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說一個既真實又“悲傷”的故事:90年代初,俄羅斯就把前蘇聯製造的第一顆原子彈內部構造圖以及人造衛星設計圖、載人航天器結構圖公佈在網際網路上。你沒看錯,世界上任何搜尋引擎都可以查到當年俄羅斯官方公佈的那些製造、結構圖,而且絕不摻假!可直到2019年,能夠自主研發這三項高科技產品的國家和地區大概僅有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印度和歐盟…

CBA季前賽一場“復仇之戰”落下帷幕,上賽季兩支在總決賽相遇的球隊再一次聚焦了很多球迷的目光,最終廣東111:109險勝新疆又一次笑到最後,缺少了球隊核心易建聯的廣東隊後衛趙睿全場得到35分成為了贏球的功臣,另一邊周琦更是砍下21分16個籃板的大號兩雙資料。當然,我要先恭喜兩位走出了男籃世界盃的陰霾打出了自己的真實實力,但你要是問我高不高興?抱歉,真的高興不起來。

趙睿全場僅僅出戰28分鐘,16投9中,三分球8中5,罰球13罰12中,得到全場最高的35分5個籃板和3次助攻,效率真的高;周琦出戰32分鐘11投5中得到新疆隊最高的21分和全場最高的16個籃板並送出4次助攻和2次蓋帽。說這場比賽就是趙睿和周琦的較量好像問題不大。要是把名字遮住,不告訴我是CBA的比賽,我還以為是科比打鄧肯或者加內特的資料…

呃,假如沒有經歷過9月份的男籃世界盃的話,你讓人現在評價這場比賽我猜很多人會說:這兩人真強,不愧是國家隊的!

問題有啥用呢…在世界盃賽場上我們這幾個看似國內最好的球員取得了什麼成績呢?可以這麼說吧,我們國家隊員確實是國內最好的幾位了,也不存在什麼“走後門”的情況。但是我們這些個最強的球員湊一起放到世界大賽上並不咋地。

可能我們的球員個人能力、天賦並不差,至少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爛”,畢竟這場比賽也有好幾個外援不是?但別說美國隊了,歐洲隊、南美洲隊甚至非洲球隊我們都打不過!

記得世界盃期間,阿根廷後衛坎帕佐曾被多家CBA球隊拒絕的新聞滿天飛,當時我並不相信這些“謠言”,不過事實好像真是如此。很多球迷在嘲笑、挖苦這些拒絕坎帕佐的CBA球隊,而我更關心、更想知道的是為什麼我們的聯賽會拒絕坎帕佐這樣的球員?又為什麼他會在歐洲賽場、阿根廷國家隊大放異彩?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給出的解釋是他的身體天賦確實不好,身高僅有179,體重88公斤,臂展183,蹦得不高(能查詢到的資料是垂直起跳84.6釐米,庫裡是90.17),作為對比,我們的趙睿身高195,體重90公斤,臂展不祥但至少有兩米以上,彈跳則是公認的現役中國後衛裡最好的(有說法是達到90+)。把名字和比賽錄影隱去你會選擇誰?不瞞您說,坎帕佐那個資料給我看我會以為是踢左後衛的…以我們國內包括很多球迷的眼光來看,絕不會選擇坎帕佐!當然,前提是你不能事後諸葛亮。

而第二個問題,我認為是CBA很多球隊明白我們要的是個人能力,像坎帕佐這種沒有身體、沒有個人能力的球員在我們的聯賽裡派不上用場。或者說坎帕佐這種擁有“團隊天賦”、“團隊能力”的球員與我們的聯賽球員“屬性互斥”。

如果坎帕佐拎出來和趙睿打1VS1鬥牛,通過這場季前賽以及查閱趙睿的各種資料之後,我猜趙睿會贏。但是5V5的話,毫無疑問坎帕佐的貢獻、資料都會優於趙睿。

那麼,我們一直在追求的籃球理念究竟對不對?我們輸給別人真的是因為“人不行”嗎?籃球比賽是不是五個個人能力最強的人湊在一起就能打出好成績的運動?

之前我就說過,我們聯賽的引援模式和歐洲籃壇引援模式相去甚遠,我們追求美職籃那種頂級個人天賦的單打怪,哪怕是過氣的球星,因為我們只求賣票;而歐洲球隊則不同,他們追求的是能夠串聯起球隊、帶動所有球員一起提高的外援,甚至土耳其俱樂部在發現艾弗森依舊只能靠個人能力幫助球隊的時候將他按在了板凳上…

這次的禁播風波更讓我感覺到不僅僅是我們的聯賽,甚至我們球迷都對個人能力推崇有加,可以說中國籃球從上至下都已經將美職籃的個人英雄主義深深植入腦海。

以這場廣東和新疆的季前賽為例,看到這場比賽的資料後我真感到有點奇怪,身為控衛的趙睿僅有3次助攻?廣東全隊16次助攻?新疆全隊也是16次助攻?上個賽季廣東隊全隊場均助攻22.9次聯盟第二;新疆隊上個賽季全隊場均助攻則只有20.4次。美國人助攻統計方式和我們不一樣,他們接球后運一次也算助攻,但是場均差距不會超過2次。可他們那麼崇尚個人能力的聯盟上個賽季場均助攻數依舊達到了24.6次,其中場均助攻數最高的球隊更是能夠達到29.4次。

歐洲籃球聯賽如西甲最高球隊助攻是19.3次;希臘聯賽最高助攻是20.7次;法國聯賽是20.2次。比我們還低?不過你要明白,他們每場比賽可是隻有40分鐘,並且攻防節奏比我們慢得多了!這個資料也許還不夠直觀,我們再來比較下各個聯賽場均命中數/助攻數之比,看看誰更“依賴”團隊:

