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近期中國女排屢上熱搜,從上月底在日本舉行的世界盃賽場上以11戰全勝的成績奪冠,到回國之後參與了《中國女排》大電影的錄製,堪稱“文體兩開花”。然而,相比女排姑娘臺上臺下風光無限,有的運動員卻因為上綜藝、拍廣告被網友諷刺為“流量網紅”“不務正業”。

由此就有人擔心,運動員就應該每天老實本分地訓練。如果女排繼續曝光在綜藝舞臺的聚光燈下,成績極有可能也走下坡路。從前人們常說文體不分家,難道現在競技體育和綜藝節目真的水火不相容?

競技體育,一切要成績說話

綜藝邀請運動員加盟,並非新鮮事。早在2014年,戶外真人秀成為電視市場新潮流,此類節目大量且多元化的嘉賓需求,為體育明星提供了邁入娛樂圈的機遇。

這種趨勢在2016年裡約奧運會後發展得尤為明顯。體育綜藝如雨後春筍般湧入,大量戶外真人秀也都藉著奧運東風,邀請在奧運會獲得冠軍或有出人意料表現的運動員加盟。

今年,更多運動員也出現在各類綜藝節目中,且形式也愈發多樣:冬奧會短道速滑冠軍武大靖頻頻登上真人秀,展示運動員比賽外可愛的一面;“洪荒少女”傅園慧出現在親情成長類綜藝;昔日奧運冠軍張繼科現在已是各類綜藝節目常客,從唱歌到真人秀無所不包,儼然一名綜藝明星。

而在國外,體育明星更是綜藝的常客,甚至有的跨界玩得比中國運動員還大。比如《週六夜現場》是美國曆史最悠久地位最高的綜藝節目,該節目經常會請各行各業的明星人物客串做某一期的主持人,游泳名將菲爾普斯、NFL傳奇四分衛湯姆·布拉迪、佩頓·曼寧,網球名將羅迪克都曾經客串主持。

為什麼有運動員上綜藝被贊,而有的則引來爭議呢?其實答案也很簡單:所謂競技體育,一切都要靠成績說話。

當一名運動員登上領獎臺時,人們仰視他頭頂的光環,因此他的一切行為都是對的。一旦失敗,怎麼解釋也都是錯的,因為人們相信眼見為實!而這,在最近的女排姑娘和男籃小夥子的身上們就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網上,普遍有一種質疑的聲音認為,運動員上綜藝就是不務正業,會耽誤訓練,因此為了好成績,應該禁止運動員上綜藝。

事實上,這樣的論調無異於因噎廢食。眾所周知,運動員的成績有波動起伏是正常的,和比賽時自己和對手的競技狀態、傷病、賽程安排、乃至賽場天氣都有著密切聯絡,而只是單純地把“鍋”甩給綜藝顯然是草率的。

參加了十餘檔綜藝的孫楊也曾在採訪中說,從未因此耽誤訓練和成績,一有時間就會下水,有時回到酒店已是深夜十一二點,還是會健身。錄製計劃一旦與正常訓練相沖突,通常運動員也會以不耽誤訓練為第一位。

一檔情感類綜藝只記錄下傅園慧私下與男嘉賓約會的過程,因此每次錄製時間都提前與她的訓練安排錯開,“她首先還是考慮到自己合理、正常的訓練計劃,給我們錄製的時間其實並不多。”

綜藝+體育,成熟的產業應學會包容

客觀地說,對於體育事業和體育明星本身,“上綜藝”都有其可取性。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體育文化傳播方式。其實,“鐵榔頭”郎平一代的女排無疑也是明星,只是當時的商業味道不濃,沒有進行娛樂化的開發而已。

事實上,相比一些靠話題熱度上位的娛樂明星,體育冠軍身上的正能量,才是優質偶像具備的元素。現在郎平率領中國女排參加的綜藝節目,基本都是宣傳女排精神和排球專案,比如登上央視的《開講啦》,這與普通的純娛樂性質的綜藝節目完全不同。

此外,在觀眾的印象中,運動員常年接受艱苦且枯燥的訓練,生活全部圍繞著比賽和奪冠。而真人秀拉近了他們與普通觀眾的距離。不少運動員都曾透露,參加綜藝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希望外界了解運動員之外更真實的自己。

“我們也是普通人,也有假期,除正常訓練比賽之外,也想去體驗一下其他有趣的事情。”擊劍運動員孫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他曾以選手身份參與益智節目,展現了自己的知識水準;而親子真人秀則彌補了他15年未能回家過年陪媽媽的遺憾。

而就擊劍運動而言,也因為孫偉在綜藝上的表現而讓更多人了解這一略顯冷門的專案。實際上,運動員通過娛樂化、商業化的手段,將體育運動進行福斯化普及,無疑更有利於國家體育事業的日常推廣。籃球專家評論員張衛平就曾在一檔脫口秀節目上發聲支援運動員上綜藝,“體育明星參加綜藝節目怎麼了?很合理呀!在這個成熟的產業裡面,參與娛樂是為了更好地推廣體育。”

既然是推廣體育,讓每個人都能了解體育,為何不能多一些寬容呢?現在,埋頭苦練四個字早就不是束縛運動員的緊箍咒,運動員也可以有絢麗的業餘生活。就像上班族每天需要打卡坐班一樣,體育也只是一項工作,一味地用家國情懷去綁架體育,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對待運動員,我們也應該像允許自己下班後煲劇、爬山一樣,還給他們一個自由的業餘生活。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我們的好球迷?NBA肖華拒絕道歉後,深圳站門票已經售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