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隨著10月12日晚以91:79贏下“京城德比”,北京首鋼隊結束了第一階段的季前賽。在這三場比賽中,話題中的話題,無疑是“林書豪”。

首秀亮眼,18投13中,得到40分6籃板3助攻;次戰,7投1中,得到11分4助攻;第3場,未出場。

樂觀的人說:“兩場季前賽,林書豪展現了‘林瘋狂’和‘林團隊’兩種不同的風格,他已經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個人能力”。悲觀的人說:“表現像過山車,林書豪低估了CBA的實力!”

從心理的角度出發,我們就能更懂林書豪,也更能理解李書豪。在CBA賽季即將拉開大幕、林書豪中國征程將要起步之時,我們來看一看“林書豪在CBA的心理3道坎:救贖、傷病與馬布裡。

簽約北京隊之前,這個夏天“林書豪的哭泣”轟動了球迷,也讓我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他的處境和心路歷程。

7月27日,在臺灣以“等候的藝術”為主題的分享會上,林書豪上一秒還有說有笑,卻突然在觀眾面前崩潰哭泣,將近一分鐘的沉默後,他嘴裡蹦出“人生好難,人生真的好難;我感覺我自己已經被NBA放棄;每當感覺我的表現有可能被懷疑地方的時候,他們就真的會懷疑我······”

林書豪最後說道:“我的講稿真的是1個小時前才寫出來的,因為我自己每次要準備時,就會忍不住哭泣。在我要離開美國展開亞洲行時,我就淚流了3次。”

確實,原本計劃34歲或35歲左右再到CBA打球的林書豪,31歲就來了。儘管他表面上擁有著大家所羨慕的一切,但他的演講,無疑也透露出他心中的無盡煎熬。

從NBA來到CBA,林書豪經歷的是從“鳳尾”到“雞頭”的轉變,林書豪要完成的是一場救贖。

“但我要成為一個榜樣,永遠不放棄的榜樣,我會一直在這裡,和大家一起堅持下去!”倔強林書豪在分享會上也不失堅定。

從比賽中的細節我們也可以看出,他是多麼想完成這個救贖:

在首秀的一次暫停中,林書豪回到替補時席狠狠地拍了下凳子,以發洩心中的不滿。

就是想贏!對於CBA的一些球隊來說,季前賽的作用主要是磨合陣容,一些大牌球員並不會登場,但林書豪卻在比賽中展現出了強烈的求勝慾望,他不願意放過任何一次機會。

可以想象,新賽季裡,“努力抓住每一根稻草”將會是他的常態,“背水一戰”也將會是他的心境。

可是,當把“背水一戰”的心態嵌進每一場比賽時,真的好嗎?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背水一戰,通常完蛋”。

研究表明,體育比賽裡,背水一戰似乎更容易輸。雖然這樣的場景能夠給運動員帶來巨大的激勵,但它也伴隨著巨大的壓力,而壓力對於競技體育而言影響很大。

就拿NBA的例子來說:2011年的一項研究分析了NBA罰球線上的投球情況,發現比賽最後1分鐘的時候如果球隊落後1-2分,那麼投球的準確率反而要掉落5%-10%。

如果說從林書豪長期的心理狀況到某場比賽的具體表現,沒有那麼高的轉化率,那壓力過大的人長期工作績效普遍不良,應該是常見和不難理解的。

新賽季負重前行的林書豪,可能需要從容一點,像一個真正的元帥,做好北京隊的“大腦”,在成就球隊的同時,更好地成就自己。

“傷病”:“準玻璃人”體質,已成林書豪的心頭之患

看NBA,最讓我心痛的受傷場面有兩個,裡邊沒有喬治斷腿,也沒有勇士隊麥考腰椎砸地。那是哪兩個呢?一個是快船時期保羅對雷霆手肘受傷時的憤怒;另一個是2017-18賽季,林書豪揭幕戰中捂著膝蓋連續5遍的“我完了,我完了·······”

從林書豪的哭腔中,恐怕每個人都聽到了兩樣東西:恐懼和絕望。

NBA生涯,該死的傷病一次次纏上了林書豪,腳筋拉傷、背部緊張、腳踝扭傷·····8年間,林書豪受傷多達15次。而且,這僅是報道出來的足以引起停賽的大傷,那些咬牙忍過去的傷病,有誰知道有多少呢?林書豪“準玻璃人”的體質,無疑是他離開NBA的一大原因。

而且,顯而易見,傷病對於林書豪來說,在心裡已是一道高高佇立的坎,想翻過去,不是那麼容易!

