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今年籃球世錦賽男籃的慘敗還歷歷在目,輸了不怕,怕是總有人認為輸了主要是因為我們的身體素質不如白人和黑人。看看近日林書豪自己的CBA首秀,雖然球隊輸球了,但他個人的表現還是毋容置疑的,比賽中他的三分球、上籃和突破都顯得比其他人穩定和從容,不急不躁中輕鬆得分和組織、串聯起球隊的進攻,他雖然身材不高,但是突破犀利,同時搶籃板在面對中國內線的時候都不一定處於劣勢,這也確實讓我們的同樣膚色的CBA球員有些尷尬。林書豪為什麼作為黃種人後衛,沒有特殊的天賦基因,是不是卻幾乎等同於外援般的存在?是不是狠狠打了CBA尤其是國家隊的臉?是不是該檢討我們的男籃訓練到底問題在哪裡?

2012賽季,林書豪的效率值(PER)為25.91,在NBA所有組織後衛中排名第二,只排在克里斯·保羅(27.02)之後。林書豪甚至超越了科比·布萊恩特、凱文·勒夫以及德里克·羅斯。通過下表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在競爭最為激烈的NBA賽場,林書豪可以打出這樣的資料,不是偶然,也不是僥倖,背後是科學和艱苦的訓練,是嚴格的自律以及堅強的意志品質。今天,我們不想過多的探討精神層面的原因,把重點放在形而下上,放在如何提高身體的對抗能力上面。男籃的問題追根溯源還是在平時的訓練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所以才會在比賽中集中爆發,比如身體對抗差、基本功差、臨場應變能力差、教練技戰術指揮差、球員戰術執行能力差,這些問題看似是球場的問題,本質上其實是訓練場上的問題,根子上是賽場外的問題。

首先,男籃的運動員選拔很是問題。身高不足在20世紀是中國男籃的一大劣勢,為了儘快縮小這一差距,上世紀90年代起,中國籃壇颳起了"高度"風,重點發展高大運動員成為中國籃球運動員選材的主流傾向,一時間高度成為運動員乃至球隊實力的象徵。隊伍"大型化"後,中國男籃轉型成重高度、慢速度、陣地戰打內線為主的球隊,雖然內線實力有了較大的提升,但因逆潮流( 世界籃壇的主潮流是快) 發展,大賽上每一次"爭八"都要經歷艱難的苦戰,甚至需要運氣和僥倖成分的支援。事實上籃球運動員的競技能力結構是多元組合,身高、體圍、體寬、身體充實度和身體各種派生指數在籃球運動員選材中都很重要。身高只是決定籃球運動員運動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非決定性因素,更不能取代和彌補身體素質和基本技術方面的缺陷。中國許多籃球運動員高而瘦、高而弱、高而慢、高而軟,這種體型的運動員在籃球場上很難適應高水平、高強度、大力量的對抗。籃球超級強國美國隊近幾屆大賽選拔隊員時已淡化高度,採用超強的"鋒—衛"線組合,依靠強大的 3、4號位,擔負全隊主要的攻防任務。依靠速度、力量、準確、快速爆發衝跳能力擊垮對手,單純身體形態上的高度,美國隊已不太看重。中國男籃在2016年裡約奧運會,平均身高達到 2.04m,居世界各隊之首,但身材與國外隊員彪悍的體型相比顯得過於單薄,直接影響了身體對抗能力。對此,籃球專家徐濟成評價道:當歐美把力量和速度結合起來的時候,亞洲霸主中國男籃增加的主要是地面高度。獨有高度而缺少力量和速度,這才是中國男籃的致命病根。選材直接關係到球隊的戰術打法和風格形成,選拔高大運動員,意味著防守時籃板球、蓋帽要有作為,高度優勢越明顯,籃板與蓋帽優勢也要越明顯;同樣,進攻時內線得分與二次攻能力也應高於對手,這是陣容配置與功能的統一,如果追求了高度,而球隊不具備這樣的功能,高度就失去了意義。攻防轉換中,還會由於高大隊員速度慢,造成快攻丟分多,防守腳步跟不上,表面上看陣容上有"高大上"的氣勢,其實是國人的近代時期"東亞病夫"的痛苦經歷的折射,不希望從氣勢上就輸給西方國家的心理作祟,甚至嚴重說也是一種體育"形式主義"的表現。因此,片面追求身材高大化,既是青少年籃球運動員培養的誤區,也是近幾屆國家隊建隊的誤區,不符合競技籃球運動的制勝規律,也是中國運動員大賽對抗上屢屢吃虧的重要原因。在此不得不提到周琦,其實從精神和意志品質層面,周琦已經很不合格了。在身體素質方面,除了身高,周琦幾乎在各個方面都是吃虧的、甚至不合格的。

