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四年,因為一次賽事,全網陷入一種狂歡。這種帶著巨大的煽動力的就是全球性體育賽事——世界盃。每每到了世界盃的舉辦期間,你的周圍就被這場賽事縈繞,身邊人談論的都是它,你從街邊路過的店鋪裡,都放著世界盃的賽事。甚至是從你身邊路過的外面小哥,都是趕著要去給那些看球的人送去加餐。
所有人,不管你喜歡或者不喜歡,都對這場賽事有所了解。今天的比賽是哪兩個國家之間的對抗,最後的贏家到底是誰。這些可能隨著這場賽事的進展,所有人都對它了如指掌。
但是,有人知道嗎?足球,這個備受現代人追捧的運動專案其實是起源於中國的,而且在中國有著相當長的歷史,並且曾經也有屬於它的輝煌時代。
1985年,當時的中國正在舉辦首屆"阿達杯"世界少年足球錦標賽。在開幕式上,當時的國際足聯主席就在自己的講話當中說道,足球起源於這裡,並在這裡有了2000多年的歷史,這是沒有什麼可以爭議的。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國外的足球界的權威人士,在多處公眾場合曾經公開表示,中國是足球的發源地,最早的足球誕生於中國。
在中國古代,那時候的足球還不叫足球。它在中國更廣泛被認可的名字其實是叫做"蹴鞠"。"蹴",就是足蹴之,而"鞠",以韋為之,中實以物,蹴蹋為戲樂也。
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黃帝的大名我們肯定都是耳熟能詳。黃帝,是中國原始部落的一位重要的首領,性姬,號軒轅。他的事蹟大都來自中國的神話傳說。相傳,那時候,黃帝原先居住在西北方向,後來同南方的蚩尤部落在逐鹿進行了一場戰爭。這場戰爭在當時一場慘烈,而且曠日持久,對兩方的實力都造成了很大的折損。
最終,黃帝率領他的部落贏得了戰爭的勝利,為了發洩心中的憤恨,黃帝命人將蚩尤的胃取出,並將裡面填滿了毛髮,做成了一個球來讓士兵們踢。除了這個帶有一些血腥感的歷史傳說之外,在現代的一些考古發現當中,也有一些關於足球的發現。考古工作者在一些地區的高崖峭壁上發現了距今3400年的巖畫,這其中就有畫有一些人在玩球的畫面。
戰國時期,當時有名的縱橫家蘇秦,在六國之間遊走,說服他們共同對抗秦國,掛六國相印,逼得秦國不敢東出。
根據史書記載,他在當時談論到齊國的情況之時,稱臨淄(齊國的都城)物產十分富饒,在臨淄的百姓們吹竽、鼓瑟、彈琴、擊築、鬥雞、走狗、六博、蹋鞠來娛樂生活。蘇秦的描述,能夠讓我們看到當時臨淄的居民生活的富足,但是從中我們也能看到在戰國時期的足球已經有了發展,出現在了但是民眾的生活當中。
如果這個例子還不夠生動的話,我們還可以了解一下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父親,劉湍。
在和西楚霸王項羽經歷了歷時四年的楚漢之爭之後,項羽無言再見江東父老,與愛妾虞姬訣別,烏江自刎。自此,奪得天下,奪得皇帝的寶座當上了皇帝的劉邦,將父親接到了皇宮當中,尊稱為太上皇,安置在未央宮當中,安享晚年。
但誰料,自從將父親接入宮中之後,劉湍就一直悶悶不樂,整日裡無精打采,享受著美食佳餚,成群僕人的簇擁也沒有讓他的心情好轉。這劉邦就納了悶了,怎麼就好吃好喝的供養這還如此不高興,就叫身邊的人去打聽清楚情況。
經過一番了解,原來是因為劉湍從小就是在市井當中長大的,在就習慣了在家鄉當中,同市井當中的屠夫少年鬥雞、蹴鞠的生活。現在被接入到皇宮當中,生活條件雖然上去了,但是卻沒有了原來生活裡的樂子,怎麼能開心的起來。
