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17日晚,中國籃球發生了一條重磅新聞,CBA聯盟宣佈了新的外援制度,以及本土球員工資帽的設立。

新政的大概內容為:從2020-21賽季開始設立本土球員工資帽,20-21賽季初始工資帽上限為4800萬元,下限為2400萬元,本土球員頂薪為900萬元。外援政策方面,每隊最多可註冊4人,但每場比賽最多隻可報名2名外援,每支球隊外援上場規則為4節4人次。

如果你覺得上述內容不是很易懂,我們可以逐條來分析,看看這些新規定的背後,又凝結著管理者怎樣的想法和意圖。

首先是工資帽的設立,這是對於投資人利益的一種保護,尤其是對於那些民營企業性質,且財力並不算雄厚的俱樂部的保護。

最近幾年,國內球員的身價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尤其是沒有體育局身份的“自由球員”,更是在轉會市場上屢屢獲得天價。有些球員獲得的身價,雖然普遍被認為明顯高於球場的價值,但這畢竟是由市場決定的,如果沒有制度來約束,並不會受到其他的干預和影響。

就在去年,CBA公司公佈了“球員標準合同”,並在同年全面推行。這項規定的出臺,對於轉會市場的簽約進一步進行了規範,不過並沒有對俱樂部的薪水總支出和球員的個人薪水進行明確設限。標準合同制度的出臺,強化了CBA俱樂部對自己培養的球員的控制力,但很難改變CBA俱樂部之間的競爭局勢。

在現在的CBA聯盟裡,有些俱樂部財力雄厚,比如大國企背景的北京首鋼,以及新疆廣匯這樣的民營俱樂部。但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俱樂部財力非常有限。不同的俱樂部之間,每年的投入差異非常巨大,長此以往,CBA整體的實力格局很難發生大的改變。而長期投入卻無法獲得好成績,對於那些財力普通的俱樂部投資人來說,無疑也是對於積極性的一種傷害。

因此設立本土球員工資帽制度,是基於目前的現實情況,決策者想要為CBA聯賽建立一個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而國內球員頂薪的設立,也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運動員的利益,進而保障投資人的利益。姚明很清楚,現階段CBA要想把規模做大、把體量做大,投資人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保證他們的利益和積極性,是當下最重要的發展基礎。

不過限薪的政策要想落到實處,也需要面對很多現實的困難。限薪的前提,是透明的財務狀況,這一點之前CBA的俱樂部普遍並不具備,想改變這一點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財務狀況涉及俱樂部和一系列利益相關者的切身利益,考慮到各個俱樂部的情況各不相同,想要準確、詳實地掌握各個俱樂部真實的財務情況,不排除會面對一些阻力。

另外,CBA聯盟還需要進一步思考,如何避免在限薪的大政策背景下,最大程度避免“陰陽合同”的出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陰陽合同在CBA當中由來已久,雖然CBA公司一度嚴打陰陽合同,並對觸犯條款的運動員和俱樂部進行過嚴厲的處罰,但在當下,這種現象依然沒有被完全杜絕。所以推行限薪政策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監管。

限薪,旨在促進競爭環境的平衡,而“平衡”這個概念,也貫穿著外援新政策的始終。

未來,CBA聯盟實行外援4節4人次,並且繼續實行末節單外援,這一定程度上會削減外援在比賽當中的作用,給本土球員更多的鍛鍊和表現機會。這屆籃球世界盃上,集中暴露出中國球員個人能力不佳,缺乏高水平比賽能力的現實,因此削減外援上場人次,是鼓勵本土球員鍛鍊自己。

但與此同時,為了增加比賽的觀賞性和懸念,在外援的人數上更加放開。每支球隊能註冊四名外援,每場比賽都能選擇不同的2名外援上場,這意味著不同排列組合帶來的更大變數,而這也會給比賽帶來更多的噱頭和看點。

一方面,增加外援數量,一方面,又限制外援的上場機會。這看似有些矛盾,卻實際上起到了相互制約的作用。每一家CBA俱樂部都會慎重考慮,是否有必要花重金籤四名外援,如果擁有了足夠多的“戰略儲備”,又該如何在更少的外援上場時間裡,將其兌換成球場上的競爭力。

這一次CBA聯賽的重大改革,無疑將寫進中國籃球的歷史。過去“工資帽”這樣的字眼,我們只能從NBA當中聽到,而不久之後的將來,這些都將在CBA變為現實。

對於這一次的改革,外界的聲音有褒有貶。支持者認為,保障投資人的利益,就是保障了CBA聯賽發展的根本,這一系列措施為日後的長遠發展打牢了基礎;反對者則認為,其中的很多舉措是“逆時代潮流”而動的開倒車。當然,任何的改革都無法立竿見影,最終的結果,只能由時間給出證明。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足壇大佬怒噴中超:想過垃圾一樣的生活?那就去中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