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有很多著名的,有名的,知名的城市,但是當伊斯坦布林這個名字被人提及的時候,總是能夠勾起人們的回憶,回憶是那樣的清晰,歷歷在目。對於利物浦的球迷們而言,談到伊斯坦布林,他們會不自然的想起傑拉德舉起冠軍獎盃的那些畫面。對於AC米蘭球迷來說,伊斯坦布林之夜,永遠無法讓他們釋懷,那伊斯坦布林之夜,究竟發生了什麼?
伊斯坦布林標誌性建築-聖索菲亞大教堂
2005年歐洲冠軍聯賽決賽是2005年5月25日於土耳其伊斯坦布林舉行的足球賽事,這一年的伊斯坦布林誕生了史上組精彩的歐冠決賽。決賽由義大利球隊AC米蘭對英格蘭球隊利物浦。利物浦於上半場以0-3大比分落後,但下半場以6分鐘內追平比分成3-3,令比賽進入加時賽,在加時仍未分出勝負,最終需以點球決勝以分出勝負。利物浦於點球決勝中以3-2勝出,利物浦成為第50屆歐洲冠軍聯賽的冠軍。為什麼利物浦的一個歐冠冠軍會被這麼多人銘記。只怪AC米蘭的陣容實在太過強大,對於利物浦奪冠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件,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利物浦連扳三球,在最終的點球大戰中戰勝了不可一世的AC米蘭。
傑拉德
2005年,那時AC米蘭是歐洲最強的球隊,沒有之一,因為其陣容的強大達到了無以倫比的程度。
前鋒線上,AC米蘭的首發一般為舍甫琴科(2004年金球獎)和克雷斯波,舍甫琴科不必多說,而他的搭檔克雷斯波,也是意甲歷史上排的上號的鋒霸,替補席中還有因扎吉的存在。
中場線更加豪華,有卡卡(2007年金球獎)、皮爾洛(開創新後腰打法)、西多夫(中場大師)以及加圖索(外號“屠夫”凶悍無比)。
後衛線,全歐最強,沒有之一。馬爾蒂尼(“鋼筋混凝土”防守代表人之一)、卡福(歷史最佳右邊後衛之一)、斯塔姆(加強版範迪克)以及內斯塔(歷史最強中後衛之一),如此豪華的陣容,是球隊見了都要畏懼三分。
AC米蘭的如此強大的陣容,一路過五關斬,球員之間的默契和配合也都近乎完美。但是,就是這樣一支華麗之師,卻在05年的歐冠決賽上痛失冠軍。在決賽中,AC米蘭上半場3-0領先,下半場卻被利物浦扳平,點球大戰最終惜敗利物浦,這就是足壇史上有名的“伊斯坦布林之夜”。
利物浦首發陣容:(含輪換)
1.杜德克、3.芬南(哈曼)、4.海皮亞、5.巴羅什(西塞)6.裡瑟、7.科威爾(斯米切爾)、8.傑拉德、10.路易斯·加西亞、14.哈維·阿隆索、21.特勞雷、23.卡拉格
從牌面上看陣容深度和AC米蘭確實差了好幾個檔次。 利物浦主帥貝尼特斯本次的戰術安排沒有並沒有使用三後腰,而是增派了一名攻擊性球員科威爾,首發陣型4-4-1-1。
比賽一開始,卡卡右路突破被特勞雷放倒,皮爾洛主罰任意球,他並沒有找禁區內的高點,而是開出一記低平球,埋伏在外圍的馬爾蒂尼在門前12米處右腳半凌空掃射,打出一記彈地球入網,AC米蘭1比0領先!此時距開球僅52秒。該粒進球也隨之打破了一項塵封多年的紀錄:歐冠決賽最快進球。
第39分鐘,加西亞突入禁區右側,內斯塔封堵時仰面倒地,加西亞右腳釦球碰內斯塔右臂,利物浦申請點球,但梅胡託-岡薩雷斯認為是被動手球,因此沒有中斷比賽,AC米蘭快速反擊,經過西多夫與皮爾洛傳遞,卡卡前場帶球前突30米,在禁區前沿面對3名後衛的封堵,右腳外腳背輕挑右側,舍甫琴科突入禁區佯裝射門,實際上卻右腳大力低傳後門柱,球從卡拉格面前滑過,克雷斯波在門前5米處右腳推射空門,2比0!