其次,與NBA相比CBA運動員體能訓練理念太落後。CBA、NBA體能教練的職業化程度不同,NBA都是專職體能師,而CBA籃球體能訓練處於起步階段;NBA體能師在訓練時比中國教練員動作規範、更注重細節並且訓練方法、手段多樣;NBA籃球體能訓練遵循系統循序漸進、強度遞進原理的訓練原則,並積累多年的訓練負荷引數,CBA體能訓練缺乏訓練負荷引數;NBA籃球體能訓練明確體能訓練以無氧訓練、爆發力、多方向速度練習為重點,而CBA以有氧訓練為主;NBA籃球體能訓練打破馬特耶夫週期模型並建立新的力量和體能訓練的NBA模式,中國CBA大部分教練還是以馬特耶夫週期模型為劃分週期;NBA籃球體能訓練訓練週期劃分合理,按比例有計劃地科學進行訓練;NBA籃球體能訓練,訓練前的準備訓練和訓練後的恢復訓練以及訓練監測和監控的科學化程度較高。

最後,中國籃球的培養體制落後。相比較美國和歐洲的職業隊,中國籃球的培養體制是三級培養模式,即業餘體校—省體工隊—國家隊的培養模式,即使現在開展較好的大超聯賽(CUBS)和大學生籃球聯賽(CUBA) 水平也較低,且高水平球隊的數量也較少。中國的CUBS聯賽實際上是中國地方俱樂部的二線隊員掛靠某大學學籍並代表其參加的比賽,僅僅只有十幾支球隊;CUBA球隊全國參加比賽的球隊儘管超過了1000支,從表面上看比賽搞得轟轟烈烈,但是其競技水平始終沒有太大幅度的提升,可選到 CBA俱樂部球隊的隊員少之又少。目前,中國CBA俱樂部中只有廣東巨集遠隊、東莞新世紀、北京金隅俱樂部等幾個俱樂部基本上能稱之為職業俱樂部,這幾支俱樂部有一線、二線和三線隊員的梯隊,其他大部分CBA俱樂部球隊都無三線隊員,導致許多CBA俱樂部二線隊員在沒有達到一線球隊的水平時即被拔苗助長到一線隊伍當中,這即違反了籃球運動員的培養規律,也損害了青少年運動員的身體成長。

其實,籃球運動是一項高強度、多間歇、持續時間較長的專案,在一場籃球比賽中,運動員需要在40min的時間內,在長28m、寬15m的區域中,通過急起、急停、變向跑、跳躍等擺脫對手或搶佔有利位置,圍繞球權展開空中和地面的激烈爭奪,身體接觸頻繁,碰撞多,對抗強度大,不僅要求運動員有強健的身體,還要有良好的爆發力、對抗性力量、耐力、柔韌和靈敏協調能力等,為技戰術的合理運用提供保障。如果賽事密集,運動員除了具備上述的能力外,還要有良好的體能儲備和恢復能力,以便在每一場比賽中都能保持充沛的體能,為技戰術的發揮打好基礎。在NBA,高強度的移動在一場比賽中只佔到15%(中強度佔50%、低強度佔35%)左右的有效時間,而正是這15% 的高強度移動時間承載著關鍵技術動作的完成,對運動員技戰術能力的發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運動員還要有在比賽間歇或低強度運動時的快速恢復能力,以便在比賽中保持高效地完成反覆高強度運動的能力。籃球運動的專案特點及比賽規律,決定了籃球運動員所需的體能有別於其他運動專案,而表現出其獨有的特徵,即完成高水平比賽需要的專項力量體系及其相關的素質,其中力量的訓練處於基礎和核心的地位。

