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依然清楚記得06年世界盃上,前央視解說黃健翔在格羅索為義大利贏得點球時的激情解說,而這段解說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自那以後“偉大的義大利左後衛”概念深入人心,即便是偽球迷也能夠完整說出說出法切蒂等人的名字。

當然了,即便沒有黃健翔的推波助瀾,義大利盛產優秀左邊後衛的事實也不容爭議,而黃的作用更多在於將這一事實廣而告之了。

那麼,問題來了,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義大利足球會盛產左邊後衛呢?如果說一個法切蒂是偶然,那麼卡布里尼、馬爾蒂尼等人的橫空出世恐怕就不能用概率學來解釋了。

筆者認為,要想解答這個問題,不妨從義大利足球發展過程的角度切入,而這其中,上述四名偉大左後衛各自馳騁綠茵場的時間段最值得我們注意。

從大國際時代談起,法切蒂何以偉大

1955年5月,安傑洛.莫拉蒂收購國際米蘭。1960年7月,埃雷拉接手藍黑軍團。終於,一段偉大的歲月就此展開,世人稱之為“大國際時代”。

為了讓國米實現脫胎換骨的變化,“魔術師”埃雷拉對球隊陣容進行了一系列革命,包括在保留骨幹球員的基礎上,挖掘有天賦的年輕人,而當時年僅18歲的法切蒂就是其中之一。

顯而易見的一點是,身高188,進攻慾望強烈的法切蒂並不符合那個時代對邊後衛的認知,人們更傾向於能夠做好本職工作的後衛,但時間證明,法切蒂的存在不亞於一次偉大的發明,因為他開創了進攻型邊後衛的先河。

然而,在看到法切蒂個人能力的同時,我們更不能忽視球隊整體戰術對其技術特點的加成,在這裡,一個同樣偉大的戰術理念將被提出,它就是“Catenaccio”(鏈式防守)。

今天,人們或許都知道當初埃雷拉說鏈式防守是他發明的其實是吹牛(實際上起源於瑞士的卡爾.拉潘),但不可否認的是“魔術師”將這一戰術發揚光大了。

大國際時代後期,鏈式防守迎來了它的巔峰,埃雷拉對國米的陣型再次除錯,以適應對手的針對佈陣。具體來說,阿爾曼多.皮濟被放到了中後衛身後,門將身前,他的場上職責被重新定義,世人稱之曰“清道夫”。

埃雷拉時代的國米戰術

清道夫如何發揮自己的作用呢?答案是與身前的後衛充分配合。當對手進攻時,國米的後衛會緊盯對手的9號或者10號核心球員,從而釋放皮濟在後面掃蕩,攔截。

皮濟的後置帶來的影響是一系列的,法切蒂就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由於清道夫角色的存在,國米的右邊後衛布林尼施內收中路,法切蒂則被釋放,他可以在左邊路馳騁,與此同時右前衛加爾.科斯塔則適當回收保護,成為一個類似於邊後腰的角色。

或許已經有球迷能夠看出來了,在埃雷拉的這套體系中,兩個邊路的攻防是不對稱的,這一點與當今足壇流行的各種陣型,如4-3-3兩翼齊飛是不同的。而這就是義大利足球傳統戰術中所謂“不對稱的左右路進攻”。

在這一體系下,善於進攻的左邊後衛得到了極大的解放,他可以在整個左邊路上下紛飛而不會受到教練的指責。戰術的加成使得法切蒂這一類邊後衛成長迅速,“偉大的義大利左後衛”一說也由此得來。

隨著時代的發展,最原始的鏈式防守已經被現代足球摒棄,但不對稱左右路進攻則得到了傳承。最讓筆者印象深刻的就是本賽季穆里尼奧接手熱刺後對白百合的改造。在某些場次的比賽中,熱刺一度祭出三個半後衛戰術,左邊後衛維爾通亨內收,右邊後衛奧利耶得到釋放。這便是典型的義大利式足球思維,顯然,曾執教國米並獲得三冠王的穆里尼奧深諳其道。

年輕時候的法切蒂與老莫拉蒂

鏈式防守演化為Zona-Mista造就卡布里尼

卡布里尼是繼法切蒂後義大利又一位不世出的天才邊後衛,與自己的國家隊前輩相比,尤文邊後衛的職業生涯更加輝煌,其個人贏得的獎盃數量為義大利歷屆邊後衛之最。

同法切蒂一樣,卡布里尼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也要歸因於義大利式的足球戰術。正如筆者在上文所說,現代足球發展極快,因此即便是紅極一時、所向披靡的戰術,在經歷了時間的洗禮後也會暴露出它的缺點,埃雷拉的鏈式防守就是如此。如何應對這種落後呢?唯有繼續改進,於是一個新的名詞誕生了——Zona Mista(可以理解為區域混合)。

在Zona-Mista中,其基本的戰術思路與Catenaccio別無二致,比如說同樣有一個清道夫(西雷阿),同樣一個邊後腰(布魯姆.孔蒂),以及一個進攻型邊後衛(卡布里尼),而其與鏈式防守最大的區別在於:球員之間的相互補位意識。

