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甲第23輪,米蘭德比。AC米蘭在上半場佔據主動,依靠老將伊布的一傳一射取得兩球領先,下半場國際米蘭絕地反擊,布羅佐維奇和貝西諾迅速扳平,德弗賴頭球破門反超比分,盧卡庫傷停補時鎖定勝局,國際米蘭4-2逆轉取勝。在拿下米蘭德比四連勝的同時,在積分榜上國際米蘭也追上了本輪輸球的尤文圖斯,以淨勝球優勢重回榜首。
國際米蘭4-2AC米蘭
本場比賽雙方各踢半場好球,教練的水平和球隊整體實力決定了比賽結果。
【首發陣容】
本場首發球員活動熱區站位
國米主力門將漢達諾維奇受傷,中衛巴斯托尼和前鋒勞塔羅停賽,陣容受影響較大。特別是勞塔羅的缺陣,讓孔蒂一度有了變陣3511的想法,但最終考慮到穩定性和對陣型的熟悉程度,還是讓埃裡克森替補,由桑切斯首發,繼續使用352陣型。在替補席上,巴萊羅和加利亞爾迪尼受傷,森西也剛剛傷愈,中場沒有合適的替補。
AC米蘭方面則人員相對齊整,皮奧利排出了4411陣型。皮奧利的球隊最近狀態不錯,在0-5慘敗亞特蘭大之後,已經連續七場不敗,五勝兩平,特別是在伊布加盟之後,打出了一波五連勝。
上半場國際米蘭被壓制,是因為進攻推進不上去,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前鋒職責】
本賽季國際米蘭的進攻推進非常依賴雙前鋒的對抗,雙前鋒的扛人背身接球是國際米蘭戰術中非常關鍵的環節。其中盧卡庫負責把對方對抗最強的中衛吸引出來,拉回中場或者邊路,而把對方對抗稍弱的中衛留給勞塔羅。在由守轉攻時,盧卡庫更多的回接拿第一落點,而勞塔羅負責插身後單挑對方拖後中衛,正好發揮了盧卡庫的身體優勢和勞塔羅的衝擊力。
但是本場比賽,盧卡庫的鋒線搭檔換成了桑切斯,打法不一樣了,因為桑切斯比盧卡庫更喜歡回接,把盧卡庫頂到中鋒位置去了。
桑切斯上半場觸球點
通過觸球區域可以看出,桑切斯承擔了更多的拉邊和回接任務,也就是之前盧卡庫的任務。
這樣的改變有什麼問題呢?
首先是桑切斯的習慣問題:
之前盧卡庫負責回接的時候,基本都是一腳出球,扛住人直接回敲或者頭球直接往前場蹭。而桑切斯的回接在速率上就慢了很多。
桑切斯上半場21次觸球,完成了16次傳球,效率還算不錯,傳球成功率64%,雖然不高,但也沒低到不能看。
但關鍵在於,他總喜歡把球拿穩之後再做動作,甚至想要通過個人能力強行轉身送出威脅球。
如果說桑切斯作為回接點只是速率稍慢,還勉強合格的話,那盧卡庫頂在前面,則根本拿不到球。
盧卡庫上半場觸球區域
盧卡庫上半場只有7次觸球,4次傳球成功3次,存在感比伊卡爾迪還低。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桑切斯把他的回接任務幹了,他只能去幹勞塔羅的活兒。
勞塔羅的活兒,搶後衛,插身後,爭第二落點,需要付出大量體力和大範圍跑動,盧卡庫的體型就決定了他幹不了這事。
盧卡庫上半場唯一一次閃光,就是桑切斯頂在前面,而他拉邊回接,單挑過掉羅馬尼奧利,從邊路突進去的。注意此時盧卡庫用速度已經把羅馬尼奧利完全甩開,帶到禁區角上的那一步,是另一名中衛克亞爾及時橫移補了過來,迫使盧卡庫只能走外線傳中,要不然再內切一步就能直接射門了。
【第二、帕代利】
在雙前鋒驅動不順利的情況下,國際米蘭本來還可以通過後場控球倒腳,把對方吸引出來,再打反擊的套路。但帕代利的傳控能力不足,無法勝任。
【第三、中場對抗不利】
AC米蘭採取的防守策略是死拼中場,放任國米後衛拿球傳球,但堅決不讓中場球員順利接球。恰爾汗奧盧一直跟著布羅佐維奇,讓他沒有接球組織的空間。
巴雷拉同樣是一拿球就遭到圍搶:
