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小將楊倩奪得女子10米氣步槍冠軍,摘得東京奧運會首金,恭喜她!
但是,在比賽現場我們往往只能看到運動員眼前的一個電子螢幕,上面顯示環數,很少有鏡頭給到靶是什麼樣的。
你可能會覺得是不是像箭靶那樣足有半人那麼高?能讓蘇乞兒自由地發揮。
但是別忘了,這是10米氣步槍比賽,距離就那麼短,要是放個半人高的箭靶,還比什麼呢?比誰眼神兒不好嗎?呵呵。咱們換個角度,看看10米氣步槍比賽場的全景。咦???槍靶在哪?沒找到呀,難道是那個黃綠色的小板子?沒開玩笑吧。
鏡頭拉大把運動員與靶子同框,再看看。還是不知道靶子長啥樣,更別說靶心了。難道是綠框之內的黑點?
那靶子的尺寸到底是多少呢?國際射擊運動聯合會 (ISSF)規定:總直徑45.5毫米,4環直徑30.5毫米,9環直徑5.5毫米(跟一個蚊子大小相當),靶心點10.9環(下圖中心小白點)直徑只有0.5毫米。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是10米開外你要選擇打蚊子的哪條腿。
有人說氣步槍不是有瞄準鏡嗎,是不是跟大狙一樣?但是氣步槍雖有瞄準鏡,卻沒有放大的功能。這也就是給你一根針,讓你對著靶子跟前,你都不一定能扎到10.9上。
10米氣步槍的子彈前面是(幾乎)平坦的,以便在紙靶上留下乾淨的圓孔來計算分數,它的直徑只有4.5毫米。
國際射擊運動聯合會 (ISSF)要求採用站姿射擊,允許運動員使用專門的服裝來提高射擊姿勢的穩定性,並防止在步槍固定就位時,脊椎上的不對稱偏移負荷可能導致的慢性背部損傷。
這句話怎麼理解?運動員在射擊時身體並不是我們想象的豎直的,而是向側後方彎曲脊柱,這個姿勢你能想象得到有多麼的不舒服。
這也說明10米氣步槍比賽不僅僅是比眼神,更是比肌肉記憶,而這些恰恰是運動員需要在平時高強度的刻苦訓練才能形成的。正所謂“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更需要比賽現場高超的心理控制能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此次楊倩在最後一槍之前,還落後第一名加拉什娜0.2環,兩人的爭奪進入白熱化,誰能奪冠就看最後一槍了。關鍵時候都會緊張。加拉什娜最後一槍突然崩盤,僅打出了8.9環。楊倩這邊也出現失誤,但她打出了9.8環。憑藉這最後一槍,楊倩反超加拉什娜,以251.8環的成績拿到東京奧運會第一枚金牌,也為中國代表團取得了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