劉邦一聽,自己都已經當了皇帝了,普天之下的第一人,天下江山都已經是自己的了,怎麼能連自己父親的這點願望都滿足不了呢,那作為一個兒子,皇帝豈不是太失敗了嗎?於是大筆一揮,下令在皇宮當中,仿照老家的樣子,在宮中建起了許多房子,並將其稱為新豐。此外,還叫來了當年同父親一同居住在一起的左鄰右舍,都將他們遷到了長安居住。這樣就能整日陪父親鬥雞,蹴鞠了。劉湍的生活自此以後好不快活。
雖然這是在記載的西漢時期的事情,但是從戰國到西漢的建立,中間間隔不過15年的時間,所以劉邦的父親其實是生活在戰國時期的人,從劉邦父親的身上,我們能夠再一次看到,在戰國時期蹴鞠在當時的流行發展。
到了漢代時期,隨著戰亂的結束,統治逐漸穩定,人們的生活一步一步的趨向正軌,生活逐漸的穩定,使得人們在吃飽喝足之餘,對娛樂活動也有了新的追求,所以在這一時期,蹴鞠越來越普遍起來。無論是城市還是相對偏遠的農村,都有進行蹴鞠活動的身影。除此之外,除了將此項活動當作一項娛樂活動之外,軍隊將此看做一種用於訓練的手段,士兵們通過蹴鞠,來增強自己的體魄,提高自身的身體訓練水平。
到了唐宋時期,隨著時間的演變,蹴鞠不斷的得到了發展,這時候的蹴鞠,逐漸的走向了它的黃金時期。在唐代之前,人們進行的蹴鞠比賽主要是在專門的球場——"鞠城",或者"鞠域"當中進行的,這時候的球場主要是在鞠城的城垣下面挖洞進球,或者是在球場的兩邊分別挖洞,一邊分別有6個。
而用來進行足球賽事的球使用也不是後來的充氣形式的球,而是用毛髮填充的實心球。但是,到了唐朝之後,關於蹴鞠的這些都發生了改變。
首先,蹴鞠的製作工藝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蹴鞠運動當中使用的球的製作得到了改善。在唐代,球的外部用的是皮革進行縫製,並經過了水火工序進行加工,在球的裡面,用動物的膀胱作為球膽,吹足了氣之後,就能夠使用。用這種方式製作出來的球,已經很接近今天現代意義上的足球了。而且,這比英國發明出來吹氣的足球足足早了三四百年的時間。這樣製作出來的足球,其滾動的速度遠遠要快於原來用毛髮填充的實心球,這就增加的比賽的刺激性,給比賽帶來了更強烈的競爭樂趣。
除此之外,在球場之上,代替原來的挖洞,將球踢進洞中的做法。出現了"掛網",在球場之上,直立兩根竹竿,然後在竹竿之間掛起一張網,依靠柱子兩邊拉開。不過不同現代的球網,是閉合的,形成一個網囊。唐代的網球是在竹竿之間的上方,單單的一張網。但是相比於前代,在唐朝,人們在對蹴鞠就有了"網"的意識,也是一種很大的進步了。
在比賽形式上,也有了新的花樣。圍繞著蹴鞠,出現了許多新的形式。
"打鞠",比賽誰的顛球的次數更多;"白打",比賽之時,兩個人對踢,不需要球門;"躍鞠",可以多人蔘與,拼搶的球賽。這時候,鞠的輕便以及蹴鞠的流行火爆,使得女子也加入到了這場運動專案當中去。唐朝京兆府的小吏,在長安城當中,偶然看見了一名女子竟能接住軍中少年踢漏的球,穿著木屐還一腳把球踢了數十丈。足見這女子球技至高,引來眾人圍觀。
在這樣的氛圍當中,蹴鞠的福斯化也更加明顯,不但得到了許多達官貴人的喜愛,更是進入到了尋常百姓家中。在關於那時候的民俗記載當中,清明節前後,人們最喜愛的就是玩蹴鞠和鞦韆。往往在寒食節之時,在郊外帶上親朋好友或者約上三五好友,蹴鞠玩樂。
到了宋代,鞠的製作工藝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雖然還經過水火工藝,當時縫製皮球的皮子,由唐朝的8塊增加到了12塊,同時在形狀上更加規整,更加接近一個正圓形。在當時的手工作坊當中,已經能夠製作出四十種不同品種的鞠,每種品種的鞠都有自己的優缺點。製作足球工藝的提高,促進了踢球技術的發展。
