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中國男籃在本屆世界盃上的失利猶如發生在昨天,一幕幕災難性的表現像倒帶似的刺痛著國民的神經。我們忘不掉中國輸給波蘭後球迷在網路上的憤怒,我們忘不掉隊長易建聯走出賽場那落寞的背影,我們忘不掉王仕鵬在直播間的情緒崩潰,我們更忘不掉姚主席在看臺上那泛紅的雙眼。一支上上籤被中國男籃打出了下下等的表現,大好的小組出線形勢只是讓波蘭籃協主席笑開了花,2020年東京奧運會門票被自己親手撕的粉碎!

誰應該為這種後果擔責?只是某位球員或者某位主教練嗎?我只記得姚主席在賽後採訪時那一聲響亮的“我”!自2017年2月份姚明接手籃協以來,就開始著手對中國籃球進行改革,包括創立小籃球、延長CBA賽程、紅藍國家隊、深入體教結合、建立CBA發展聯盟等10餘項改革措施,所有改革無不在朝著正確的方向行進!但是,殘酷的現實給了我們當頭一棒,不刮骨無法療毒,姚主席大手一揮,新規來了(從20-21賽季開始實施)!

新規一:開放外援註冊數量最高至4人,每支球隊外援上場為2人(最多)4節4人次

規則概述:

自2020-2021賽季開始,每支球隊最高可註冊外援數量從目前的2人升至4人,每場比賽最多可以報名兩名外援。每支球隊外援上場安排由目前的2人4節6人次降至2人(最多)4節4人次,每節最多隻能有一名外援在場上。除八一隊之外,上賽季常規賽成績排名最後的4支球隊,每支球隊的外援上場安排為2人(最多)4節5人次,最後一節最多一人次。進入季後賽後,不再允許新註冊外援或更換已註冊的外援,所有球隊(八一隊除外)均適用於4節4人次。

深層次解讀:

其一,關於可註冊外援數量的提升。世界盃賽後,斯科拉在接受採訪時給中國男籃的建議是“開放外援限制”,提升國內球員的緊迫感和競爭力,這個觀點也得到廣大球迷的支援。但是我們回過頭想一下,如果完全開放外援限制,CBA薄弱的根基承受的起嗎?我們與世界男籃的差距實在太大,姚明的改革也剛剛開始,目前的人才儲備根本不足以彌補外援所帶來的衝擊,屆時大批球員根本無法在賽場上得到比賽的機會。

但是籃協也要考慮“大多數人的意見”,就將外援註冊人數增加為4人。看似增加外援註冊人數,實際上只是讓那些“財大氣粗”的俱樂部在比賽中有更多外援搭配出場的方案而已。

可是4名外援會不會不便於管理?會不會出現當年新疆布拉切的事件?別忘了,姚明在上任後還有一項改革:外援的合同只能一年一簽,並且是非保障合同,在聯賽中打完2/3的賽程才能拿到合同中的全部薪資,並且常規賽期間可以隨時更換註冊外援。

其二,關於外援上場安排降為4節4人次。這個概念簡單解釋一下,每場比賽分為四節,1名外援出場一節稱為1人次,2名外援出場一節就是2人次,一場比賽下來外援的出場安排只有4人次,每支球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安排。這一規則很明顯是限制外援的使用率和作用,增加本土球員的出場機會。

目前外援的使用規則是4節6人次,意味著至少有兩節比賽會有兩名外援在場,球隊基本上都會安排“大外+小外”的組合,這樣一來整節比賽就是兩名外援在玩二人轉,我們本土球員只能在一旁喊“好球”,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特別是在第四節,遇到關鍵時刻,更是兩名外援在唱雙簧,關鍵球基本上都是外援在處理,這對於本土球員能力的提升有百害而無一利!

而改革後,最後一節只能使用單外援,意味著肯定有我們本土球員參與到關鍵球的處理;而其他三節,假如球隊在某一節使用雙外援,那麼肯定有另外一節只能全部使用本土球員。這項舉措能讓更多的本土球員參與到比賽中,能更快的提升他們的實力。

羅列一組令人震驚的資料:18-19賽季常規賽,場均得分排名前40位的球員中,只有3名本土球員,分別是王哲林、郭艾倫和易建聯;場均得分排名前20位的球員中(出場次數達到15場及以上),只有王哲林一人!