第44分鐘,傑拉德中場直傳被斷,AC米蘭再次反擊,卡卡後場背身拿球,一個漂亮的轉身擺脫了盯防隊員,在中線右腳準確直傳防線身後,卡拉格回追中滑鏟沒碰到球,克雷斯波面對出擊的杜德克,在門前16米處右腳挑射右下角,3比0!
AC米蘭在上半場就取得了這樣的夢幻開局。
下半場,第53分鐘,利物浦右路大範圍轉移,裡瑟左側拿球被卡福一擋,他得球再起到禁區,傑拉德在門前10米處頭球吊射極為刁鑽,球越過迪達墜入遠角,利物浦將比分扳為1比3。
第56分鐘,裡瑟左側擲入邊線球,阿隆索與哈曼連續橫敲,斯米切爾在門前26米處右腳大力低射,斯塔姆身旁的巴羅什收腹將球讓過,球鑽進左下角,2比3!
第60分鐘,傑拉德突入禁區,加圖索背後將其絆倒,岡薩雷斯判罰極刑,阿隆索主罰點球右腳推射左下角,迪達側撲封出,但阿隆索及時跟上,距左門柱5米處左腳補射打進球門頂端,利物浦神奇地追為3比3!
一共用了7分鐘的時間,利物浦連扳三球。利物浦士氣大振。雙方進行著無比激烈的拼搶和防守,把比賽硬生生的拖到了加時賽。
加時賽上半時補時階段,球員們拼得筋疲力盡,仍沒有將場上的比分改寫,120分鐘比賽結束,點球大戰。
互射十二碼由AC米蘭先主射,雙方守門員分別為利物浦的杜德克,AC米蘭的迪達。賽前大部分球評家均認為AC米蘭佔優,因迪達的身手較優,而且杜德克近數季表現下滑,地位亦正被柯克蘭取代。
首輪十二碼,AC米蘭的塞爾吉尼奧是第一位球員主罰,杜德克在球門線不斷彈跳而干擾塞爾吉尼奧,塞爾吉尼奧可能受到影響,皮球一飛沖天,完全不中球門。利物浦第一位主罰球員是哈曼,該時他的腳已有骨折,仍射入十二碼。迪達成功預計哈曼射球方向,但不能撲中。
第二輪,由AC米蘭皮爾洛主射,面對杜德克於球門線上跳動,這些動作也許干擾到皮爾洛,他的十二碼被杜德克撲出。其後,利物浦由西塞主罰,冷靜地射入。
第三輪,由AC米蘭托馬森主罰,杜德克依然做出扭動以干擾對手,但托馬森仍成功射入。其後,利物浦裡瑟的十二碼射向球門左下角,被迪達撲出
。
第四輪,AC米蘭卡卡主罰,杜德克做出更滑稽的扭動,但卡卡不受干擾成功射入,此時點球大戰中以2-2打平。利物浦斯米切爾主罰冷靜射入,迪達撲向錯誤的方向,斯米切爾親吻利物浦會章。
第五輪是相當關鍵的,AC米蘭必須要射入此球,AC米蘭決定由“烏克蘭核彈頭”舍甫琴科主射,他曾於2003年對尤文圖斯的歐冠杯決賽中射入致勝的十二碼。杜德克依然做出扭動干擾對手,舍甫琴科射向球門中間,杜德克已經撲向球門的右面,但仍然用左手把皮球撲出。利物浦在互射十二碼中以3-2勝出,贏得歐冠獎盃。著名的“伊斯坦布林之夜”就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