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一馬時代,雖然三個人並駕齊驅,但是客觀來說,從外戰角度來看,馬琳的技術優勢確實更加明顯一些,尤其是對歐洲選手,很多時候,歐洲人還沒摸清馬琳的路子,一場比賽就稀裡糊塗的結束了。
當然,一旦摸清楚了馬琳的路子,對於馬琳來說,已經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對手了。仔細算來,從馬琳成為絕對核心,真正對馬琳造成實質性威脅的歐洲人也不過寥寥幾個:薩姆索諾夫、波爾、科貝爾,當然還有老瓦。
今天,咱們說的是一個馬琳並不好打的亞洲人,他就是南韓選手吳尚垠。
關於吳尚垠,國球匯君想來想去,覺得最適合他的兩個字是:可惜。
當然,每個時代都不免留下遺憾的人,例如“無冕之王”金擇洙,但是客觀來說,金擇洙確實有技術短板,吳尚垠卻沒有,尤其是他的反手,在當時可是有著“教科書”之譽;
又例如郝帥,技術好但是心理素質一般,這也導致了他在強手林立的國乒中鮮有機會,但是吳尚垠又不是,鑑於南韓隊的整體實力,他始終在輸,但是直至退役,始終把持著隊伍的核心地位。
而且,雖然那個時期柳承敏成為了南韓隊的精神領袖,但是在南韓人眼中,吳尚垠始終是隊伍的領頭羊。
今天,國球匯君推薦的是北京奧運會男團半決賽第一場,馬琳VS吳尚垠。原因有2點:
1.吳尚垠在這場比賽中開竅了,尤其是接發球晃住了馬琳的反手底線長球(這也是原來老瓦對付中國直板的典型套路),而且主動調動正手的戰術執行的非常成功,比賽中,他確實把馬琳鎖住了,也就是說,馬琳最強大的側身進攻幾乎失靈。
2.吳尚垠雖然開竅了,但是比賽還是輸了。道理很簡單,吳尚垠不是之前的吳尚垠,馬琳也不是之前的馬琳了,側身不奏效的時候,馬琳硬生生憑藉直拍橫打和吳尚垠進行了陣地戰。
當然,最終打破僵局的還是第四局8:8時的兩板側身搶衝。吳尚垠能鎖馬琳一局,但鎖不了一整場。
仔細想來,北京奧運週期,真正顛覆性的技術幾乎都出現在反手位,確切說是反手進攻、反攻上旋球的能力。
馬琳這場比賽也間接印證了這一點:正手不奏效的時候,是不是能夠用反手技術來得分,成為了左右比賽的關鍵。
包括王皓和王勵勤,那幾年反手技術也都有了巨大提升。記得當時關於王勵勤的反手技術改革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其實現在看來,也是大勢所趨不得不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