整個上半場,國際米蘭中場傳球最多的布羅佐維奇只有25次,最少的巴雷拉只有7次,這簡直是一個災難般的資料。而後防線上,什克里尼亞爾的傳球次數達到了42次之多,那他的傳球能往什麼方向?和什克同側的巴雷拉只有18次觸球,已經少得可憐了,大部分時候接不到什克的球,而傳球只有7次,也就是有11次接到球以後就沒了,楊教授雖然有19次傳球,但成功率低至69%,而AC米蘭在這一側的小孔蒂和卡斯蒂列霍,上半場各完成了3次成功搶斷。
巴雷拉上半場傳球僅7次
AC米蘭正是利用了國際米蘭前置驅動配置出問題的漏洞,集中火力拼中場,不讓國際米蘭中場順利拿球,放任國米後衛拿球。
在每條邊路AC米蘭都有兩人,而國際米蘭只有一人,所以邊路很難推進,而邊路用邊後衛頂住國米邊翼衛之後,邊前衛卡斯蒂列霍和雷比奇就可以往中路擠,加上前腰恰爾汗奧盧,中場五人對國際米蘭三人,用人數優勢佔據中場。
雷比奇和卡斯蒂列霍上半場觸球區域,邊前衛往中路靠,增加中場人數優勢
在前鋒不能順利接球的情況下,中場被截斷,只能長傳,就意味著失去球權,無法推進,只能被動防守。
【伊布的作用】
在防守端,AC米蘭通過截斷中場的方式佔據了控球優勢。而在進攻端,則主要圍繞伊布展開。
首先,伊布擁有出色的身體素質,在對抗中不管是什克、戈丁還是德弗賴,都幹不過他。
伊布在與國米三大中衛的9次爭頂中贏下了6次,以一己之力,輪番欺負國米三大中衛,承擔起了前場支點的作用。在國米的防守體系中,兩側邊中衛的身體對抗是一大亮點,而現在對伊布完全處於下風,所以被動挨打也不奇怪。
當然伊布的作用遠不止爭高球這麼簡單:
都說伊布自帶體系,什麼叫體系?
就是我往那兒一站,你們只用圍著我,跟著我的節奏來踢就行了。斯帕萊蒂為什麼一直想要哲科,孔蒂為什麼一直想要大吉魯,因為戰術支點中鋒本身就是一種體系,可以極大的增強球隊的推進能力,減輕隊友的負擔,這是刺客型前鋒伊卡爾迪做不到的。哪怕刺客前鋒進再多的球,但是在場上與隊友的作用來說,刺客前鋒就是人人為我,而支點前鋒就是我為人人。
就上半場的表現來看,38歲的伊布依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支點中鋒。國米的中衛組合連梅西C羅都防過,但能憑一己之力壓制國米三大中衛的,只有伊布。
一個伊布,給AC米蘭帶來的改變太大了。之前用刺客型的皮揚特克打中鋒,得靠其他球員強行推進,難度很大,進球還得靠喂餅;而伊布在前面,你們只要在後場開大腳,然後一窩蜂的衝上來就完事了,多簡單。
伊布拿球吸引出國米中後衛,兩側邊前衛加前腰恰爾汗奧盧在他身邊活動,特別是左側特奧助攻積極又有衝擊力,加上雷比奇能衝能跑,盯著戈丁和坎德雷瓦之間的區域打,戈丁年紀大了,本來就是三後衛中較薄弱的一環,坎德雷瓦又是攻強於守的邊路,所以在這一側邊路和肋部被打穿數次。
【下半場逆轉的原因】
孔蒂在賽後採訪時說了,在中場休息時他並沒有多說什麼,上半場落後的責任在於自己,而逆轉的榮譽歸功於球員。這樣的說法,有為球員分擔壓力,扛責任的大佬作風,但也說明了,中場休息時,他並沒有做出特別的調整,即便是上半場這麼被動了,他依然堅持原有的打法,相信自己的佈置,這就是楞。
皮奧利在賽後噴球員了,說上半場的策略非常奏效,本應取得更大的優勢,但是下半場球員鬆懈了,不夠專注,沒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沒能避免失誤,所以自己很生氣,很沮喪。
從這裡就能看出兩名教練的巨大差距,孔蒂的發言,責任是我的,功勞是球員的,皮奧利的發言,打得好是我戰術佈置好,打不好是球員執行不到位。遇到這樣的領導,你在誰手下會賣力工作,在誰手下會混日子?