在早年受傷恢復期間,他仍然對未來充滿著期待。但他的上帝真的很殘酷,在經歷反覆受傷之後,林書豪自己的耐心也消失殆盡:“有時我感覺無比振奮,有時我又有強烈的挫敗感,有時我甚至想向上帝怒吼,藉此發洩我的憤懣。”

“為什麼我在訓練中付出這麼多,開發了新的投籃方式,得到了想要的位置,找到了合適的主帥和體系,卻不得不把巔峰浪費在養傷上?”

這種無助,顯然也被他帶到了CBA。

在被問到來CBA打球的目的時,林書豪說:“這是我一直在考慮的事情,這也將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決定。但現在,作為一個飽經傷病的球員,我不想考慮太遠的事。”

除了時間,再強的球員抗不過的,還有傷病。不知道您有沒有受傷之後的心理落差:突破沒原來那麼犀利了,跳投出手沒原來那麼高了,原來的一些動作再也做不出來了。更要命的,是心理的“傷”,已經有太多的不敢跳、不敢突、不敢變向,還要一遍遍祈禱“傷病快走”。

跟其他外援相比,林書豪的身體本身就不算出色,傷病將對他其他方面要求更高。我們也為林書豪祈禱,“傷病,快走”!

“我非常尊重馬布裡,他在NBA打球時,我就非常尊重他。他來CBA,我在網路上看到他帶隊贏得總冠車,打得那麼好。但我的目標不是追逐馬布裡,我不喜歡跟別人比,我走自己的路,做好自己。”

在接受採訪時,林書豪如是說。

對於馬布裡,林書豪主觀是這麼想的,可是球迷和歷史決不這麼對待他。就像科比和詹姆斯很早就分別說過“我只想做我自己,不想做第二個喬丹”類似的話,可實際呢?他倆的哪一次突破,不被福斯用喬丹來衡量?

既然來了北京隊,林書豪被用馬布裡的標杆來衡量,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就連他自己,也在用自己的行動滿足著球迷對他關於馬布裡的期待和臆想。

首鋼的年輕後衛王旭表示,剛剛加盟球隊不久的林書豪,給了自己場上場下很多的幫助,“有一次訓練我沒練好,豪哥他非常好會給我主動發微信,來鼓勵我,很多細節,場上一些不管比賽、訓練的一些動作或者一些戰術,他都會給我講”。

林書豪依然想在CBA帶領著北京隊“做點大事”。他迅速進入了“球隊老大哥”的角色,也展現了符合外援身份的個人能力。在個人進攻方面,他的突破異常犀利,而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出,林書豪也在努力嘗試如何串聯起全隊的進攻。

林書豪嘴裡說不想走馬布裡的路,他心裡可能也這麼想,這都由不得他了。他可以1天這麼想、2天這麼想,但是當你一整個賽季、一整年都聽到“領袖林書豪”“林書豪和馬布裡相比,······”如此種種言論時,你怎麼可能百毒不侵,怎麼可能不被球迷的期望綁架,怎麼可能不被當“馬布裡式領袖”呢?

可是,嚴格的球迷卻又看衰他的能力。

“身體素質差距太明顯了,林的節奏和投籃。哪一環節的啟動都明顯不如快退役時的馬布裡,林,更多的是,大喬很難再現老馬當初的審計。甚至不如一些頂級的CBA外援,人種差距真的存在”,等等,類似的評論實不少見。

這,又是什麼樣的被動和壓力呢?

早在幾年前賽季結束的時候,林書豪就在個人官網吐露心聲,“在心理上感覺有些燃燒殆盡”,而林書豪的氣質,也總讓人感到苦難前行的厚重,這樣的人,心理也必定裝著很多。

好在林書豪虔誠的信仰給他持久的力量,“我花時間禱告也提醒自己別忘了上帝的應許,他的計劃是完美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我就是身處於他要我在的處境,他的旨意將被完成。”

這裡所有的計劃,都只有靠林書豪自己去面對,去時間老人那裡討回答案。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北京首鋼力壓北控,林書豪缺席漢密爾頓挑大樑喜獲兩連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