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CBA2.0時代,正在全面到來。在公佈了一系列商業的動作之後,CBA也針對賽事的大框架進行了一系列的規範與調整,涉及國內球員工資帽、外援政策、青訓准入和俱樂部及球員愛國主義教育和價值觀培養等多方面內容。

那麼,這份CBA2.0時代的新政,可以幫助CBA聯賽打破中國籃球的天花板嗎?

編輯/ 朱 星宇

兵敗世界盃後,處在風口浪尖的CBA自然成了改革的排頭兵。姚明和CBA公司迅速出手,趕在這個時間點發布關於下賽季的各類新規,可以說,這份態度是值得認可的。

但是,中國男籃的人才問題卻並不是短期能能解決的,尤其是在體制培養仍將存在很長一段時間裡,CBA的能動性並不算強。因此,外援到底要不要「限」的問題,成了這一次股東大會討論的重點。

限制和放開外援自然是有利有弊,這就像是擺在面前的兩杯毒酒,CBA現在已經到了不得不選擇的地步,而想要最終的結果朝著我們期待的方向發展,目前的幾點舉措顯然還不夠。而「限外」所帶來的影響,無疑還要看時間來給我們答案。

先來看看這份新政的具體細則。

2019年10月17日,CBA聯盟在北京召開CBA俱樂部投資人會議暨股東會第七次會議,就進一步加強CBA聯賽職業化和品牌化建設、建設籃球強國,實現中國籃球的偉大復興夢想釋出聯合宣言。宣言稱,CBA聯盟公司致力於將CBA聯賽發展成為最具社會影響力的體育聯盟,將CBA建設成為國人最熱愛的籃球品牌。

在股東大會之後,CBA公司釋出《設立國內球員工資帽優化外援政策 CBA2.0改革再提速》的公告,官宣了接下來的改革舉措,其中外援的優化政策則是焦點問題。

公告稱,自2020-2021賽季開始,每支球隊外援上場為2人(最多)4節4人次,每節最多一人次(任一時刻只有一名外援在場上)。

但為保證聯賽的平衡性和觀賞性,除八一隊之外,上賽季成績排名後4位的球隊,每支球隊外援上場定為2人(最多)4節5人次,最後一節最多一人次。

進入季後賽後,不再允許新註冊外援或更換註冊外援,所有球隊(八一隊除外)均適用4節4人次。

實際上,這樣的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多名外援的作用,即便一傢俱樂部有四位頂尖外援,但依然需要國內球員的發揮,話句話說,「外援當道」的聯賽狀況將得到限制,這也給國內球員更多的機會。

而CBA公司在公告中也表示:為增加國內球員出場時間,挖掘年輕球員潛力,打造國家隊儲備人才。

的確,在今年家門口的籃球世界盃上,中國男籃慘痛的失利讓人扼腕,頂層人才改革的排頭兵自然是CBA聯賽,而這也不是CBA第一次受國家隊影響而做出相應舉措。

但問題在於,限制外援就能讓國內球員有更好發揮、更好的成長嗎?

相比較NBA、歐籃以及澳洲NBL聯賽,世界頂級聯賽均沒有外援限制,在沒有對本土球員過分「保護」的情況下,才讓他們國內球員得到更具競爭力的環境,這也是為什麼西班牙、阿根廷能夠殺入決賽,塞爾維亞能夠淘汰奪冠熱門美國隊。

反觀我們自己,CBA也可以這樣嗎?本屆男籃世界盃我們派出的最強陣容還是令人失望,全隊只有34歲的易建聯水平線上,這樣的CBA,真的應該保護本土球員的生存空間嗎?

弗雷戴特加盟帕納辛奈科斯

以姚明的眼界和智慧,最終還是選擇做出這樣的決定,讓我們不得不承認,CBA聯賽的進步和改革,並沒有真正讓這個聯賽成為世界頂尖水平,甚至改革都還處在稚嫩的第一階段,而關鍵問題便在於——我們並沒有美國、歐洲和澳洲等國的人才培養體系,連土壤都不一樣,顯然不能要求用同樣的種植技術,培養出同樣的果實。

誠然,人才培養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問題,也不單單是CBA一個聯賽、中國籃協一個組織就能改變的,所以對於中國籃球的領軍者們而言,從CBA入手也是一個疼痛卻不得已的選擇,長遠來看,體制培養的模式仍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保護國內球員,說到底,還是保護這一人才培養模式,我們將會得到更多「可以打CBA的球員」。只不過,優秀球員可以不必過分努力便可以坐擁首發、名氣與金錢,對於後姚明時代苦苦追尋的「能在NBA站住腳」的球員,目前來看,CBA股東大會還沒有給出明顯的答案。

按照CBA股東會通過的最新決議,CBA下賽季(2020-21賽季)將對國內球員實施限薪(已經簽約的合作不做改變),並將所有球員的合同金額實施全公開。國內球員工資帽政策如下:

自2020-2021賽季開始,初始工資帽的基準值為3600萬元,緩衝值為1200萬元,初始工資帽上限為4800萬元,下限為2400萬元。

其中,實際合同工資支出超出工資帽上限或者低於工資帽下限的俱樂部,應向聯盟繳納青訓調節費(比例逐年遞增,2022-2023賽季起為100%)。

調節費由聯盟專款專用,統一用於青訓和CBA品牌青少年賽事。CBA聯盟還將充分調研,制定一系列特例條款(無需繳納全部或部分調節費),包括單場贏球獎特例(另行設立上限)、各級國家隊隊員激勵特例、邊疆地區特例、鼓勵年輕球員傑出表現和特殊貢獻球員等特例條款。

自2020-2021賽季起,新簽署合同的球員將按照聯盟制定的標準合同統一模板,其中單一球員最高合同工資限額為該賽季工資帽基準值的25%,2020-2021賽季為900萬元。對於超過該金額的球員合同,聯盟將不予註冊。為鼓勵高水平外援加盟CBA聯賽,暫時不設定外援工資帽。

此外還提到了雙重保護的體制培養:各俱樂部將逐步完成兩個梯隊的青訓體系,參加CBA青少年賽事,建立俱樂部長期運營的青訓基地。

實際上,規劃好薪資體系,設定了工資帽,的確能夠讓聯賽的合同更規範更職業,但國內球員在工資上漲放緩的情況下,能激勵他們不斷向上攀登,幫助中國籃球培養更多NBA球員嗎?以前本土球員只要穩住位置,便能夠衣食無憂,在外援的衝擊持續降低後,這一現象或將繼續瀰漫在聯盟中。

NBA的風波與中國籃球在世界盃的兵敗,讓我們把目光放在了自身的內功上,從根本上說,CBA是一個天花板,它上不去,中國籃球就會杵在原地。

兵敗世界盃給中國籃球很大的打擊,聯賽也確實到了需要改變的時候,我們也自然期待「限外」能帶來積極的作用,在管辦分離後我們對於CBA2.0時代的新政唯有信任,相信時間會給我們真正的答案。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中國男籃”大勝美國19分,王哲林引爭議,網友為何不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