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前不久,曼城被歐足聯罰掉兩年歐冠資格的訊息震驚了整個足球圈。此事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爭議,其中一種聲音就是:同樣是金元足球的代表,簽下內馬爾和姆巴佩“四億妄為”的巴黎聖日耳曼為什麼就沒受到這麼嚴重的處罰?

因此今天我們不談曼城,專門來聊聊大巴黎是怎麼應付財政公平的。

【贊助疑雲】

球迷們應該都已經知道了,曼城是因為“2012-2016年的贊助費造假”被歐足聯逐出歐戰的。為什麼要造假呢?當然不是想要自欺欺人,而是為了擴大自己的收入,從而把虧損壓縮在財政公平要求的三年累計3000萬歐元之內。

按照財政公平“賺得越多就能花得越多”的原則,只要你能簽下足夠高額的贊助,理論上你把梅羅內馬爾簽到一起都沒人管得了。所以,曼城找來了東家阿聯酋的阿提哈德航空,巴黎同樣找來了“自家人”——卡達旅遊局。

與歐足聯開始推行財政公平保持同步,卡達旅遊局從2011年開始成為了巴黎聖日耳曼的首席贊助商,贊助金額1億起步,最高達到過每年2億歐元。正是憑藉著這筆錢,他們順利通過了財政審查。

但隨著2017年那個註定被寫入足球經濟史的夏天,內馬爾和姆巴佩先後加盟,關於巴黎聖日耳曼是否在財政公平裡暗度陳倉再次成為了熱議話題。西甲聯盟和一些傳統豪門或明或暗地對他們發出了質疑,於是歐足聯2018年初重新對巴黎的贊助合同是否虛高展開了調查。

然後,誕生了很多神劇情。

歐足聯請來了兩次出任比利時首相的萊特姆(上圖)作為調查負責人,讓歐盟法官庫尼亞-羅德里格斯擔任結果審查人。出於公平原則,萊特姆僱傭體育營銷公司奧塔貢對卡達旅遊局的贊助合同進行估價,也讓巴黎自己找的尼爾森公司同時進行。結果,天差地別。

奧塔貢的報告結果是:這合同就值500萬,因為簽約後根本就沒什麼後續的廣告營銷。

尼爾森的報告結果是:這合同真值1.5億,因為巴黎聖日耳曼和卡達國家品牌早已密不可分。

有意思的是,萊特姆沒有相信自己僱傭的奧塔貢,而是直接認可了尼爾森提供的資料。於是,調查結果是巴黎並沒有違規。

負責審查的法官羅德里格斯對此嚴重不滿,要求打回去重新調查。然而此時巴黎向體育仲裁法庭提出了申訴,因為按照規定審查人如有異議必須在10天內提出,而羅德里格斯看完一大堆資料後已經過去了半個月。

最終,法庭支援俱樂部的訴求,調查就此蓋棺定論。

後來,巴黎聖日耳曼已經逐漸淡化了贊助商裡的卡達成分,轉向全球市場來杜絕再次被調查的風險。比如他們胸前贊助商已經換成了雅高酒店集團,雖然卡達主權投資基金是持有雅高10.5%股份的第二大股東,但這樣的關係在歐洲俱樂部普遍存在,基本不會再受到太多質疑。

不過關於當年那場官司,《紐約時報》提出了一個很著名的陰謀論,內容如下。

巴黎主席是誰?納賽爾。納賽爾在足球圈還有什麼身份?歐足聯的執委。他在卡達還有什麼產業?很多,比如拜因體育。拜因體育和歐足聯有什麼關係?合約金額最大的轉播商,也就是金主爸爸。

自己人啊!!!

但是我們都知道,陰謀論的特點就是看起來邏輯縝密,但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證據。信與不信,全看各人。

不過至少還有一點可以肯定,巴黎除了拉贊助之外,為了通過財政公平也付出了很多其他的努力。

【騷操作不斷】

大巴黎在內馬爾和姆巴佩的轉會操作裡,可以說是玩了兩次技驚四座的騷操作。

先說內馬爾。眾所周知內馬爾是通過買斷強制違約金來的巴黎,而西甲強制違約金的操作流程其實是:球員先買斷與原俱樂部的合同,再以自由球員的身份和新東家簽約。切爾西籤凱帕、曼城籤拉波爾特,都是這樣的操作。

巴黎的創新之處在於,內馬爾去買斷自己合同的2.22億歐元違約金不是由俱樂部支付的,而是由卡達國家銀行直接開的支票。理論上這就不屬於俱樂部的開支了,轉會費?自由轉會哪來的轉會費?

當然,這種明目張膽的騷操作其實只能算是一次試水。歐足聯很快就做出了反應,宣佈內馬爾這100%就是一次轉會,2.22億歐元的支出必須記在巴黎的賬上。

但故事仍然沒完。2018年內馬爾和卡達國家銀行簽約成為後者的全球形象大使,這事也被一些媒體看成是巴黎轉移成本,以幕後勢力為內馬爾開一部分工資的手段。

是或不是,這種事誰又能真的說清楚。

再來說說姆巴佩。姆巴佩在2017年夏天是以租借+有條件買斷加盟巴黎的,為什麼要這麼麻煩呢?當然不是因為他們手裡沒現金,就是為了應對財政公平。

先科普一下,俱樂部籤球員的轉會費記入賬本有兩種方式:一是轉會費立刻全額入賬;二是按照簽約年限攤分到每一年。每傢俱樂部可以自由選擇政策,但選定了就不能輕易變更。反正我看了五大聯賽超過30傢俱樂部的財報,沒人選擇第一種。

