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中國籃球難進步的原因找到了,聯賽的縮影,球員的悲哀

全明星賽前的最後一場補賽,山西對浙江打了三個多小時,CBA聯賽終於又創造了一項新的紀錄。當然,這紀錄屬於裁判員。

按照道理講,比賽不能抱怨裁判。但我要講得不是勝負,而是裁判本身的水平。今年這個賽季不是有個裁判講評嗎?每到中場會有某位資深裁判講解某場之裁判的得失。既然如此,那就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吧!

這場比賽,雙方共被判了72次犯規,共6人犯滿被罰下場。還有山西助教被直接驅逐,以及單節就29次犯規的驚人紀錄。

年年看CBA比賽,年年有個感覺,就是CBA聯賽的裁判水平太差。最起碼一個進攻犯規和防守犯規都鬧不清,據說這裁判年年有培訓,怎麼這個問題都搞不清嗎?再就是拿球有理,特別是上籃的時候,只要是進攻球員挑起球來,防守球員即使是貨真價實的打帽,也是打手。甚至是皮毛都不沾(那怕是通過回防如此),仍然是防守犯規。裁判員叼個哨子,一雙眼睛根本不夠用。雖然看不清,可哨子肯定響,結果只能憑“想當然”。感覺上你犯規了你就犯規了,根本沒有準確的觀察與反映。

不信,你就搞幾場比賽的回放,那一場都有冤枉的。球員防守,選擇時機準確地一個打帽,很多時候全是犯規。

當年有個段子,說是閔鹿雷叫停時說:現在裁判對我們有利,放開打。有些帶觀點的球迷就抓住了這句話,認為裁判在幫助北京。其實,閔指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裁判神經過敏,只要你衝進去,對方肯定犯規,而犯規就可以罰球。這樣的裁判,對北京的突破特別是馬布裡的突破是有利的。

可這裁判有時候過敏,有時候卻特別的遲鈍,人都幾乎被頂出了場外,他的哨子就不響。什麼事呢?也許他的腦子裡在想,拿球有理啊,防守球員應該防守犯規啊?可現場是防守球員被進攻球員頂出了場外,這哨子一時不好吹啊!腦子裡一混,事情就過去了。這就是CBA的裁判!

就本場比賽而言,張大宇有兩個防守頂住了進攻球員,一個吹了防守犯規,一個吸了進攻犯規。同樣的動作,不一樣的結果。蘭茲伯格持球,騰賀其一伸手,連個毛還沒怪著呢!哨子響了,犯規!那個朱旭航,看到富蘭克林突破,他跑過來,兩腿劈開,身體後抑。兩條腿成包圍圈堵住了富蘭克林的路線,富蘭克林在運球中,自然摔倒,他也摔倒。明顯的一個違體犯規,裁判員回看錄影後卻判了一個普通犯規。所有的防突破,都是防守球員後撤步,提前站在進攻路線上。哪兒有直接衝過,兩腿擴大伸出,那不是絆人嗎?絆人不是違體,什麼是違體?

還有朱旭航和任駿威在籃下的糾纏,二人都有動作,可你裁判分不清啊。於是,各打五十大板,雙方犯規!就是這樣的判罰,非常地讓球員不服氣。他不服氣,他不能找裁判算賬啊,因為一算賬就有可能如山西助教一樣被驅逐,裁判是絕對權威啊!

就是因為,判罰不準,球員心中有氣。於是,場上的動作就會越來越大。特別是一樣的動作不一樣的判罰,那就是球場糾紛的源頭。一句話,一場比賽打得不好,原因就是裁判水平太低。你制約了球員的正常發揮,改變的球場規則,讓比賽失去了觀賞性,也失去了公平性,一個體育競技就走形了。

更確切地說,中國的籃球沒有進步,裁判水平過低,絕對是原因之一。弄得中國球員進入國際賽場一律懵圈,很不適應國際比賽的哨音。

真希望這些裁判員,好好學習一下賽場規則,臨場時多跑動,緊盯著球的執行。別憑想當然去判罰!誤判、錯判、漏判,當然是比賽的一部分。可這一部分,你要控制,太多了,就會產生惡劣的後果。

最新評論
  • 1 #

    既然能引進球員,何不引進裁判?

  • 2 #

    請外國裁判,升賽削三分鐘抽筌決定裁判,每季度評末位陶汰制

  • 3 #

    放心,本土球員基本功也沒好到哪去,戰術跑位不清晰,後衛功能單一,就這兩點我們上國際賽場就夠喝一壺的了!哦,對了,順帶一提三分差,心理素質也不過關

  • 4 #

    我覺得這就像寫小楷書一樣,要寫好方格必須標準。我們聯賽判罰標準裁判都弄不明白。看看判罰尺度一場一樣。我估計姚明都蒙。

  • 5 #

    球場法官判罰只針對國內球員。

  • 6 #

    男籃栽判應該參加東京奧運會預選賽

  • 7 #

    應該聘請外籍裁判了。

  • 8 #

    老子執法,咋地?裁判如是說。我說了算!

  • 9 #

    奔籃去,裁判對我們有利!

  • 10 #

    現在一些仇恨社會亂殺無辜的人,是誰練出來的?舉一反三,換位思考

  • 11 #

    我也看完全場,沒那麼嚴重!

  • 12 #

    中國的裁判阻擋了中國男籃的發展。

  • 13 #

    沒有這樣的裁判,哪有馬飛腿加罰球?更沒有北京隊的總冠軍啊。

  • 14 #

    看看新任主教練的人品就知道了,這樣的人也配做主教練?整天罵罵咧咧,口吐蓮花,好的球員都被帶壞了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曾振奮一代中國人的她們,我們等了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