同時,鞠的製作技藝取得的進步,也能夠從另一方面反映出當時社會對於鞠的需求的增加,說明當時蹴鞠的流行。宋代的皇帝和官僚們,有的喜歡自己下場,親自踢球。有的則喜歡自己坐在看臺之上,看別人踢球。蘇漢臣所繪的《宋太祖蹴鞠圖》,就呈現了太祖、太宗等六人在一起踢球的畫面。
還有宋朝鼎鼎有名的宋徽宗,也是一個球迷。經常在宮中舉辦球賽,自己觀看欣賞。除此之外,北宋宣和時期的宰相李邦彥也是一名足球愛好者,他自稱"賞盡天下花,踢盡天下球,做盡天下官"。因此還被當時的人們稱之為"浪子宰相"。
除了將蹴鞠作為娛樂,還出現了一些專門依靠踢球技藝來謀生的藝人。並且,還逐漸發展出了許多的足球社團,比如圓社、齊雲社等。
這些球會還同許多現代足球俱樂部一樣,制定出了許多的規定。比如,不可輕師,不可欠禮,不可失信,不可賭博。飲酒之後不踢,球皮破不踢等。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的足球作戰戰略,對於足球的技藝也作出了規定。商人們還從中看出來商業商機,做起了"足球周邊買賣"。
在當時的汴京城,出現了不少"蹴球茶館",和"角樓店"。還有許多專門製作鞠的手工作坊。到了宋代,民間足球組織的出現,更加使這一運動專案趨向社會化。它從軍隊、宮廷的那些專業的隊伍,轉向民間性的福斯專案。
到了元代,市民的蹴鞠活動依然興盛,還大量的出現在看文學作品當中,在園曲中,就能看到許多對於市井當中蹴鞠活動的描寫。但是這時候的範圍其實已經大大地縮小了。不同前代的"全民參與",這時候僅僅以婦女踢球作為一種欣賞表演,被稱之為"蹴鞠技"。元朝的人們相對而言,更喜歡的是觀看蹴鞠比賽的表演,主要目的在於欣賞和娛樂。經歷明代至清,蹴鞠活動已經主要變成了婦女兒童的遊戲活動,雖然這時候還有一種被稱作"冰上蹴鞠"的運動,是喜愛溜冰的滿族人將將蹴鞠與溜冰相結合而產生,作為禁軍訓練的一種專案。
但是這只是幾千年蹴鞠流行的一波歷史餘溫。蹴鞠逐漸衰落的趨勢已經勢不可擋。曾經輝煌一時的蹴鞠運動,逐漸消失在歷史當中。直到近代,西方國家才再一次將這項運動發揚起來,將它推向了世界,帶到了更多人的視野當中去,從新受到了追捧。
蹴鞠的落幕為什麼曾經流行一時的運動,在明清之後逐漸走向沒落了呢?這其實都是有跡可循的。在宋朝朱熹的宋明理學之後,社會上呈現出了重文輕武的社會趨向。同時,有出現了諸如元曲,小說,戲曲等更多新興的娛樂活動,使人們相對減少了對於蹴鞠的興趣。
同時,當足球在日漸福斯化的趨勢當中,它從自身娛樂的專案轉變成了娛樂他人,供人賞玩的表演性節目。這就極大的降低了蹴鞠的社會功能,失去了強健體魄、鍛鍊意志等特點。甚至,因為妓女將踢球作為娛客的一種手段,最終一度和放蕩行為扯上關係。
所以,蹴鞠就失去了統治者的支援,在朱元璋時期,甚至一度不允許軍人踢球。就這樣,沒有了統治者的支援,踢足球的人的地位越來越低下,從事這項運動的人也越來越少。於是,留給蹴鞠的生存發展空間也就越來越小,最終,走向了消失的命運。
蹴鞠在中國古代的命運,真的是讓人感到惋惜,為之報憾。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蹴鞠的起源、發展及消亡》——蘭雷、邢明非
《中國古代蹴鞠》——崔樂泉
《中國古代足球的起源與演變》——樑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