西甲場均命中29.1次,場均助攻16.4次,每1.77次命中就有1次來自於隊友助攻;希臘聯賽場均命中26.7次,場均助攻15.7次,每1.70次命中就有1次來自於隊友助攻;法國聯賽場均命中29.4次,場均助攻18.3次,每1.61次命中就有1次來自於隊友助攻;歐聯賽冠軍莫斯科中央陸軍是1.75次;歐洲盃冠軍巴倫西亞是1.46次;可我們的聯賽呢?場均39.0次命中數只有19.7次助攻數,每1.98次命中才有一次來自於隊友助攻…

如果以美職聯的攻防節奏和比賽時間為準,我們場均是20.76次助攻;西甲是23.22次;希臘是24.18次;法國是25.53次;莫斯科中央陸軍是23.49次;巴倫西亞是28.15次。

看懂了嗎?無論怎麼排,無論你如何篩選,我們的聯賽不管是平均資料或是頂尖球隊資料,在助攻方面都是墊底的!而且實際上我們這些資料還有賴於外援的幫持,很多球隊的本土球員平均助攻數還要來得更低…

歐洲、南美洲好像所有聯賽都深知籃球的精髓(美國人也知道,同等條件的情況下他們的場均助攻數也比我們的聯賽高了至少1次),就是說只有我們在一味追求個人英雄主義而忘了奈斯密斯博士發明籃球這項運動的初衷了?

回到本文開頭的引言上,俄羅斯公開了這些高科技產品的構造圖和原理,別說那些大國了,理應很多小國家舉全國之力也能做出來啊?但這些東西真的不是你有圖紙就能做出來的。來,我先給你一個原子彈構造圖紙:

現在你會做原子彈了嗎?不會?你當然不會,即便允許你造也很多國家舉全國之力都造不出來。因為首先製造原子彈的重點在於鈾-235,這需要巨量的鈾礦石,自家如果不產就得去買;第二你要提取丰度超過90%以上的鈾-235需要拼裝出一個精密的大型離心機;第三啟動一個離心機需要多少電呢?據稱二戰期間全美9%的發電量都用來提煉濃縮鈾了…

所以,可能很多高中生都知道的“原子彈工藝流程”實際上對很多中小型國家來說就跟登月的難度一樣沒啥區別…

好像有點扯遠了,不過這就是我想說的事情——我們就像是拿到了原子彈製造圖的人(看到美國人依靠身體天賦打出最好的籃球),可是一番鼓搗之後發現根本就做不出來(我們的籃球還是不行),因為我們缺的是核心技術(籃球的最核心祕密就在於團隊)!

真的,我覺得提高一個國家籃球水平就像在造原子彈一樣,我們拿到圖紙後“如獲至寶”,在研究怎麼精簡重量、提升威力和研發後續投擲時所需要的轟炸機…自認為我們製造出來的“原子彈”會比歐美國家還要好;另一邊歐洲國家的球隊則是直接鑽研如何提煉濃縮鈾。因為他們明白有了核心的“濃縮鈾”,製造出“原子彈”就和造普通導彈沒啥區別。有了團隊作戰能力,即便每個球員單拎出來能力很平庸依舊可以在世界大賽上佔據一席之地!

個人能力只是錦上添花,就像你為了製造出更好的“原子彈”做出的精簡改造,可首先你得讓你的“原子彈”能夠引爆併產生核裂變啊?否則再便捷、外表再美觀又如何呢?不過就是一個大號地雷甚至就是個鐵坨坨…

其實不僅僅是籃球,我們國家很多大球類運動都不行(當然,我們國家的科技、軍事那是一等一的),並沒有一個科學權威的證據能夠表明是因為人種問題導致這些需要對抗能力的運動就不行。畢竟我們的足球、籃球也曾輝煌過,畢竟隔壁的日韓男足球員身體條件還不如我們,哪怕真的因為這個原因也不至於差距那麼大吧?甚至越來越大?

前兩天林書豪的首秀也發人深思,一個在健康時可以說是全聯盟最快的球員,尤其是第一步的啟動步,可受傷後狀態下滑沒有球隊簽約,來到CBA之後又能呼風喚雨了…這也是黃種人啊?這個黃種人也曾在科比頭上拿到過30+啊?這個黃種人也曾經颳起了一股“林旋風”啊?

可能人種在爆發力和對抗上確實有那麼些差距,但我們也有耐力和協調能力上的優勢。這些大球類運動很多時候確實比的是爆發力和對抗能力,但更多時候比的是耐力、毅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只不過因為缺少訓練,我們丟了耐力和一些必要的基本功;只不過因為找錯了培養方向,我們又丟了團隊協作能力。

我猜說了那麼多還是有很多人會反駁說:中國男籃隊員也就在國內聯賽威風一下,因為即便有外援也不是世界級球員,身體條件(人種)就註定了這樣的成績。

好吧,假設你說的都對,我們“抄襲”美國人的個人能力已經到了一個發展的瓶頸,已經可以宣告失敗了,難道我們不是更應該尋求改變換一個發展模式?與其邯鄲學步不如退而求其“次”?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整個中國籃球從上到下、從官方到民間都在崇拜個人能力、天賦,我們好像從來沒有崇拜過歐洲球隊那種團隊至上的籃球?即便在野球場,不傳球、炫技似乎也成了一種時尚。

究竟是文化輸出帶來由下而上的全民影響還是發展理念導致從上到下的全民共識?

究竟我們是在選拔人才的環節上出了問題還是在籃球培養理念上出了問題?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詹吹”莫雷因殃及中國賽遭詹姆斯批,網友:多跟詹經理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