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現在,距離“莫雷事件”發生已過去了3天,由於莫雷本人毫無歉意的迴應以及NBA隔靴搔癢的表態,事情還有進一步嚴重化的趨勢。

隨著而來,就有很多人在疑惑了,一旦NBA在中國被全面停播,究竟會帶來多大的經濟損失呢?

儘管,NBA對外並未提供過具體盈利資料,但通過估算,聯盟的年純利潤大約在18億美元。而作為NBA在海外的最大市場,中國每年大約會給NBA貢獻1.5-2億美元的淨利潤,在NBA總收入中的佔比大約為10%。但事實上,如果細化分析,NBA在中國的獲益是要超出這個數字的。

轉播權銷售一直是NBA官方最為看重的大事。今年7月,騰訊體育已經與NBA方面完成續約,據悉,本次續約金額為5年15億美元,按當下的匯率估計,約合人民幣107億。如果將電視、短視訊等播放權的費用疊加進來,NBA在中國市場光轉播費用一年的收入就達到4個億美元。

說到門票,每年,NBA中國賽都會吸引大批的觀眾到現場觀看,而現場也往往是一票難求。近幾年,中國賽門票的最高價格已突破了2萬人民幣大關,這個價格經過黃牛的轉手,還有可能成數倍增長。

NBA在中國的廣告訂單也是他們收入的大頭。現在,幾乎所有NBA最受關注的隊伍,都會有中國的贊助商,他們主場的比賽廣告牌,也總少不了中國企業的影子。另外,不同於美國市場著重球隊價值,中國球迷更多是關注球星的動向。NBA球星在中國也有大量的廣告代言機會,其領域涉及到運動產品、旅遊、餐飲、汽車等等。每年也會有不少球星來到中國,為自己代言的品牌賣力吆喝,同時,一些以個人名義或贊助商名義舉辦的訓練營、慈善賽,同樣會讓這些聯盟的大牌們從中獲利。

此外,NBA衍生商品的售賣,NBA遊戲的開發也會產生巨大商機,這一塊的收益同樣是以過億美金計數的。幾年前,還曾有訊息稱,NBA依靠專業技術能持有股份,參與中國的籃球館建設,從中,他們同樣可以獲得收入附加值。

當然,NBA在中國的蛋糕越做越大,每支球隊獲益程度是不同的。而這次身處風口浪尖的火箭隊,恰恰是這些年得到中國好處最多的隊伍。

根據資料顯示,火箭在1993年市值僅僅為8500萬美元,現在26年過去了,隊伍的市值已突破20億美元大關。當年,火箭前老闆亞歷山大購買球隊時只花費了不到1億美元,可兩年前,新老闆費爾蒂塔接手時,卻付出了22億美金的代價。

就在今年初,費爾蒂塔接受採訪時還曾放出豪言,稱火箭未來的市值會衝破30個億美金。可如何,隨著莫雷事件的發生,隨著火箭在中國市場涼涼,這番豪言壯語卻突然顯得蒼白且無力了……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新賽季四川隊內線將有質的提升,只因他的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