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做什麼,有時候比“做什麼”更關鍵。
我們都知道畫蛇添足的故事,說這樣的人很愚蠢,但在現實中,很多人都是聰明過了頭,多做多錯,愚不可及。
在企業裡,什麼才是最大的節約?
任正非對此有個很經典的說法:“我們不主張加班加點,不該做的事情要堅決不做,這方面的節約才是最大的節約。”
事實就是如此,畫蛇添足是浪費,待機而動才是節約。
想必很多老闆都有這方面的體會,比如在機會稀缺的時候,最好是按兵不動,哪怕你整天吃喝玩樂,從整體來說,你的花費都很小。
但如果你按捺不住,想要“努力一把”,那你可能就會損失慘重。
我知道有些老闆就是因為盲目投資或者上項目,從而拖累整個公司,資金鍊斷裂的。最慘的是那些給別人擔保的老闆,簡直是身在水深火熱之中。
這方面不得不佩服人家俞敏洪,上百億資金就趴在那裡,說什麼都不動用,這樣也許錯失了一些資金升值的機會,但穩住了企業的基本盤。
做企業,能做到一個“穩”字的人並不多。
在股市投資領域,芒格和巴菲特非常反感那種快進快出、短期套利的行為,他們指出這樣做基本賺不到大錢。
“如果你不想持有一隻股票十年,那就不要持有它10分鐘。”這句話真的是振聾發聵,讓人警醒。
而對企業來說,最怕就是在大機會時代犯下投機主義的錯誤。用任正非的話說,就是聚焦主航道,要有戰略耐性,不在非戰略機會點上,消耗戰略競爭力量。
企業的資源有資本、人力、物力等,很多老闆在掌握一些資源後,就忍不住“動一動”的慾望,受不了“有錢有人卻無所作為”的寂寞,他們想要以資源籌碼去贏得更多。
問題是,他們往往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聰明和信息、關係等條件,在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地方,做了錯誤的選擇和努力。
企業永遠是選擇大於努力,商業市場永遠有機會,但屬於你的機會就那麼幾個,你要做的就是抓住屬於你的機會。
這就像打棒球,你不可能擊中所有的球,你只要擊中最佳範圍內的球就夠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商業競爭的成敗不是看你做了多少事,而是看你有沒有比競爭對手少犯錯誤。
做企業是要有策略有節奏的,任正非說,“華為公司一定要提高效率,並不是說埋頭苦幹就行。”
他強調的就是既要工作高效,又要少犯錯誤。不該做的事不做,這就是節約。
再打個比方,譬如兩個武林高手比武,他們不可能是連續過招幾百次還不分勝負,他們比拼的往往是耐心和對時機的把握。
有耐心就不容易犯錯誤,能夠把握時機就是有效運動。只要抓住機會,一招就可以決定勝負。
做企業也是這樣,一方面是提高工作的效率,不斷重複有效的行動,一方面則是保持耐心,伺機而動。除此之外,企業都應該是沉靜的狀態,靜水流深,慢慢積累能量,以求厚積薄發。
所謂有所不為,有所必為。這考驗的就是企業老闆的思維認知和決策能力,究竟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老闆心裡要有數才行啊。
以上,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