有人對NBA訓練的總體分佈進行過統計,結果發現,NBA球員的體能訓練平均佔總訓練時間的1/3以上,而針對身體衝撞與對抗能力的專項體能訓練又佔據了體能訓練的1/2時間以上。這充分說明了身體衝撞與對抗能力在NBA教練眼中的重要性。

一、中鋒的體能特徵及訓練。

有研究表明,世界高水平中鋒球員一場比賽平均要跳躍 100 次以上,跑動達到5500m左右,這對於身體高大的人的下肢力量、身體供能以及神經的耐 受力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從當前世界高水平優秀中鋒 的身體形態可以看出,他們基本上都具備寬闊的肩膀、發達的肩部、背部、臀部肌群等特徵。對於中鋒體能的訓練,NBA掘金隊的資深體能教練斯蒂芬·特雷納說:"內線球員大部分時間都跟槓鈴、啞鈴打交道,他們需要結實的肌肉和強壯的身體。"在訓練過程中,重點對中鋒球員的腰、腹、臀和上下肢等大肌群進行練習,使其形成良好的站立姿勢以及移動動作模式,做好落地後的緩衝動作,這樣可以很好 地保護中鋒球員的膝關節,延長中鋒球員的運動壽命;同時加強臥推和向上推舉的絕對力量,通過100%絕對力量的臥推練習,提高隊員胸廓周圍的肌肉穩定性,使中鋒球員在對抗過程中肌肉骨骼擁有更大的承受力,而站姿上舉可以使中鋒球員在對抗過程中促進軀幹"剛體"的形成,使攻防時的軀幹更加穩定,利於力量和能量的傳遞;臥推和上舉練習會促使肩背肌肉的力量提高,肩帶肌群能有效地固定肱骨與軀幹的合理角度,使得中鋒球員在對抗中可以保持胳膊的姿勢,在受到干擾之後也能夠保證投籃的穩定性。而背部肌肉使得上肢擁有更有效的外展力量,在對抗過程中使中鋒球員擁有更大的爭取空間位置的能力。根據中鋒的位置體能特點要求,體能訓練的重點放在力量訓練上,突出對抗性力量和爆發性力量的訓練。

二、前鋒的體能特徵及訓練。

前鋒在比賽中的攻防範圍比較大,打滿全場比賽需要移動6000m左右,爆發性彈跳100多次,其中大前鋒在對抗中的起跳次數佔到50%左右。優秀前鋒球員要求技術全面,速度快,能攻善守,在攻防強度比較大的時候,一些技術動作和腳步動作快速完成,靈敏的反應、爆發力和對抗能力就成為制勝的關鍵,完成這些動作需要有臀大肌以及股四頭肌以提供快速蹬地力量,而發達的臀大肌力量以及大腿股二頭肌、闊筋膜張肌以及大收肌可以使前鋒球員快速平穩的進 行後撤步以及側向移動;發達的背闊肌以及脊柱周邊的肌肉使得前鋒球員擁有較高的靈活性,能夠保證身體在對抗後避免受傷。在遠距離的投籃,需要前鋒球員擁有強大的三頭肌、發達的三角肌和精細的腕、指力量,特別是發達的三角肌不僅能提高前鋒球員的對抗能力,還能保證前鋒球員投籃時肩帶關節的穩定性。此外,發達的前臂肌群使得前鋒球員擁有了良好的出手速度以及出手爆發力,使得投籃更加迅捷。對於前鋒的體能訓練,需要提高其10m左右的反覆快速奔跑以及變向、變速、急停和彈跳等能力,在進行力量訓練時,重點要加強臀大肌以及股四頭肌在絕對力量下的蹬地發力練習,同時還要提高股後肌群在快速力量下的退讓性收縮以及臀大肌的離心收縮能力,這樣對於前鋒球員減少了因快速急停而造成的髕骨應力性損傷的機率,同時還可以提高前鋒球員的爆發速度以及急停效率,而提高了股後肌群的退讓性收縮能力以及臀大肌的離心收縮能力,前鋒球員在比賽中的接球后的出手速度也能夠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在高速對抗的比賽中,即便是前鋒球員的出手速度不斷提高,原地投籃機會也不多,更多的時候是在對抗下、移動中進行出手投籃,因此在訓練中還要注重減少支撐點的負重,利用彈性帶等軟器械增加多維度抗阻移動以及彈跳、上下肢配合協調做工的方法進行身體能力的訓練,並配合身體各塊肌群的向心收縮以及離心收縮,加強上下肢對稱以及不對稱下的動作練習,以達到在對抗下能夠保證身體姿態的穩定性,在空中能夠自如地轉換動作姿勢並達到穩定。

