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一直以來,國內的消費者對棒球的認知大抵可以用“既熟生”來形容。熟悉在於,深受潮文化浸染的年輕一代,早已把棒球帽、棒球服視為張揚個性、緊跟潮流的象徵,似乎只要把NY、LA等潮牌logo穿在身上,就是“這條街上最靚的仔”。而陌生在於,他們中的大多數可能並不瞭解,NY、LA都是MLB美職棒大聯盟的棒球隊,分別對應著名的紐約洋基隊和洛杉磯道奇隊。這種認知割裂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棒球在國內的發展,但同時,潮文化基因的滲透也成為棒球文化普及的肥沃土壤。真正的阻力實際上是國內的文化連線渠道尚沒有完全打通,與棒球相關的潮文化認知還需要與棒球文化本身建立連線點。今天就來講講棒球運動、美國職業棒球聯盟MLB在中國的發展況以及中美博弈的當下中國棒球的未來。

1. 棒球運動的起源與發展

棒球這項運動非常古老,考古學家曾於建造於在2000多年前的洞穴發現過類似打棒球的遊戲圖案。近代的棒球據說是起源於英國的板球,由英國移民將板球傳入美國,經美國人改良遊戲規則後,形成了現代棒球運動,並在美國國內風行;二次世界大戰後,棒球傳入歐洲並得到了迅速推廣。而在亞洲地區,日本、韓國和中華臺北是棒球運動的傳統三強。值得一提的是,在臺灣曾有過多名臺灣選手入選過美國棒球聯盟,比較知名的是曾效力於紐約洋基隊的王建民,被臺灣媒體稱作“臺灣之光”。

2.棒球運動在中國的發展

而在中國,棒球這項運動雖然小眾,但其實在中國已有百年曆史。詹天佑在耶魯大學留學期間,就曾組織過“中華棒球隊”。1895年,中國就有了第一支棒球隊,新中國成立前的歷屆全國運動會都有棒球比賽。新中國成立後的全運會上,棒球也都是正式比賽專案。而在上世紀60年代,棒球運動被批判為“資產階級運動”,棒球文化在中國逐漸衰退。1975年後棒球運動逐漸恢復,1979年,中國棒壘球協會成立。而到了80年代,一部《棒球英豪》的動畫片給不少80後和90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2年,中國也曾成立過自己的中國棒球聯賽(CBL),但在2012及2013年因缺少贊助經費,聯賽曾一度停辦。2014年後,逐漸恢復聯賽,參賽隊伍卻並不多。可以說從60年代棒球運動蕭條過後,中國的棒球文化就未曾再復甦過來。根據2015年末體育總局釋出的《中國棒球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到的資料顯示,國內棒球場數量僅50塊,註冊球員1000名左右,業餘球隊2000只,這些數字對於一項傳統體育賽事來說都不甚理想。2012年,棒球專案退出奧運會,對於走奧運路線的中國來說,這無疑是對棒球運動在中國推廣的又一打擊。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棒球壘球專案將重新迴歸,這或許是一個好的機會,國家將會加大在這項運動上的投入,同時賽事贊助和產業發展方面也將贏來新的契機。

3.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

MLB美國職棒大聯盟成立於1903年,是北美地區也甚至是世界範圍內水平最高的職業棒球聯賽,目前共有30支球隊,包括29支美國球隊以及一支加拿大球隊。分為國家聯盟(National League) 和 美國聯盟(American League),兩聯盟各15支球隊。傳統的強隊包括紐約洋基隊、波士頓紅襪隊、洛杉磯道奇隊。

4.MLB發展在中國

2007年1月, MLB正式在北京成立了辦事處。MLB曾於2008年3月在北京五棵松棒球場舉辦過兩場春訓比賽,來華的兩支球隊是洛杉磯道奇和聖迭戈教士隊,但比賽反響平平。MLB認為在中國舉辦比賽的價效比不高,此後便未曾再有過再次舉辦中國賽的訊息。

MLB進入中國後,希望以校園為切入點,培養棒球文化。2009年起,在無錫,常州,南京等三個城市開展了MLB棒球發展中心,也就是棒球體校。從中小學生中挑選並培養棒球運動員,MLB會承擔他們的在學校期間的所有費用。這一青少年培育計劃已經初見成效,棒球發展中心培養出的第一批人才許桂源已經與MLB的巴爾的摩金鶯正式簽約。前不久,同樣培養於棒球發展中心的18歲的棒球少年宮海也簽約MLB球隊。2017年6月,MLB和中國教育電視臺達成了戰略合作,MLB製作的棒球電視節目《棒球週刊》登陸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小學生可透過中國教育電視臺在校園裡觀看MLB的比賽。

