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NBA近日宣佈將修改包括監視球隊高管簡訊在內的多項規則,有意徹底將這個聯盟透明化。

剛改完規則沒多久,NBA又出新的規則。

就在昨天,名記Marc Stein報道,根據最新的訊息,聯盟要求所有球隊將上交各隊球員的身高和年齡資料,這次身高資料為裸足資料,年齡則需要個人身份認證。

這個訊息雖然不算很轟動,但也挺有意思的,這麼多年以來NBA身高存在水分資料是人盡皆知的事,但大家對於真實資料還是挺好奇。

比如娘娘就特別好奇官方身高有1米92的利拉德為啥坐在自己龐大的身軀隔壁顯得這麼苗條。

比如巴里亞,這麼多年官方資料都是1米83,但無論是目測還是對比,他的身高絕對沒有6尺,最多就是1米75,鞋子高度肯定沒有8CM這麼多吧?

除了虛報身高以外,NBA還有部分人喜歡身高縮水,典型例子有杜蘭特,他也坦誠自己確實虛報身高原因卻非常搞笑“別人一聽2米11好像就感覺是傻大個啊,很挫的樣子,但2米06聽上去就是鋒線強人。”

杜蘭特還補充“一般我有兩個身高,打球的時候我2米06,但是泡吧的時候,如果女生要求我長一點,我就說自己2米13。”

我們終於可以知道杜蘭特的真實身高了。

不過NBA這次身高調查只是其中一項,這次普查聯盟最看重的是其實是另外一項,也就是年齡。眾所周知,NBA球員,特別是國際球員為了能爭取進入NBA不少存在虛假年齡的情況。

有一些已經是公認的事實。

其實NBA不是第一次出現年齡懸案,早在“大叔”穆託姆博進入聯盟的時候,有關部門已經想徹查一次,當時有NBA官方記者收到訊息得出穆大叔的年齡起碼謊報了5年以上,不過穆託姆博最後在NBA打了18年,如此耐用的身板直到讓大家忘記了當時的懷疑。

NBA也已經不是第一次想徹查年齡問題,2014年前後,許多亞洲和非洲球員相繼進入聯盟,NBA球探對部分來自海外球員的年齡謊報產生恐懼,不過當時也不了了之。

不過根據Stein的訊息,這次讓NBA真心決定徹查的不是亞洲球員,也不是非洲球員,是美洲球員,在NBA打了3年的國王后衛希爾德。

希爾德其實不是謊報年齡,而是公開公佈自己的真實年齡。2018年12月的時候,他在打森林狼比賽賽後突然向大家宣佈“我是1992年出生的,我的駕照和身份證上也是顯示1992年,但我不知道為什麼NBA的球探們寫我是1993年。”

這其實在當時也引來了國王高層內部的熱議,因為在NCAA大四畢業才進入NBA希爾德本來就已經是大齡新秀,現在又報大自己一歲,很明顯他已經不屬於潛力股,雖然還是新秀合同,

但是希爾德本人在不同場合明確表態自己從未說謊,但當被記者問到為什麼選秀大會填寫資料時,你沒有對外公佈正確年齡時。希爾德只是堅持自己一直沒有說謊並未做解釋。(他的wiki年齡和ESPN年齡也不一樣)

國王隊萬幸的是,希爾德本賽季下半場大爆發賽季砍下20+5+3,三項資料生涯新高直接躋身聯盟一流分衛行列。不是說大齡新秀就不會漲球啦。

可能基於這個原因,太陽隊敢在今年選秀大會用樂透秀選擇了23歲的NCAA老人卡梅隆-約翰遜。(這個新秀比球隊的大哥,在NBA打了4年的布克還老)

不過基於這次自我公佈年齡,NBA決定狠下心做出人口年齡和身高普查,就是為了徹底透明化球員的資訊,拒絕造假。以往由於涉及工程量巨大,NBA組建73年以來採用的球員提資料都是使用訓練營上報資料,球員說自己多高就多高,多大就多大,這次算打破這麼多年的規矩也是挺有里程碑的。

生涯場均15分4板的希爾德還沒進入過全明星,但已經載入史冊了。

今年休賽期蕭華已經通過了多項改革,包括賽前首發公佈時間提前、管理層手機資訊隨機抽樣、正式確定哈登後撤步為合理動作(哈登2.0法則撤銷)。

在發展聯盟又開始試行新的罰球規則以縮短比賽時間,投籃犯規只投一次,分值按照是兩分球犯規(1球價值2分)還是三分球犯規(1球價值3分)而定。

反正,如果這個罰球規則以後在NBA實施,登哥場均40分不是夢吧?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還沒開始就已結束,昔日第一大中鋒,現在拍照只能站邊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