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聯賽CBA,他們會限制外援的名額,所以對於本國球員來說,工作機會會很多,當這種情況出現的時候,沒有人推著你前進,你可能覺得不錯,然後安於現狀。”
老將斯科拉在世界盃上大放異彩後,在一個訪談裡留下了這樣一段話,結束NBA的生涯後來到CBA,又在中國拿到了世界盃亞軍,阿根廷人對中國籃球的現狀表達了自己的見解。
單純分析斯科拉的觀點,不難發現作為外援角度對中國籃球的理解思路:因為存在外援限制,中國球員無論如何都會獲得足夠的機會,所以競爭程度無法最大化,球員的成長自然也不是最迅速的。
但在斯科拉的這次訪談後的一個月,CBA對我們的外援政策做出了與鑽石的觀點完全相反的調整:2020-21賽季開始,外援使用上,從現在的四節6人次調整為四節4人次,但排名後五名的球隊可以使用四節5人次,但末節仍然是單外援政策(含亞洲外援);亞洲外援則在下賽季取消。
斯科拉見過大風大浪,怎麼也是多個聯賽的名宿了,如此有經驗的老將提出來的建議怎麼會和我們的調整完全相反呢?是我們的調整有問題嗎?
作為阿根廷人,斯科拉所在的南美大陸為歐洲籃壇乃至NBA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世界盃坐在場邊的吉諾比利在歐洲和聖安東尼奧都留下了精彩的表現。阿根廷隊的拉普羅維托拉是西甲上賽季常規賽MVP,坎帕佐是西甲上賽季總決賽MVP,阿根廷男籃12人名單裡面有8人來自西甲聯賽。
西甲大量的海外球員佔據了聯賽總球員中的七成,但西班牙國家隊的水準卻一直能夠在世界前列,憑什麼呢?
我們不需要拿90年代的輝煌說事,在現在訓練方法更進步,比賽方式更現代的21世紀籃球世界裡,中國隊在08年的五棵松差點把西班牙挑下馬,但可別忘了——姚明把NBA的明星中鋒們打了個遍,王治郅、易建聯、孫悅全部都是NBA級別的球員,朱芳雨、王仕鵬、杜鋒和李楠作為角色加持,劉煒、張慶鵬、王磊、陳江華加以輔助。我們應該把這樣的配置視為中國隊的常態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後姚明時代足足11年,真正立足NBA的球員最後只有易建聯一人,在今年夏天全國球迷致敬易建聯的場面背後,藏著的是“我們只有易建聯”的憂傷。
所以,在歐洲聯賽大量打不上NBA的美國黑人球員能用自己的爆發力和速度讓歐洲俱樂部遞上合同,而像坎帕佐這樣的南美魔術師來說,他的靈動和技術也可以成為西甲的明星。但反過來想一下:如果讓中國球員到歐洲打球,我們有什麼優勢呢?
亞洲人的核心力量,爆發力,速度在白人球隊和黑人球隊面前都不佔有優勢,而下一個姚明的故事也可能永遠不會發生,2019年的中國隊或許只有易建聯一人有能力真正在歐洲頂級聯賽站穩腳跟。
換言之,那些比NBA級別要低一點的球員,又或者NBA轉戰CBA的外援來說,中國球員的平均水平比跟他們比相差的太多。
假設像斯科拉說的一樣不限制外援,或者增加外援數量,我們會不會看到場上十個人裡有七個黑人、兩個白人,以及一個易建聯?所以不需要發出“這樣會不會過分保護國內球員”之類的質疑了。
要真這麼調整,我們的球員更加沒有鍛鍊的平臺,我們的青訓動力一下子遭受打擊,甚至我們的籃球環境都會受到打擊,因為場上的主導權完全交給外援之後,我們又有什麼資本要求中國隊的年輕人們在國際大賽上挑起擔子呢?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我們距離歐洲籃球和美國籃球的差距不允許我們開放外援限制。
所以不要用“一針見血”來形容我們的老熟人斯科拉的話了,斯科拉也許在籃球世界裡已經足夠見多識廣,但他的意見對於CBA來說顯然不是對症下藥。
還記得15-16賽季四川男籃風光一時的“鄧哈哈”組合嗎?四川在那一年只在季後賽輸了一場比賽就把冠軍拿到手中,擁有豪華三外援的四川男籃達到了四川籃球的頂峰,不過隨著三外援體系遭到瓦解,他們的戰績每況愈下,失去三外援優勢的他們在最近兩個賽季總共才拿到19場常規賽勝利,通過堆積外援拼湊出超級強隊的弊端可見一斑。
在新規則之下,雙外援四節4人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賽場上雙外援同時在場的情況會越來越少。在場上長時間只有一名外援的情況之下,球隊不可能再把重擔全部扔給外援,國內球員承擔的任務也會相應增加。
對於實力稍遜的球隊來說,避免三外援的出現也許阻擋了下一個“鄧哈哈”組合,但對於球隊未來的發展,以及同場競技的對手來說,排名後五名的球隊使用四節5人次也更加合理。
還記得我們在惜敗給捷克的不甘心嗎?還記得輸給奈及利亞的比賽中易建聯怒拍地板嗎?我們不想再見到易建聯獨攬重任了,那麼請把機會給回國內球員,讓他們去磨練,讓他們去提升。
在世界盃上漫天咒罵之後,在新聞聯播點名報道男籃之後,我們不需要更多負面的評價,我們需要正確的手段和途徑去創造更好的聯賽,而目前來說,這個途徑毫無疑問是限制外援,而不是嚷嚷著誰不配拿那兩千萬的超高薪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