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的困局,是徹底商業化和為國家隊輸送人才之間的矛盾。
我們如果能借著這次機會,將CBA的商業化更加徹底一些,進一步放開外援限制,吸引高水平運動員加入CBA(非美高位新秀),提高聯賽的競爭性和觀賞性,不斷縮小與NBA的差距。
彼可取而代之,能不能做到?何時做到?這沒有誰能保證,但若是連想都不敢想就太可悲了!
關於培養國內球員,事實證明,按現在的情況,亞洲頂級就是極限了,在世界強隊面前還是不夠看,長痛不如短痛,別讓他們躲在規則裡吃奶了,和外援直接競爭吧,逼他們瘋狂訓練保住飯碗。更何況,國家隊需要那麼多人嗎?直接用經受住商業考驗的國內精英不就完了。
現在國家隊水平不行的原因是,籃球儲備人才太少,矮個裡挑將軍,自然不求行,只有讓CBA的盈利越來越多,才能支付更高的工資和更好地發展下級聯賽,提供更多崗位,不只球員,當CBA規模足夠可人的時候,周邊產業譬如專業訓練營等會越來越發達,然後吸引更多人才走上籃球的路,從而達成良性迴圈。
NBA不就是靠著接連不斷的造神搞到今日的水平嗎?我們也高價造神吧,足球這麼多頂級聯賽,籃球在NBA之外再弄一個頂級聯賽也是可以的吧!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