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有九品之鏡,升級升段賽場外棋童家長亦有九品之像。九品守拙,原文“守我之拙,彼無所施”,寓指“面對無法戰勝的對手,情知無可奈何,只能盡人事、聽天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該來的就讓他來吧。”孩子第一次參加升級升段賽,家長把孩子送到賽場大門,看著孩子弱小的背影在賽場大廳裡越來越小,他還那麼小,能獨自面對這麼大型的一場比賽,能順利完成比賽就很了不起了!哪裡還有要下贏、要升級的要求?即便有些要求,也是類似我們的國足那“喊了很多次,只做成一次”的“衝出亞洲,走向世界”時的要求,贏一盤、得兩分、殺掉對手一塊棋。解釋一下,贏一盤和得兩分不是完全對等的,因為有輪空、棄賽的情況。
八品若愚,原文“佈置如愚,敵不敢拒”,寓指“笨鳥先飛,不會進攻,就做好防守,最愚笨的辦法也是辦法,即便不能勝敵,先保證自己不受傷害。”再次參加升級升段賽,家長都開始有想法了。上次成功了的,那種感覺挺上癮;上次失敗了的,特別是自己失敗,熟人成功的,要是再來一次那多要命啊!“我們都是要強、有上進心(好面子)的人!”於是開始有了“避戰”的現象,就是父母雙方要對方去,自己不去的啦。如果這一次再失敗,那麼“徹底避戰”的現象便時有發生了。一般而言,啟蒙到1段,只會留下50%的人。七品鬥力,原文“動則必戰,與敵相抗”,寓指“盡人之力是下智,盡人之智是上智。以智取勝則高,以力取勝則低。”堅持下來的孩子,一般都是熟人眼裡的小高手了,家長也被扣上了“教子有方”的帽子,那得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了呀,於是便愈發的求勝心切。臨出門、臨進場,而且是每一盤臨進場前都要仔細叮囑“老三句”:“好好下、慢點下、認真下”。有點經驗的家長,開始琢磨《賽前狀態與賽後勝負的對應關係》論文並付諸實施,賽間休息時,帶孩子到人少的地方轉一轉,避免與相熟的孩子追逐打鬧,然後一頭汗的進賽場。
六品小巧,原文“不務圖遠,好施小巧”,寓指“沒有深謀遠慮的本領,憑藉小聰明處世縱使佔些小便宜,難以謀求大功業。”經驗與思考與日俱增,成年人總比孩子多點心眼,有些小技倆。報名比賽前,詢問哪場相對好打;比賽時,頻繁看對陣表,打聽對手情況,向孩子面授機宜,“這個對手年齡比較大,大局強,計算不行,你跟他攪”;賽程過半,反覆計算大分、小分,並且未卜先知,“如果甲贏了乙,丙贏了丁,則如何如何”。五品用智,原文“未能通幽,戰則用智”,寓指“沒有壓倒性的力量,但是善於用智慧解決問題,善加謀算,可以成功。”假以時日,經歷過十多年寒窗,第一學歷985的高知家長們,已經琢磨出一套完整的備賽方案。賽前一個月,向老師討教執黑執白各一兩個佈局套路,一段時間內天天下這些套路,下到每一個變化都滾瓜爛熟;賽前十天,每天半小時以上死活題,強化計算力,保持手感;賽前三天,實地考察賽場,停車場大不大,路邊貼不貼罰單,洗手間在哪個方位,有沒有可以坐下來記譜的地方,中午用餐選在哪裡,休息又在哪裡……
四品通幽,原文“或戰或否,意在通幽”,寓指“每當危機關頭,就可以見招拆招,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可以應變。”修行永無止境!監督、後勤保障之外,家長開始越來越多的介入臨場教練的角色。每一盤棋前,根據自家孩子的特徵、狀態,量身定製進場叮囑的內容——這相當高階,簡短的一兩句話,又要說到重點,又不能把孩子說懵。“對手過分要反擊,對手軟弱不能無理,局勢大優要收手,局勢不利要攪局……”三品具體,原文“臨局之際,造形則悟”,寓指“對萬事萬物的具體情況可以體察入微,發現其中的奧妙進行破解。”百尺竿頭,務實到了極致已再難突破,務虛的重要性便開始凸顯。從“下好每一盤棋,下好每一手棋”,到“勝負置之度外,我就是來下棋的”,再到“眾生畏果,菩薩畏因”,越來越雲山霧罩。天哪,才多大的小屁孩,和他們講這些。因為,他們聽得懂!經歷了這許多的、頻繁的勝負的洗禮,孩子們有經歷,有感悟,但是缺少總結,家長適當替他總結,其實很有必要。棋手都有刻骨銘心的痛,不可痛完不改,下次再痛!
二品坐照,原文“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寓指“可以至虛善應,破解一切難題,逢凶化吉。”務虛得到長足發展,開始有了“賽前燒香、賽中唸經、賽後還願”的現象。也有大師支招的,“天晴宜執白棋,行棋切勿糾結,一鼓作氣;天陰宜執黑棋,行棋需謹慎應對,多思巧算”。非不唯物、科學,實需信念支撐!因為,以前叫做“堅持”,到了這一步,其實叫做“熬”,熬過便是晴天!一品入神,原文“變化莫測,精義入神”,寓指“為人處世可以料敵先機,不戰而屈人之兵,天下莫能與之敵。”在很久很久以前,那一次小百靈杯,某謝姓現世界冠軍、職業九段全勝奪冠。頒獎典禮,童年謝老師登臺領獎,脖子掛著獎牌、左手抱著獎盃、右手握著證書,咧嘴微微一笑,閃光燈直閃。走下領獎臺,謝老師將獎盃證書遞給謝老爹,“給,全國冠軍。”謝老爹接過獎盃證書,“哦,全國冠軍。好了,回去吧。”——淡定如此,出神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