三、後衛的體能特徵及訓練。

身高是後衛身體形態最具代表性的指標之一,在一支籃球隊中,後衛的身高一般低於前鋒和中鋒,在身體機能和運動能力方面,則要求有迅捷的應變能力、爆發力和頻繁的短距離加速、變向和急停等能力。且後衛是籃球場上的靈魂人物,不僅要具備全面的攻防技戰術能力、卓越的組織和指揮能力。在一場比賽中,後衛和前鋒、中鋒相比,活動範圍大,移動距離最遠,變速、變向移動頻次高。研究表明:優秀攻擊後衛在實力相當的比賽中打滿全場大約要移動6400m左右,最高移動速度達到8m/s,球員平均1.7s就有一次移動,全體球員平均移動(1050±51)次,而後衛則達到(1103±32)次。後衛球員體能的訓練,要突出力量、靈活、爆發力和速度等能力。對於力量的提高,由於後衛球員不可能像中鋒球員可以通過肌肉的圍度來提高肌肉的力量,這樣會使得後衛隊員因為體形的龐大而影響靈活性,為了提高對抗能力,後衛球員更多的要提高脊柱周邊肌肉的穩固作用,腹、背、胸、肋等部位肌肉的等長收縮能力,這樣提高核心肌群的穩定性,同時提高臀髖部位、肩帶部位肌群的力量,以提高核心肌群對四肢作向心、離心收縮的支配效能,為後衛球員手臂進行支配球的精準性提供核心區域的穩定支撐保證;對於爆發力量的訓練,要與靈活、靈敏性訓練相結合,除了通過提高臀大肌與股四頭肌的蹬地力量之外,還要提高股後肌群的向心收縮能力,這樣可以提高高速下身體快速制動的能力。

作為一名球迷,特別不忍心看到我們的中鋒無數次被對手擠出內線、我們的前鋒突破沒有威脅、我們的後衛一被緊逼就失誤等等,對中國男籃"恨之切"是因為"愛之深",我只是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希望男籃可以從基礎層面做好,踏踏實實練體能,實幹苦幹提素質,畢竟再強大的精神也需要革命的本錢做保障。

以上所寫內容引用借鑑了《NBA專項體能訓練折射出的籃球運動理念》、《中國男籃弱勢成因及 2019 年男籃世界盃備戰策略研究》、《林書豪現象_對中國籃球運動的啟示》、《CBA與NBA體能訓練比較研究》、《不同位置籃球運動員體能的特徵及訓練》等研究文章,在此表示宣告和感謝。

最新評論
  • 1 #

    太長了,,林書豪身體素質也是亞洲頂尖,不要拿他做例子,,打臉

  • 2 #

    中國人就是打著玩,你讓他刻苦訓練,就完蛋了

  • 3 #

    跟黑人身體有差距就是有,看看扣籃就看出來了,看黑人扣籃是種享受,勁爆,那速度和力度。再看看黃種人扣籃,軟綿綿的跟沒吃飯一樣。

  • 4 #

    為什麼中國教練這麼看重身高優勢?就是因為中國籃球水平不行,技術不行,同等技術,有身高就是有優勢!

  • 5 #

    林書豪未卜先知 放棄nba來cba明智之舉

  • 6 #

    球商也是很重要,林書豪之所以遊刃有餘,除綜合訓練水平高之外,很重要的一點球商賽場閱讀能力強應該也是不可或缺的~

  • 7 #

    足球日本南韓各大聯賽的主力有多少 說身體素質的 早就打臉了

  • 8 #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年10萬底薪人民幣十年終獎

  • 9 #

    林書豪的個人藍球技術非常優秀

  • 10 #

    人家領導不看訓練,看禮金

  • 11 #

    今天還能看到這新聞 前前後後打了一場 能吹這麼久 這離上次打完 是沒東西寫了吧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三雙王場均40+,山西男籃兩連勝,為何球迷反而越來越擔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