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第一天,萬達放出宣告:退出大連一方俱樂部。不過球迷們,尤其是大連的球迷們別慌,萬達沒離開。這只是萬達戰術性的撤離,不是對大連——這個北方足球城的足球夢想的放棄。
誰說沒錢?
萬達宣告主要闢謠的是“個別自媒體惡意詆譭萬達不是真心搞足球,是企業不行了。”——換句話說:沒錢了,玩不動足球了。
的確,萬達近兩年來經歷了轉型的陣痛。但現在回頭看,還是得佩服王健林的先見之明。轉型之後,萬達產業結構由原來的商業、文化、金融三大板塊調整為商業、文化、地產、金融四大產業集團,全面轉型現代服務業,實現了降槓桿減負債,輕裝上陣。從2019年開始,萬達投資日趨旺盛,說明轉型到位,擴張期再臨。
尤其是文化體育板塊。從2018年資料看,萬達文化集團收入692.4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1.3%,同比增長9.2%;其中體育公司收入88.3億元,完成年計劃的94%,同比增長22.9%。現在,包括體育板塊在內的文化集團收入已經居於萬達4大產業之首,凸顯了其在萬達全新產業鏈中的核心地位。
所以說,錢,不是萬達退出的原因。
足球,需要穩定的“生命線”
萬達退出的原因聲明裡說的很清楚:“至今沒有獲得一方足球俱樂部股權,俱樂部歷史遺留的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甚至連俱樂部賬戶都無法使用。”
連基本的產權明晰都做不到,又怎麼指望萬達“以目前的方式繼續支援一方足球俱樂部”呢?
不能否認,足球產業是個高投入、很燒錢的領域,市場培育、人才培養都需要長期不斷的資金供給。中超球隊的贊助商大多是類似萬達的知名企業,他們是頂級球隊的生命線。
缺乏穩定的“生命線”,是大連足球近年來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從“大連萬達”、“大連實德萬達”、“大連實德”到“大連一方”、“大連人”,俱樂部名字頻繁更換。經歷過中超降級再回歸,這個曾經締造甲A聯賽王朝的俱樂部,滄桑走過萬達離開的1208天。
但僅僅一個賽季後,萬達的宣告打碎了那段重溫的舊夢。剪不斷理還亂的遺留問題,如同密佈的枯藤,讓萬達再無力奔跑。
俱樂部歷次轉讓中債務問題本該解決得再好一點,留給萬達入駐的阻力本該再小一點。
可惜。
萬達攜手大連足球,向前看
雖然大連乃至遼寧在當今中國足壇的地位有所下降,但資料顯示:中超2019年16個隊伍總共499名球員,排除所有的外援和幾位歸化(移民)球員,以及未能查到出生地的約20位U23級別球員,遼寧一騎絕塵,一省貢獻了86名現役中超球員,是第二名山東的一倍。
足球人才的深厚底蘊至今不衰,也許是萬達留給大連最好的禮物,也是遼寧足球復興的最大資本。
相對於大連, 2019年的中超球隊佔了三席的廣東,雖然很多球迷自詡足球最強省,廣州是最強市,但是論足球人才供應,兩地差別巨大。廣東本地球迷也抱怨,廣州恆大入主廣州10年,全國挖人,全世界買球員,廣州足球隊日漸強盛的同時,本地球員卻青黃不接。
而此次萬達退出,只是退出俱樂部,不是退出大連這塊足球沃土。投資20億在大連建設了足球青訓中心;投資近10億元組建了十幾支、12至21歲、約350人的足球青少年隊伍;簽訂了10年5億元支援大連10所足球重點小學的協議——這些,是萬達交給球迷和真正熱愛足球事業的各界同仁最好的誓言。
長期投資,自建俱樂部。深做功緩發力,先給大連建設完備先進的青訓系統,再建高水平職業球隊,用自身體育產業板塊做引導,讓頂級足球人才培養得出、留得住。萬達復興大連足球的日子,還遠麼?
中國足球還在低谷,真正的希望是那些熱愛這項運動的,願意打基礎、育人才,為中國足球的明天努力的人和企業。多給他們些寬容,多給他們些時間。征途漫漫,我們一起朝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