姆巴佩為什麼要先租借呢?因為這樣與內馬爾同來的2017年就沒有轉會費入賬了,大大緩解了當年通過財政公平審查的壓力。

具體來算一下的話,內馬爾和姆巴佩的4億轉會費因為兩個人都簽下六年長約和後者的租借操作,2017-18賽季只有內馬爾部分需要把3700萬算進支出,接下來每年攤3700+3000萬=6700萬歐元。

這次騷操作的核心部分在於,為了躲開歐足聯租借+無條件強制買斷直接視為轉會的規定,巴黎與摩納哥簽下的姆巴佩買斷觸發條件為:2017-18賽季成功在法甲保級。

【權衡回血】

當然,內馬爾和姆巴佩的轉會費不管怎麼操作也只是儘量拉長時間分散到數個賽季,不會影響4億這個誇張的總價。所以巴黎的管理層這些年在其他轉會上,可謂是操盡了心思。

首先,在2017-20這三個賽季,巴黎聖日耳曼在轉會市場上“只”花了2.77億歐元的淨支出,低於同期的曼城、曼聯和AC米蘭。拋開內馬爾和姆巴佩這4億來算的話,其他轉會加起來反而盈利了1.23億。

如果不是因為財政公平,你很難想象他們會如此“低調”。

其次,他們在賣人回血方面也不能只從競技角度考慮問題,不得不多考慮怎麼讓賬本更加好看。

前面已經解釋了買入球員是按合同年限分攤成本的,那麼賣出球員的收入怎麼記賬呢?不是賣多少錢就記多少錢,而是要減去當年來時還沒分光的轉會費。

舉個例子更容易理解。姆巴佩不是在2018年才以1.8億正式轉會的巴黎,接下來六年每年分3000萬進賬本嗎?

如果2019年夏窗他就以2億加盟巴薩,那麼當年巴黎因此獲得的賬面收入就是20000-(18000-3000)=5000萬。如果2020年夏窗他再以2億加盟皇馬,那麼這次的賬面收入因為已經多攤過一年3000萬,變成了8000萬歐元。

也就是說,球員買的越久已經攤掉的成本越多,賣掉之後當年記賬的收入就越高。如果是青訓球員或者轉會費早就分完的功勳,那需要減去的成本就是零,賣多少入賬多少。

2017年內馬爾和姆巴佩到來時,很多人都在推測迪馬利亞和德拉克斯勒會讓位離開。當時我在專欄裡寫到,從財政角度其實走的更可能是馬圖伊迪和帕斯托雷。

不是因為他們能賣更多錢,而是他們來得早。賬上已經基本攤沒了,賣多少當年收入就能記多少。

2017年馬圖伊迪2000萬固定+1050萬浮動加盟尤文,2018年帕斯托雷2500萬轉會羅馬同時拿青訓球員埃斯庫德和埃科內換了1500萬,縫縫補補加起來就夠得上內馬爾和姆巴佩一年要分攤的轉會費了。

所以,巴黎才會在賣青訓和功勳的路上根本就停不下來。

這樣的操作在那些有財政公平壓力的球隊非常普遍。曼城不用多說,就連巴薩也是如此。

雖然貴為目前全世界收入最高的俱樂部,但巴薩這幾年豪購之後也已經接近了財政公平的邊緣。之前西萊森和內託的門將互換,就因為買人按年攤、賣人一次算給2018-19賽季的財報提前搗騰出了近3000萬歐元的收入。

而這次賣掉卡萊斯-佩雷斯等青訓球員,臨時引進替補中鋒布萊斯維特籤個四年半來拉長攤銷期,是不是和前面巴黎那些操作一個路子?

同理,為什麼2019年夏天巴薩願意把庫蒂尼奧非強制買斷租給拜仁呢?因為他的1.6億轉會費還剩1.16億在賬上,低於這個價格賣的話當年財報裡不僅沒收入甚至還要加筆虧損,如果低於8500萬虧損額甚至比留一年的轉會費攤銷還要多。

租給拜仁,至少能暫時省一年高昂工資,如果明年再賣的話賬面上也已經過了前面三年的緊張期了。

拿巴薩舉個例子,就是想說明花了大錢的球隊為了通過財政公平,後續要在轉會決策上受到多大的限制。而巴黎聖日耳曼在這方面的權衡和犧牲,遠比其他球隊都要大。

當然,這些手段有用的前提,都是建立在來自卡達的贊助費被認可的基礎之上。

我們都知道,曼城這次被重新調查源於黑客魯伊-平託曝光的贊助造假,那麼巴黎會不會有類似問題呢?有意思的是,平託在2018年11月曝光曼城郵件之後曾經表態,接下來還有一個大瓜要爆。向來喜歡搞事情的合作者《明鏡週刊》表示,這個瓜應該是關於巴黎和卡達世界盃的。然而平託沒過多久就被警方抓捕,這事也就沒了下文。

說實話,我們並不知道平託究竟是不是要曝光巴黎,就算是也不知道是否和財政公平有關,更不知道是否和曼城一樣誇大了贊助金額。疑罪從無,沒必要非拉著巴黎聖日耳曼一起墊背。

但有了藍月亮的前車之鑑,全世界的眼睛肯定都會盯著他們。畢竟內馬爾和姆巴佩的轉會費還有三四年才能攤完,這段時間只要再有超大手筆肯定會迎來又一次口誅筆伐。

還是讓我們看看接下來會發生些什麼。

最新評論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上海除了嘉定城發,還有一支球隊叫做皇家米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