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欄釋出按排名倒序,從50到第11每天兩篇,從第10到第1每天一篇。本期是第23大球星:活塞大前鋒布雷克-格里芬。
*排名規則:主要體現個人的比賽影響力(並非只考慮幾分幾板的面板基礎資料,更多參考ESPN的王牌資料真實正負值),適當結合新賽季可能的能力變化幅度(比如球隊重點培養,下賽季可能戲份大幅增加,可能取得進步的年輕球員),以及傷病情況(比如杜蘭特和湯普森剛遭遇大傷,排名適當下調)。
上賽季主要資料,頻率為每36分鐘資料,八維圖為高於同位置百分之X的球員,其中失誤率越低越好
進攻點評格里芬上賽季突然更新了武器庫,用一夏天時間搖身一變為聯盟頂級射手。他砍掉了10尺外的中距離跳投,把戲份都加在了三分線外,每36分鐘出手7.2次高居大前鋒第8。別看他的命中率“只”有36.2%,這是靠大量持球投完成的,難度非其他內線可比。在上賽季全聯盟所有陣地戰持球投超過200次的58名球員中,格里芬53.1%的有效命中率僅遜於庫裡和杜蘭特兩位大神,實在不可思議。
格里芬拓寬射程,也並未以犧牲侵略性為代價。他具備同體型球員中一等一的運控技術,能從高位面框持球突破,或者在低位靠腳步發起進攻。上賽季格里芬造罰球頻率是大前鋒第3,籃下頻率是第10,還有一手柔和的勾射應對空間不好時的頻繁協防(3-10尺命中率43.3%),也一貫保持了吸引協防改變陣型的傳球價值(助攻率僅次於字母哥),是真正無死角的陣地戰進攻王牌。
上賽季格里芬的ORPM僅次於加里納利和濃眉兩名大前鋒,他不在場時活塞進攻效率只有可憐的106.6(相當於聯盟倒數第5),糟糕的球隊環境並不會掩蓋格里芬這一端的巨大價值。
防守點評格里芬早年間運動能力更好的時期都不以防守影響力見長,到生涯這個階段便更難維持貢獻了。他因為體型的劣勢,是低於平均線水平的協防者,搶斷率不高,護框尤其差。格里芬的蓋帽率接近同位置倒數10名,在場作為5英尺內主要防守人的護框效率是大前鋒最差之一。活塞偶爾會嘗試一些格里芬出任中鋒的陣容,300多回合裡防守效率是爛出天際的120。
不過格里芬也不是沒有防守優點,他的對抗和運動能力結合得很棒,能適當做換防和頂低位,籃板影響力也一貫出色。在籃框附近因為體型協防吃虧的情況下,格里芬偶爾能靠製造進攻犯規予以彌補,上賽季全聯盟只有伊利亞索瓦的造進攻犯規總數比他更高。
美國著名籃球媒體《體育畫報》點評做球員排名是《體育畫報》每年的傳統,筆者翻譯了他們對每名球員的評價,作為補充和參考:
格里芬上賽季進了比歐文、邁克倫姆和布克更多的持球投三分,而且命中率更高,這一招足以讓他的生涯大變樣了。在逐年升級跳投技術後,格里芬成長為我們從未見過的那種球員:一個能持球拉開空間的大個子,但不是控球前鋒,更像是身高2米08的雙能衛。歷史資料裡,從來沒有大個子的持球投三分命中率能到35.8%。大個子一般沒有足夠的持球技術,沒有持球投感覺,或者沒有正確的投籃手型。即使大個子外線投射不錯,也要從訓練接球投開始。所以,格里芬做的事,是挺有革命性的。庫裡的持球投三分改變了NBA進攻端的運轉——也改變了NBA防守端。如果大前鋒也能給對手壓力的呢?我們考慮到了嗎?
現代比賽並不僅僅只關乎投射,但格里芬已經開始靠此為生了。當大個子突破和主攻已經是頂級水準,還有什麼技術是需要優化的?如果格里芬能成為更穩定的防守人,肯定很棒,但他已經能站住造進攻犯規。(上賽季,只有兩名球員造進攻犯規數比格里芬多。)在成為更強的外線威脅後,格里芬和蓋帽型中鋒搭配也更容易了。當格里芬能在25尺外作業時,球隊不用擔心中鋒和格里芬的比賽區域重疊,現在格里芬打反向擋拆也會讓對手大個子感到痛苦。格里芬同樣有控球能力,助攻率和追夢是一檔的。三分球是他最後一塊實戰裡開發的領域。
當格里芬這樣的大個子能拉開空間時,他就能給活塞帶來非常缺乏的比賽內容。他可以在隊友支援不足時做更多(現在格里芬更容易做到了,比如和一個能力有限的空位搭檔,格里芬也能扛住球權),但也可以在隊友給力時同樣做到更多貢獻;想象一下,如果格里芬的球隊環境,不需要他大包大攬,他的比賽會變成什麼樣。坦白講,這樣可能會對他身體包養有好處。格里芬上賽季度過了生涯最健康的年份之一,但還是在賽季末遇到毛病,膝傷讓他缺陣了兩場季後賽,最終也接受了手術。傷病一直都是格里芬的一部分,現在他都30了,傷病扮演的角色可能越來越重要。希望他比賽裡新加入的武器庫,可以幫他熬過漫長的NBA賽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