這方面且不說,為什麼上下半場兩隊表現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先來看兩個片段吧:
從下半場剛開始這兩個片段就可以看出,AC米蘭的策略變了。沒有像上半場那樣的跑動和壓迫了,讓國際米蘭可以輕鬆的完成推進,打到前場。
其實孔蒂根本沒有做什麼改變,改變的是AC米蘭。
如果AC米蘭堅持上半場那樣的打法,哪怕再堅持15分鐘,即便不能再進球,那也可以把國際米蘭反攻的氣勢壓住。但是AC米蘭選擇了下半場一開始就回收,讓國際米蘭起勢了。
如果只是一兩個人的鬆懈,那可以責怪球員,但現在全隊都明顯放緩節奏了,這還不是主教練安排的?如果這真不是主教練安排的,那更糟糕,全隊都不聽主教練指揮了,那就不單是戰術問題了。
結合AC米蘭最近連勝的勢頭來看,球員不可能集體造反,中場休息自己商量著說下半場我們收著點踢,別那麼瘋了,跑不動。
所以,AC米蘭下半場主動回收這個安排很大可能是皮奧利做的。結合皮奧利以往的執教經歷來看,他最大的弱點就是面對強隊是沒信心,害怕,容易做出一些自亂陣腳的調整,這次的改變,也很具有皮奧利的風格。
而這正是下半場局勢逆轉的關鍵。
這個球發生在第50分鐘,下半場剛剛開始,時間非常及時,而且是一腳漂亮的世界波,非常提振士氣,B羅作為隊長,在最關鍵的時刻站了出來。
同時在這個進球的過程當中,也可以看出AC米蘭球員的懈怠。首先這次進攻,就來自於上面楊教授那次無人防守的進攻推進,桑切斯在左路拿球之後,轉移到右路形成的二次進攻。其次,在坎德雷瓦右路拿球時,AC米蘭只有一人在邊路防守,沒有保護,被不擅盤帶的坎刀輕鬆完成內切射門,最後是坎刀射門時,AC米蘭中場球員全部縮回禁區內,國米外圍有兩個點都沒人防守。
這次依然是帕代利被逼開大腳,但是球到中場以後,人數上居然是國際米蘭佔據優勢了,於是在中場爭下了球權,發起進攻。
國際米蘭中場的人數優勢從哪兒來的呢?
首先AC米蘭兩側邊後衛退回去了,而兩名邊前衛又壓上去逼搶,所以在中間,國際米蘭的兩名邊翼衛就空出來了;其次是恰爾汗奧盧,他還是跟著布羅佐維奇,但是力度下降了,第一下沒搶到,他就轉身走了;第三是後腰本納賽爾退得比較深,跟中衛克亞爾位置重合了。於是中場就只剩下凱西一個人,自然搶不過國際米蘭三中場。
很顯然,AC米蘭前後脫節了,前場四個人還想繼續前壓逼搶,而四後衛加後腰拖在後面不敢上去,中間只剩一個凱西。
不管回收是不是皮奧利安排的,但這時候明顯出現思路不統一了,皮奧利卻控制不住,所以這還是他的鍋。
在這次防守中,AC米蘭全員退回禁區附近,戈丁能一直帶球進入三十米區域無人防守送出直塞,說明AC米蘭已經完全放棄了外圍的防守,呈龜縮之勢,防守沒有侵略性和壓迫感,而是主動的蹲下、抱頭、捱打,很典型的皮奧利風格。
扳平之後,AC米蘭球員已經懵了,局勢被國際米蘭完全掌控,再進球只是時間問題。
國米一旦壓上來,雙方的對位情況就又變了。
國米的三中場是倒三角,身後有布羅佐維奇兜底,巴雷拉和貝西諾敢大膽的往邊路靠,而AC米蘭三中場是正三角,雙後腰凱西和本納賽爾要守住禁區弧頂的位置,所以不敢往邊路跟。國際米蘭在邊路可以形成二打一,邊翼衛和邊前衛一起壓對方的邊後衛,於是AC米蘭的邊前衛就得回來,邊前衛一回收,國際米蘭後場壓力減輕,邊中衛什克和戈丁也可以壓上來,再增加一人。
巴雷拉下半場觸球38次,全隊最高,正是得益於這一點。
陣型壓出,有隊友能往前插,盧卡庫也就不用再頂在前面,可以更多的拉邊和回接,對國際米蘭的進攻推進幫助很大。
盧卡庫下半場觸球區域
