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CBA2.0時代首次選秀訓練營及選秀大會,早在2015年,CBA就開始試行選秀制度,但當年除了手握狀元籤的重慶隊選了一名球員外,其餘球隊均棄權。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CBA選秀制度與NBA很不一樣,有許多條條框框,那如果CBA選秀完全按NBA選秀制度來可行嗎?
CBA與NBA選秀差別
首先我們來介紹一下選秀正統,NBA選秀。NBA選秀規則是19-22歲年齡範圍內可以參與,年齡大了小了都不行,所有球隊不得繞過選秀,簽約的球員必須是參加過選秀大會的。
那也許有的球迷會問,不對啊,我看NBA有些球隊簽約的歐洲球員沒參加選秀大會,為何他們能不選秀直接籤合同?
這是因為,NBA規定全世界所有球員一旦到22歲還沒有報名參加選秀大會,就視為自動參選。
打個比方,假如你是一名22歲的CBA球員,你就自動參選了。由於你水平不夠,NBA球隊沒有選你,那你是身份就成為了落選秀,一旦落選,你就可以自由簽約任何一支球隊了。
如果他真的選了你呢?那你無論多少歲登入NBA,你都只能與這支球隊籤合同,因為他們有你的簽約權,除非他們交易這個簽約權,不然你不能籤這個球隊。
這個制度的特點就在於:1.不可繞過,所有球員必須參加選秀;2.NBA球隊不用花錢培養青訓球員,選就完了。
而CBA的選秀制度,球員是可以繞過的,大部分青訓球員都會直接與自己青訓的母隊簽約,母隊也不會放他們去參加選秀大會。
甚至有些球員如果母隊不要去選秀了,你選中了還得給他的母隊培養費。
那如果完全按NBA制度來呢?
兩個聯賽差距大如果按NBA的制度選,我們會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聯賽差距問題。
無論是商業化程度、競技水平還是知名度,CBA都遠不如NBA,NBA可以在全世界挑選球員,絕大多數球員也樂意去。
但如果CBA也這樣搞,我眼饞蔡恩-威廉森,北控選中他,鵜鶘也選中他,他會去NBA還是CBA?答案一目了然。
除了NBA,任何聯賽都不具備全世界選球員的能力。
人才培養問題第二個問題,就是人才培養問題。
這是CBA不能搞NBA選秀制度的最大原因,這個問題要解決不了,選秀怎麼搞都白搭。
美國籃球人才靠校園培養,NBA球隊不花錢培養,自然也沒有利益糾紛。而中國校園籃球體系非常薄弱,培養人才能力弱,好苗子一般也不走這條路,往往直接投身青訓。
那麼,問題來了。一旦我們學習NBA選秀,每個球員必須通過選秀,那新疆隊、廣東隊、遼寧隊辛辛苦苦搞青訓,又出錢又出力培養的好苗子,全被別的球隊選走了,誰還願意搞青訓?直接等著別人搞我選就完了。
都不搞青訓,然而校園籃球體系又尚未發展起來,中國的籃球人才只會越來越凋零。
所以,現階段的CBA選秀體制是結合國情做的一次合理改革,是符合CBA實際的,一味追求美國體系,反而不美。
中國籃球的發展需要改革,但不需要東施效顰,歷史經驗早就告訴我們,教條主義不可取,像姚明這樣,走中國特色籃球道路才是正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