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博爾特,相信許多人對他的印象還停留在賽場上白駒過隙的“電流”。
不過現在,早已換上了西裝,名字還出現在了福布斯排行榜上。
根據排行榜的資料顯示,在2018年,他的收入達到了3100萬美元(約合2億人民幣),位列收入排行榜第45位。
“閃電”也成為了有史以來收入最高的奧運田徑選手之一。
男子100米、200米世界紀錄保持者;
三屆奧運冠軍;
以及數不清的鑽石聯賽、黃金聯賽冠軍。
這是博爾特在田徑賽場上的成績。
但對於商業化程度不高的田徑運動而言,跑道上的統治力和“吸金能力”卻很難形成正比。
雖然有黃金聯賽、鑽石聯賽等聽起來很高大上的聯賽,但即便是博爾特,在役時每年賽場收入也僅為250萬美元。
相比之下,網球領域,僅美網就為單打冠軍備上了385萬美元的厚禮。
不過,博爾特作為全球最知名的“閃電”,他根本不需要國際田聯掏腰包。
難道說博爾特的錢也和王多魚一樣,有“繁殖能力,越花越多”?
彆著急,我們先看看博爾特的人生理想。
就像每一位跑者,目標都是終點線上的那塊紅布;在賽場外,博爾特的目標也很明確,那就是賺錢。
在自傳中,自幼家貧的他毫不掩飾自己對金錢的渴望。
他曾說:“2004年,和其他選手一起參加職業巡迴賽之後,我就了解了一個頂尖選手可以賺多少錢。那讓我激動得難以自已。我想賺錢,賺更多的錢。”
從幫媽媽買洗衣機,到送父親跑車,再到買私人飛機,博爾特也一直沒有停下賺錢的腳步。
而這些,顯然不是250萬美元能夠涵蓋的。
根據福布斯排行榜統計,他的收入97%以上來自代言與自己的公司。
老話說得好,一個人成功,三分靠天資,六分靠運氣,還有一分貴人扶持。
作為一名運動員,博爾特能夠擁有自己的商業帝國,離不開他的經紀人裡奇·西姆斯。
這名經紀人曾是愛爾蘭短跑選手,他的職業生涯乏善可陳,但退役後卻華麗轉身,創立了經紀公司,簽約了50位左右田徑運動員。
博爾特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每次見到裡奇,牙買加人都會問他同樣的問題:“嘿,告訴我,怎樣才能賺更多的錢?”
依然直白,但也很明確。
明確的目標,也正是成功的起點。
西姆斯總是迴應,收入會隨著成績的提升而不斷增加,比如出場費、獎金和商業廣告收入。
雖然博爾特偶爾會很叛逆,但對於經紀人的話,他總是倍加走心。
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博爾特只有兩個贊助商,分別是牙買加的行動電話公司,另一個則是彪馬。
不過當時彪馬並沒有太在乎這位年輕人,每年只為他支付約150萬美元的代言費。
在北京奧運會上,博爾特一飛沖天。尤其是在最後10秒,已經領先的他居然主動減速回頭望月,拍著胸脯慶祝,霸氣十足。
有了世界紀錄、奧運金牌做保障,贊助商們就像發現了新大陸,紛紛轉投這位形象Sunny的大男孩。
當然,這背後也有經紀人的神奇運作。北京奧運會後三年的時間裡,博爾特就與高階製表商、傳媒、香檳和飲料公司簽訂了合同。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16年,博爾特還與彪馬簽訂了一份終身合同。
合同中明確,即便博爾特退役,彪馬仍支付400萬美元的代言費,這也成了博爾特在退役之後收入的大頭之一。
在田徑賽場,博爾特曾說:“當你把目標鎖定在一個人身上時,你就已經開始落後了。”
在商業領域,他也以敏銳的眼光探索著每一項值得發展的領域。
2016年6月,里約奧運會開始前的1個星期,不滿足只拍廣告的博爾特便成立了名為“剃鬚冠軍”的剃鬚刀公司,並配了一句熱血沸騰的廣告詞:“冠軍般的感覺。”
這家位於邁阿密的公司,目前已經發行6款產品。
同時,博爾特還涉足餐飲行業,先是與一家澳洲的辣椒公司合作,推出一款由自己命名的辣醬。
2年後他則在牙買加開設了自己的餐廳,並且準備將事業版圖拓展到英國。
2019年,博爾特的商業帝國再次擴張版圖,他將目光投向共享電動車領域,他成立了一個電動單車公司。
在商業計劃中,2020年年底前將在8個國家的50個城市開展業務。
在日本進行業務推廣時,博爾特的話術完全不像一名運動員,而更像一名久經商海的商人:
賺了錢去投資,投資之後再賺錢,這也是博爾特的商業邏輯。
而在賺錢之外,牙買加小夥也不同於一夜暴富便開始揮霍無度的明星,他非常懂得如何營造一個積極的人設,從而吸引更多的商機。
此前,他就建立了同名的基金會,並向汶川地震捐出5萬美元。
2015年,他又捐贈了130萬美元以及體育設施給他的母校,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社會形象。
與此同時,他也經常在不同場合表示自己是曼聯球迷,給曼聯指點戰術,甚至還表示自己想要加入曼聯,為自己在足球領域積累了不少足球粉絲。
在最近的一組照片中,博爾特和很多佛系青年一樣,有了微微隆起的小腹。賽場上的輝煌,已留在了昨天。
但天地之大,一個人的能量與影響力,不僅靠年輕的身軀來達成。
田徑場外的博爾特,正是為很多運動員指明了方向。在運動時期就能未雨綢繆、精心規劃,將名聲轉換成消費產品,打造自己的商業帝國。
後運動員時代,同樣能活出另一番人生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