本土球員在場均得分榜上人數寒酸

當然,對於弱隊也有一定的保護措施,允許他們在常規賽中使用4節5人次,但最後一節只能使用單外援。這項舉措是為了避免各支球隊之間實力失衡,也為了增強比賽的觀賞性。

新規二:球隊設定工資帽,新簽署合同的球員設定工資限額

規則概述:

2020-21賽季的工資帽基準值為3600萬元,緩衝值為1200萬元,工資帽上限為4800萬元,下限為2400萬元;單一本土球員最高工資為工資帽基準值的25%,即900萬元,外援工資暫不計入工資帽;支出超過工資帽上限或者低於工資帽下限的球隊,應向聯盟繳納青訓調節費(即美職籃的奢侈稅)。調節費由CBA專款專用,主要用於青訓和青少年賽事,調節費比例為超出或不足部分的25%(20-21賽季);特例條款,包括:單場贏球獎金特例、邊疆地區特例、國家隊隊員身份特例、鼓勵合同球員傑出表現特例等。

深層次解讀:

其一,據報道此次關於設定工資帽的表決是全票通過,為什麼呢?因為這次世界盃上中國男籃的失利影響太大,對於各個俱樂部來講,後續得到的贊助或者利益可能還會減少。所以老闆們意識到本土球員既然不能帶來正面的利益導向,那麼其工資就不能出現井噴式的增長,需要得到遏制,所以此舉得到股東們全票通過。

但是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是,這項舉措可能導致的一些後果:比如球員貧富差距擴大、是否會打擊底層球員的積極性等。假如一支球隊工資帽為3600萬,頂尖球員可以拿到900萬的稅前收入,中檔球員可以拿到300-500萬的稅前收入,那麼底層球員可能只能拿到不到100萬的收入,如此一來容易造成貧富差距過大。另外,還不能避免大球市搶佔優質球員,那麼底層球員的薪資被擠壓的更少了,如此可能會打擊到底層球員的積極性。

其二,關於球員合同的監管問題。雖然提到球員合同全公開,完全透明,但是CBA沒有像美職籃那樣的監管體系,各俱樂部也不一定樂意被人查賬,所以可能會出現當年森林狼那樣的“陰陽合同”。不過我相信籃協會針對此問題作出更為完備的配套方案,我們拭目以待。

其三,關於工資特例的使用問題。例如單場贏球獎金特例,球隊會不會在這方面做文章呢?因為未來球員的工資將由“基本工資+績效獎金”組成,那麼球員對工資不滿意的話,球隊是不是可以從獎金入手進行補償?另外如鼓勵合同球員傑出表現特例,也是一個無法定性的獎勵制度。如此這般,最終會不會起不到遏制球員薪資增長過快的作用呢?

新規三:各俱樂部逐步完善兩個梯隊的青訓體系

規則概述:各俱樂部將逐步完成兩個梯隊的青訓體系,參加CBA青少年賽事,建立俱樂部長期運營的青訓基地。

深層次解讀:

其一,這是個很好的大方向。人才的儲備離不開青訓,只有完備的青訓體系才能源源不斷的向上輸送人才。對於各個俱樂部也不例外,新規對外援的使用實行了限制,球隊未來就要越來越多的依賴本土球員,那麼發掘人才最重要的途徑就是俱樂部狠抓青訓體系,自己培養優秀球員。不過球員的流動性是個問題,對於小球市要有一定的保護機制。

其二,青訓的教練員問題。姚主席曾說過:“如果說中國籃球事業是一列火車,教練員就是鐵軌,決定著事業發展的方向和路線。”教練很重要,基層教練尤為重要,特別是負責青訓的教練員們。為什麼現在很多球員的基本功不紮實?因為在進入CBA之前沒有優秀的教練作為引導,沒有科學、系統性的教學方法,沒人指導正確的投籃姿勢、正確的控球方法甚至正確的體能訓練方法。所以,青訓選擇合格的教練員非常重要!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國籃球改革的路還有很長,不過我們已經揹負巨大壓力邁出了堅定的一步,改革過程中不一定每項舉措都能達到預期,但起碼我們敢於嘗試。從古至今,沒有哪次大的變革是順風順水的,不過我們相信在姚主席的帶領下,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一定會將中國籃球事業發揚光大,一定會將中國籃球與世界接軌!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現實版流川楓,被稱作“CBA第一帥”的他,直男造型竟也這麼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