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公佈了“科比空難”的調查結果,這個結果並不算什麼意外——飛行員操作違規,飛機誤入雲層導致飛行員出現空間定向障礙,最終導致了事故。
委員會對科比遇難的飛機進行了全面檢查,並沒有發現飛機存在任何機械故障的跡象,所以之前傳得沸沸揚揚的“陰謀論”也該收場了。
那麼,還有一個問題:什麼是“空間定向障礙”呢?為什麼經驗老道的飛行員也會“迷路”呢?畢竟,阿拉·佐巴揚可是一位擁有多年飛行經驗的科比“御用”飛行員。
這篇文章,站長簡單聊聊這個所謂的“空間定向障礙”。
人對方向的感知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往往要依靠兩個最重要的感官——眼睛(視覺)和耳前庭(位覺)。正常情況下,我們透過視覺很容易判斷方向,但是當週圍的參照物在各個方向上沒有明顯的區分時(比如在厚厚的雲層中),我們就很難透過視覺來分析前進的方向,這時候更多的要依靠內耳前庭的感知。
順便一提的是,有些人內耳結構非常敏感,這是暈車現象的重要原因。
耳朵解剖圖
解剖學發現,內耳裡面有一種三半歸管結構,即三個互相垂直的半圓形小管。內耳中有內淋巴液和外淋巴液,毛細胞和蓋膜。當人們在不同方向運動時,三個不同方向的半歸管就會有相應的反應,而且毛細胞與蓋膜之間的位置變換也會使蓋膜產生對運動方向的感覺,從而向大腦發出你正在朝著某一方向行進的訊號。
但是,這種感知很容易被運動的變化所幹擾。
比如,當你乘坐火車時閉上雙眼,當火車勻速行進時,人的內耳中的液體就會保持靜止狀態,毛細胞就不會有位置變換,大腦也就收不到內耳發出的方向感訊號,你就很難判斷火車前行還是後退。
還有一種情況,如果你乘坐在一列快速行駛的火車上,你長時間盯著外面相對運動的事物。當你盯一斷時間後,火車一旦停下來,我們就會感覺外面靜止的景物反而在向前運動,而火車在慢慢向後運動,這也是一種常見的定向感知錯覺,被稱為‘運動後效’反應。
所以,即使有視覺和位覺的配合,特殊情況下我們還會發生定位障礙。
飛行員所遇到的空間定向障礙也是同樣的道理。
在飛行中,飛行員主要依賴於視覺系統、前庭系統來進行空間定位。但是這些系統易受多種錯覺的影響,比如視覺上的大小及距離錯覺,對旋轉和傾斜、甚至對飛行姿態、位置和運動狀況發生的錯誤判斷,這和咱們經常見到的“路痴”其實大同小異:
你以為飛機姿態是正在爬升,而飛機的實際狀態卻是在下降,這個時候如果你還不拉昇,一場慘劇就在所難免了。
空間定向障礙主要分為三類,認知不到型、可認知型和不可抵禦型。
認知不到型指飛行員意識不到發生了空間定向障礙,並認為飛行狀態良好。
可認知型指飛行員意識到了空間定向障礙的發生,此時依然可以很好地控制飛行器。
不可抵禦型指的是飛行員意識到了空間定向障礙,但己無法採取措施恢復飛行狀態。
飛行員Ara Zobayan
此次科比遇難事故的飛行員顯然屬於認知不到型定位障礙,而引起定位障礙的原因則是不遵守飛行規則飛入了厚厚的雲層之中,這在飛行條例中是明令禁止的。飛行員Ara Zobayan在遇難前曾告訴空中交通管制員,他的直升機正從濃霧雲層中爬出,而事實上它在墜機前已經在迅速下降。
根據資料統計,幾乎所有的飛行員都曾發生過空間定向障礙,在2010年到2019年的10年間,美國就因為“空間定向障礙”發生了184起飛行事故。#科比空難事故調查結果公佈##科比遇難調查 什麼是空間定向障礙##科比遇難調查 空間定向障礙是啥#
事情過去了一年多,事件真相總算是浮出了水面,這也算是告慰了科比的在天之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