而AC米蘭,由於伊布體力下降,對抗成功率降低,加上邊路雷比奇和卡斯蒂列霍被壓回去,伊布身邊少了接應點,所以支點作用下降明顯,進攻推進就困難了。
【體能及換人】
有人說AC米蘭上下半場的反差主要是體能問題,上半場跑太猛,下半場跑不動了。
從資料來看,上半場雙方跑動距離為55.3公里對56.2公里,AC米蘭稍微領先,下半場是54.2公里對52公里,國際米蘭領先。
看起來確實下半場AC米蘭跑動下降,但全場雙方跑動距離僅僅是109.5公里對108.2公里,這是一個非常低的資料,就拿國際米蘭前面三場場聯賽來說,跑動距離分別是119.8公里、117.2公里和117.8公里,而三個對手烏迪內斯、卡利亞里和萊切的跑動分別是115、112和115公里。AC米蘭本場衝刺距離達到9.3公里,比國米的9公里稍多,但也不算出眾,上一場烏迪內斯衝刺距離有10公里。
也就是說,不管是全場的108公里還是半場的56公里,在意甲都屬於較低的跑動距離,衝刺跑強度也不算特別高。AC米蘭不太可能出現體能問題,有體能問題的只是伊布,伊布在下半場的活動範圍、觸球次數和對抗成功率都明顯下降很多,這對於無比依賴伊布的AC米蘭來說影響非常巨大,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皮奧利才會選擇在上半場趁著伊布有體力的時候強攻。
另外說說換人,孔蒂在進第三球反超之後立刻換上埃裡克森,增加中場的控制力,解放貝西諾前插,調整非常及時。
埃裡克森狀態比之前兩場要好一些,除了定位球帶來的提升以外,他與布羅佐維奇也比較來電,兩人都是以傳球和無球跑位見長的球員,在同一個頻率上。
而皮奧利的換人則非常謎,一直到80分鐘之後才連換三人,而且是四分鐘內分三次換的,這是要幫國際米蘭拖延時間嗎?
在領先時,國際米蘭能換上世界級的埃裡克森控制節奏,對位換上英超冠軍成員摩西不減實力,最後還有一個換人留著傷停補時耗時間,而AC米蘭只能換上20歲的小萊奧、不受重用的帕奎塔和傷病不斷的博納文圖拉。
在這一刻,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在國際米蘭面對尤文和巴薩時,對手能換上蘇亞雷斯和德容,你只能換上波利塔諾和埃斯波西託,當對手換上伊瓜因和埃姆雷詹,而你只能換上巴斯托尼和波利塔諾。那種來自弱者的深深無力感,和來自強者碾壓般的自豪感和快感。就好像你出一張3,我直接甩個王炸的那種感覺。
這種感覺,很爽!
【總結】
球員評分
伊布給AC米蘭帶來的提升很大,堅持這套打法,本賽季爭奪一個歐戰資格很有希望。孔蒂本場的賽前部署明顯不如對手精細,被對手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但孔蒂很楞,他堅持了戰術不做改變,或許這叫做強者的自信。而AC米蘭正是缺乏這種自信,不管是皮奧利指揮的還是球員自發的,他們放棄了自己成功的戰術,主動退縮了。這一退,正好讓國際米蘭的戰術得以發揮,然後,就是實力的碾壓。
本賽季首回合德比之後,我就說了那是一場全方位壓倒性的勝利,本場更是完全澆熄了對手內心些許的僥倖。這已經是德比四連勝了,從這場比賽當中,能夠看出兩隊球員在氣質上的差距,自信心方面的差距,以及綜合實力方面的差距。國際米蘭在碾壓同城對手的同時,在不斷的積累自己的強者氣質。這種在意甲原本只屬於尤文圖斯的氣質,將在未來的道路上,給國際米蘭帶來巨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