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這兩天NBA出的么蛾子應該大家都知道了。

更讓中國人受不了的是,NBA一共30個隊,出來添堵的偏偏是跟中國最結緣的火箭隊總經理。

本來吧,如果NBA是一家上市公司,幾乎攢齊了巴菲特判定價值投資的全部要素:

要素一、公司主營業務突出、商業模式簡單清晰:

NBA主營業務肯定算是突出的,包括男子籃球、女子籃球和發展聯盟在內的籃球聯盟。商業模式也簡單清晰,電視轉播權、廣告、門票和周邊產品銷售。

要素二、公司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這一點應該沒有懸念,籃球是這個世界上群眾基礎最大的體育運動之一,而NBA是籃球這項運動最大的流量入口,自然商業價值巨大。

要素三、產品具有核心競爭力和領先的市場優勢:

NBA是全球最知名的籃球聯盟,聯賽水平高,體育明星多,球隊支持者遍及全球。每年的NBA總決賽都有來自幾乎全球各個國家的媒體現場直播,可見影響力之大。而且,不像足球有實力相近的各國聯賽,NBA在籃球領域幾乎沒有可與之較量的競爭對手,護城河很高。

要素四、好的管理團隊和企業文化:

前三個要素都可謂十分符合,唯一就是企業文化這個要素,NBA這次真的是給了個經典的反面教材,解釋了巴菲特為什麼強調好公司一定要有優秀的管理團隊和企業文化。

即使一個公司業務再硬,市場空間再大,護城河再高,但如果企業文化拖後腿,還是能分分鐘坑死投資者。試想NBA其他29支球隊的老闆們,全球諸多買了轉播權的媒體們,給予NBA各種贊助的合作伙伴們,這次真的是有苦說不出~

所以,堂堂一個NBAQuattroporte,掌管龐大機構的職業經理人,為什麼會出這種昏招呢?

麵館覺得也真沒那麼複雜,翻開《經濟學原理》第一頁就足夠解釋肖華Quattroporte的盤算了,他可能真的只算了生意上的小賬,卻忽視了企業文化所影響的大賬。

一.考慮權衡取捨,比較選項之間的機會成本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人們做任何事都要面臨權衡取捨。由於面臨著權衡取捨,所以做出決策就要比較可供選擇的行動方案之間的成本與利益,或者說是比較各種方案之間的機會成本,也就是為了得到某種東西所必須放棄的東西。

人們做選擇時往往是知道這一點的,比如拿NBA球星科比或者詹姆斯舉例,在進入NBA前,高中時期的他們都面臨著選擇,上大學或者直接進NBA。對於他們來說,上大學的機會成本極高,因為大學的四年時光意味著損失掉賺幾百萬美元的機會。所以這種天賦的球員,通常不會花費這種成本獲得上大學的利益,而是直接成為職業球員。

這次的NBAQuattroporte應該也是權衡過他面前可能的選擇,迎合美國市場就會損失中國市場的利益,迎合中國市場就會損失美國市場的利益。

根據福布斯的資料,2017/18賽季NBA的總收入為80.1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貢獻超過10%。中國市場也被評為NBA五大海外市場的首位。

中國市場的確很重要,但明顯國內市場的利益更大。比如騰訊2019年與NBA籤的5年數字媒體獨家轉播協議,費用15億美元。但2014年NBA與ESPN、TNT達成了9年240億美元的轉播合同,平均每年的轉播價格是騰訊的近10倍。

NBAQuattroporte這點兒賬肯定能算明白,優先保證迎合美國市場。

二.想做個理性人,考慮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

傳統經濟學有個重要假設,人是理性的。在機會成本既定的條件下,理性人知道決策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而是介於其間。圍繞行動計劃做微小的邊緣調整,比較這種微小調整帶來的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然後調整決策。

回到NBAQuattroporte這次的決策來說,美國市場大,堅決不能放棄。他認為美國市場能承受的最大邊際成本是不道歉。一旦道歉,NBA就可能損失掉美國市場。而在不道歉的基礎上,儘量少刺激中國市場。

處於生意的角度,NBAQuattroporte可能覺得這是個理性人的做法吧。

三.以為做了最妥善的決策,其實忽視了決策所導致的激勵

但是經濟學原理早就說了,決策者要考慮他們的動作會如何影響激勵,也就是這個決策會引起什麼樣的反應。如果未能考慮到自己的決策會如何影響激勵時,這些決策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有一個著名的案例。今天所有汽車都有安全帶,但在20世紀60年代並不是這樣。人人都知道,當繫上安全帶後,發生車禍的存活率肯定是提高的。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強制要求所有汽車都配備安全帶後,車禍的發生概率居然增大了。原因是佩戴安全帶這個政策,激勵了司機的駕駛行為,放鬆了開車時對速度的謹慎程度。因此,後來有研究表明,雖然強制安全帶減少了每次車禍的死亡人數,但同時激勵了車禍次數的增加。

回到NBAQuattroporte這次危機應對的決策,他忽視了對中國的激勵是挑戰了底線,已經不是生意問題。

在中國的影響層面不斷升級,導致NBA必須付出代價才能解決。

而在中國鬧出巨大動靜反過來也激勵了美國市場,導致NBA處於非此即彼的雙面困局。

進一步,世界上並不是只有中美兩個市場,其他市場和合作夥伴也受到事件的激勵,他們會評估NBA這個事件對自己的影響。所以無論NBA後續怎麼處理,都會讓一部分人避而遠之。

結論:

歸根結底,還是企業文化缺失啊。

作為一個有全球影響力的公眾組織,應該要求各方面的負責人發言要對得起自己的職位。某個人“不代表NBA”的“言論自由”,卻給整個組織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對得起基本的職業素養嗎?

巴菲特說好公司要有可靠的商業模式、廣闊的發展前景、深厚的護城河,這些都容易理解。除了這三方面以外,巴菲特還強調好公司一定要有良好的企業文化,這一點往往讓人難以理解與公司價值有什麼直接的聯絡。

這一次,NBA算是給了個經典的反面案例。

最新評論
  • 1 #

    美國給他的壓力遠大於中國給他的壓力。240>15這個賬他算的過來,最後無非就是丟車保帥。放棄中國市場。

  • 2 #

    肖華的決定有時候真的是他一個人的決定麼

  • 3 #

    肖華其實就是個背鍋的他也很絕望啊,他能怎麼說啊?

  • 4 #

    美國的尊嚴就值二十億美元?不要忘了谷歌都退出了。

  • 5 #

    道歉已經解決不了問題了。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杜鋒終於派上雙外援!廣東24分大勝天津迎首勝,國內球員成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