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網際網路介入後曝光度前所未有,NBA也非常講究自身品牌。著裝令就是案例,以前非常嚴格,現在開放後,還是限制了不少創意,比如黑色面具,比如帶字的止血腳步,再比如忍者髮帶。但這些都是出臺檔案的,NBA作為小社會,當然也有潛規則。
搶斷無人防守不吹走步
NBA現在對於基本功抓得非常嚴格,走步,二運,小碎步,這些裁判都抓得很嚴。但是很多時候球員完成搶斷時,一個人一條龍突破沒人追防,哪怕你走個四五步,裁判都不會吹。官方的理由也很簡單,這是為了打造比賽的觀賞性。因為這種必進之球去吹違例,會打斷比賽的節奏。這一點一般出現在巨星身上,普通球員很難享受到。
巨星哨
巨星哨顧名思義,就是同樣一次進攻,如果這個球員名氣不大,在對方沒有明顯犯規或者是裁判看不清楚的情況下不會給哨,但是巨星就不同了,在這種情況下經常會吹犯規。這是為什麼呢?首先,在裁判看不清楚的情況下他會相信巨星的能力,他自己心裡會有認知“這個球難度不大,他竟然沒打進,那對手應該是犯規了”。其次,裁判做出的判罰就是會經常有利於巨星,其實這也在一定程度鼓勵了球員上進。
球隊老大第一個球員登場
這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可能有些球迷就不知道了,我也是幾年前看姚明的採訪才知道的。"小巨人"姚明剛登陸NBA比賽的時候,有老球員整蠱他,告訴姚明,你是新來的應該第一個登場,讓大家認識你給你掌聲。當時單純的姚明想都沒想第一個就跑出了球員通道,可是迎來的卻是哈哈大笑,著實有些尷尬。後來他才知道NBA第一個出場的應該是球隊的老大,當時火箭隊的老大是弗朗西斯,這次惡搞讓姚明也算交了新秀學費。
主場優勢
比賽雖然是公正公平的,但是人家主場球隊又提供場館,又提供各種後勤保障,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裁判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做到心底無私。一般來說裁判的判罰往往會對主場球隊有優勢,這主要體現在裁判如何選擇判罰尺度,比如凱爾特人隊喜歡對抗,那主場的裁判就會給兩邊的哨都鬆一些,鼓勵對抗,這也是綠衫軍在上個賽季季後賽中客場贏不了球,主場輸不了球的原因。
“69號”球員禁入NBA球場
歐美在數字上禁忌已經不足為怪,像“4”“6”“7”“13”“69”都有一些不吉利的說法,當然各個領域也沒有明確表示不能使用,卻早已成為心遭不宣的事情。當年羅德曼在小牛效力的時候就想選擇69號球衣,不過遭到聯盟的禁止,原因是69數字在美國有一種說法是對未成年影響不好。為了彰顯自己張揚的個性,羅德曼選擇69+1的70號球衣,也表現了對NBA聯盟的反抗。
比賽勝負已分後,勝者不應“最後一攻”
當比賽在最後時刻,分出了勝負後,若是最後比賽結束倒計時幾秒鐘,勝方的球員持球並主動去得分,去進攻的話,將會被視作是不尊重的行為,而持球等到比賽正式宣告結束才是正確的方式。在之前史蒂芬森就因為最後時刻進攻,被德羅贊等人包圍住要討個說法。
其實仔細想來,這些不成文的“地下規則”,反而給NBA增添了更多的亮色啊。
垃圾時間上板凳球員
當球隊大比分領先對手,並且可以確定在剩下的時間裡,對手沒有絲毫的翻盤機會時,領先的球隊多半會選擇替換掉場上的主力隊員,輪換上一些替補球員或者更為有“深度”的板凳球員和飲水機管理員。
除了給予對手尊重之外,也能鍛鍊一下替補,這也是一些板凳球員展示自己的最佳時機,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NBA有太多的球員都是從這裡打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