於你的診費。診費你都拿得出,一定不會在意這些“小錢”了。
所以說,你是否適合赴美看病,與你得了什麼病關係不大,與你病到什麼程度關係不大,與你的英語水平關係不大,主要取決於您多有錢。
從概率上將,#吉喆#赴美看病還是有益的。
有人說,這麼年輕、身體這麼好的運動員,去美國治肺癌才活了16個月,這不是打了美國醫生的臉嗎?國內也有很多患肺癌後治癒、存活多年的病例啊。我只能說,由於我們不知道他的肺癌的病理分型(鱗癌?腺癌?小細胞癌?)、分化水平及剛發現時的狀態,無法評估他當時的預期生命有多少。
如此年輕、從不吸菸、身體健壯、定期體檢、花了這麼多錢看病的吉喆,仍舊沒能戰勝肺癌。我們只能感嘆,人生不易,世事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