關於這一概念在現代足球中的運用,16年歐洲盃義大利與比利時的比賽就有完美的體現。從動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儘管比利時球員不斷利用場地寬度來回排程義大利的防線,但藍衣軍團整體的防守並沒有發生混亂,某一名球員的上搶往往伴隨著另一名球員的補位,整體防守陣型層次分明,韌性十足,這便是Zona-Mista的精髓所在。事實上,當時的義大利國家隊主帥孔蒂,正是3-5-2陣型運用的集大成者,而3-5-2在某種程度上與Catenaccio以及Zona-Mista有緊密聯絡。

說完了Zona-Mista的精妙之處,我們不妨看下卡布里尼時代對其的運用。典型的例子當然是1982年義大利國家隊奪得冠軍的那屆世界盃,我們抽取其中對陣巴西的那場比賽進行簡要分析。

在那屆世界盃上,時任義大利主帥貝阿爾佐特排出了一套頗為獨特的1-3-3-1-2陣型,而這無疑是對埃雷拉的最高致敬。

在義大利的防線上,門將身前西雷阿負責掃蕩,科洛瓦蒂內收協助詹萊蒂盯人,布魯諾.孔蒂回收承擔邊後腰角色,左邊後衛卡布里尼天高任鳥飛。

82世界盃義大利對陣巴西

看!多麼熟悉的畫面,與埃雷拉的國米幾乎別無二致,唯一的區別在於清道夫西雷拉被貝阿爾佐特賦予了更多進攻任務,而義大利防守整體的補位意識更強了。

在這種戰術下,我們可以猜想到進攻能力出色的卡布里尼能夠為那支義大利國家隊帶來什麼,他的目的就是壓制巴西隊4-4-2陣型中埃德爾的進攻。

綽號Vecio的貝阿爾佐特知道,如果要比控球,比中場,義大利無疑會完敗於那支擁有濟科和蘇格拉底的豪華桑巴軍團,於是乎他幾乎放棄中場的主動權,將皮球交出去,充分依靠卡布里尼等人在防守反擊中的作用。由此筆者想到的是當初埃雷拉的足球理念:反擊時用不超過三腳的傳遞把皮球運動到對手門前。

在這樣一個體系下,卡布里尼的成功是有經驗可循的,法切蒂為他展示了進攻型邊後衛在鏈式防守中的踢法,而他也是如此上道的。

馬爾蒂尼與格羅索——傳統義大利戰術傳承的必然

限於文章的篇幅,筆者不可能像講述法切蒂和卡布里尼在義大利傳統戰術中的作用那樣展開馬爾蒂尼和格羅索的故事了。但即便如此,我希望各位知悉一點,即無論義大利國家隊或意甲俱樂部的陣型如何變換,他們永遠不會脫離“不對稱左右路進攻”以及Zona-Mista,正如筆者一再強調的,這是義大利足球的傳統,又有誰會輕易丟掉傳統呢。

馬爾蒂尼

簡單來說,以馬爾蒂尼職業生涯後期流行於米蘭的4-3-1-2以及4-3-2-1戰術為例,這兩個陣型最大的特點在於沒有邊鋒或者純粹活躍於邊路的邊前衛,此時邊後衛在進攻端的作用就十分關鍵。馬爾蒂尼用他直上直下的攻防能力為我們親身說法——何為偉大左邊後衛。

至於格羅索,希望各位不要生氣,筆者只能將其歸因於時勢造英雄的行列。之所以不看好這位世界盃功臣,是因為縱觀義大利人的整個職業生涯,其最高光時刻就是06年德國之夏的表現,除此以外無論是之前效力於巴勒莫還是後來轉會到國米,他的表現都算不上多麼出色。

而之所以說是時勢造英雄,那是因為按照當時義大利主帥裡皮的計劃,格羅索一度是被棄用的。然而,造化弄人,由於右邊後衛扎卡爾多在小組賽第二輪的烏龍球,裡皮只能再次將贊布羅塔放在右路,而首場對陣迦納比賽中表現不佳的格羅索又一次獲得了機會,而那一次,他把握住了。

寫在最後:

如果你通篇看完筆者的上述文字,應該可以看出我名則是串連四位左後衛的職業生涯,實則是論述義大利足球戰術對所謂“盛產偉大左邊後衛”的促進作用。也就是說,正因為義大利足球戰術的左傾,造就了一批偉大的左邊後衛,那麼如果從一開始義大利的戰術就是右傾的,是不是又會產生一批偉大的右邊後衛呢?我想是的。

最後說個題外話,筆者發現,你越是深入研究義大利足球,就越會被它的高深莫測吸引,義大利人似乎天生就是研究戰略的好手。如果說傳統英式足球帶給你我的是直接的視覺衝擊的話,那麼意式足球所能給予的便是內在靈魂的享受。

文末附上筆者早期關於黃健翔解說門事件的文章連結。

最新評論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將穩健帶到星銳賽!廣東小將一戰成名,下一步是全明星正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