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17年3月9日凌晨,在歐冠1/8決賽的次回合比賽中,巴薩以6比1擊敗了巴黎聖日耳曼,在首回合0-4完敗的情況下上演了勝利大逃亡,史稱“諾坎普奇蹟”。
今天恰逢“諾坎普奇蹟”3週年紀念日,這幾年持續關注歐冠的球迷們會發現,現在的歐冠淘汰賽,首回合比賽根本不算數,哪怕3球在手,依然瑟瑟發抖。
2017年那個奇蹟之夜過後,巴薩先後在2018年和2019年遭遇了3球大逆轉,皇馬在2018年也險些被尤文逆天翻盤,2019年大巴黎即便客場2-0取勝,回到主場也被淘汰。
伊斯坦布林之夜成為了一代米蘭人的夢魘
這樣的情形放在十幾年前是不敢想象的。要知道2004年和2005年,米蘭因為里亞索和伊斯坦布林兩次大逆轉,已經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甚至成為了這一類故事的代名詞。但是在過去的3年,這樣的故事隨時都會上演。
當然萬物皆有其因,大逆轉成為常態,固然有偶發因素作祟,但是內部蘊藏的必然性也不能忽視,目前的歐冠呈現出3-0宛如0-0的趨勢,主要有以下3點原因。
第1大要素是外因,即2017年巴薩的示範效應。事實上從2005年伊斯坦布林之夜過後,歐冠淘汰賽3球及以上的逆轉銷聲匿跡,2013年巴薩0-2翻盤米蘭都已經是那時的經典案例。
2017年首回合0-4敗走巴黎讓巴薩感到絕望
所以在2017年春天這個節點上,新一代的球員對於所謂的大逆轉根本沒有概念,遇到0-3甚至更大的差距,心理層面就已經放棄了。但是巴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後來者們樹立了標杆,這種旗幟效應看似飄渺,實際上非常重要,絕境之中的人們需要信仰的火光,哪怕十分微弱。
第2大要素是內因,時光倒回20年前,世紀之交的足壇,即便是頂級賽場,球員的場均跑動也只有7000-8000米,單場萬米就已經是鐵人,比如萬人迷貝克漢姆。現在單場萬米已經成為了頂級比賽的標配,即便達到13000米,仍然屬於福斯可以理解的範疇。
這種單體運動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帶來了更快速的比賽節奏,同時也伴隨著更加激烈的身體對抗。外場20個人都具備了這種素質,回合制的攻防就變得更加瞬息萬變,幾秒鐘形勢就可能發生反轉,從天堂到地獄就在一線之間。
所以我們看到巴薩6-1逆轉巴黎的比賽,紅藍軍團在最後幾分鐘連入3球;去年利物浦逆轉巴薩的安菲爾德奇蹟,也是靠著下半場開始時,維納爾杜姆的一波流奠定大局。在過去慢條斯理甚至文質彬彬的節奏下,想完成這種快速RUSH是很困難的。
第3大要素是內因與外因結合,即球員生理與心理上的負荷過重,間接促進了逆轉的發生。近期很多教練都抱怨現在的職業球員負擔過重,頂級球員1年踢60場比賽很普遍,像過去的英超沒有冬歇期,更讓球員們雪上加霜。
雖然說當年歐洲頂尖球隊比賽負擔也很重,甚至在世紀初年歐冠還有兩個階段的小組賽要打,但是隨之而來的球員頻繁猝死已經揭露了弊端。在眼下球員們每場的生理消耗多於過去,即便運動康復水平提高,損耗還是很大的。
心理層面則更加關鍵,在前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球員們更加專注,也不會被爆炸的資訊所幹擾。而現在他們要是在歐冠中第一回合大比分贏球,就會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各種訊息,一些大逆轉的盤點,甚至會讓球員們出現恐慌暗示,無法專注於後面的比賽。
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現在的歐冠淘汰賽,如果是針尖對麥芒的較量,兩回合的每一分鐘都不能放鬆。因為片刻間的疏忽,就可能讓1年的努力付之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