雖然在球員的培養,棒球文化的培養方面,MLB都在努力,可是進入中國市場十年後的推廣效果卻不盡人意。從運動本身來說,雖然MLB和NFL在中國的推廣中遇到過同樣的問題,規則較為複雜,受限於裝備和場地。但是相對於冰球和美式橄欖球來說,棒球是更容易上手的,對運動員體質沒有絕對要求,非常適合亞洲人參與。和足球一樣,青訓也好、青少年比賽也好,這些終究離不開本土化運作。“外來的和尚好唸經”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籃球、足球上的經驗來看,脫離了教育部門的支援,“啥都不是”。從近些年舉辦的一系列MLB青少年比賽來看,還是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

棒球運動傳入中國的時間也很長,MLB在中國有一定的受眾基礎。2010年,MLB曾找收視率調查公司索福瑞(CSM)做過一次調研,對11座城市的11至55歲人群進行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在中國對棒球運動以及MLB感興趣的人群數量接近3000萬,這一數字說明中國觀眾對MLB的比賽是有興趣的,難以開啟市場也並非缺乏觀眾。

2016年1月,MLB與樂視簽訂了3年獨家媒體權益的協議,樂視體育獲得了MLB 2016-2019年的數字媒體版權。但從目前的效果來看,樂視對MLB的內容運作並不令人滿意。比賽解說被質疑專業性,賽事集錦沒有翻譯及字幕,MLB樂視頁面難看,更新遲緩,更別說組建球迷討論社群,球迷互動和增強粘性等這些對賽事推廣至關重要的動作了。從運營來看,樂視似乎對MLB不夠“走心”。而由於MLB與樂視簽訂的是獨家版權,導致內容不能在多平臺分發,曝光和傳播力度十分有限。在短影片時代,觀眾已經沒有耐心去看完一整場好幾個小時的比賽了。而在樂視的平臺上,大部分仍是長達三四個小時的比賽錄播,適合碎片時間觀看的短影片內容並不多。在短影片的傳播方面,樂視也毫無優勢。可以說,MLB與樂視的合作挺失敗的,好的內容卻沒有好的運作。

市場合作方面,除了樂視,MLB在中國的官方合作伙伴還有3家:三元食品、達美航空以及因特爾,在MLB的線上及線下活動中,都有這些合作伙伴的身影。

明星推廣方面,MLB於2015年邀請張靚穎擔任MLB中國區文化交流大使,可是除了公佈之時的幾篇通稿外,並沒有看到張靚穎對MLB品牌的推動有實質的合作。同樣擔任MLB中國推廣大使的還有林依輪、劉建宏。在《棒球週刊》中有插播他們為MLB錄製的宣傳廣告,不過廣告詞裡的那句“打棒球,洋氣~”著實令人十分尷尬。

推廣活動方面,和樂視合作推出過體育真人秀《一球成名》,反響一般。線下活動方面,MLB推出了“棒球樂園”及球迷嘉年華的城市推廣活動,並在全國十幾個城市開展,透過線下攤位遊戲與宣傳棒球知識,與球迷展開互動。所以MLB在中國市場的推廣問題並不在於運動本身。轉折出現在2020年,疫情打亂了整個體育界的發展節奏,MLB也受到影響。但在這段被迫“多出來”的時間裡,是一個藉助跨界娛樂實現棒球文化普及的絕佳契機。很快,MLB將推廣重心轉向泛娛樂內容,併成立了原創工作室,嘗試將中國人自己的棒球故事以影視綜等娛樂內容形式,呈現在大眾面前,在棒球與國人之間建立精神層面的情感觸點。

雖然MLB賽事在中國市場的推廣不順利,可是跟MLB賽事同一時間進入中國市場的周邊商品卻取得了較大的成功。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說起MLB,立刻想起的是服裝了。2007年,MLB授權給上海艾動實業,代理銷售其線下商品。截止2015年,艾動實業已經在全國範圍內開設了一百多家專賣店,會員粉絲超過萬名,這家代理商公司的確靠著MLB這個金字招牌賺了不少。總的來說,不管是棒球作為一項運動在中國的發展,還是MLB作為一項賽事在中國的推廣都不太順利。2020年棒球壘球專案在奧運會上的迴歸,或許將是一個發展契機。

最後,希望MLB的管理層能學好地理知識,在中國敏感問題上面少顯“作死”行為,在中國市場的版權運作和市場推廣方面加把勁兒吧,畢竟各項體育IP都在搶灘中國市場。雖然沒趕上NBA進入中國的好時候,但相比其他賽事,MLB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也還有先發優勢。憑著棒球運動在中國的群眾基礎以及MLB作為最高水平棒球賽事的優質內容,只要運作能有方,MLB在中國市場的潛力將不可估量的。話又說回來,在青訓及青少年賽事方面,終究還得靠我們自己的力量,MLB的進入終究只能在普及上有所幫助,單一從青少年運動發展方面,外來的和尚“靠不住”

7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馬競兩輪比賽連丟5分,皇馬佔盡優勢,巴薩已失去奪冠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