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電影《奪冠》在去年春節撤檔後,終於在這個國慶前夕上映了。

看完電影后你有沒有感覺到渾身滾燙,因為電影實在是太燃了!

行雲流水的故事線,經久不衰的時代精神,如果只就感官體驗的話來說,就兩個詞足以形容:激動,嗨爽。

中國女排,只要提起它,似乎無人不熱血,就像是一團火在燃燒,燃燒起14億人的激情歲月。

當然,能夠讓我們燃燒起來的並不只是電影,而是從電影中折射出的女排精神,這更像是一種情結,已然成為了14億中中國人埋藏於心的脊樑和命脈。

女排精神是什麼?

是克服艱難困苦,重塑自我的堅強意志;是夜以繼日訓練,團結互助的品質;是即使在條件落後,飽受質疑的情況下,也要登上頂峰的勇氣。

電影只是簡潔的表達出對女排精神的崇敬,言語之間其實很難清楚的表達出什麼是女排精神。

陳可辛導演和演員們很用心的還原了過去40年中國女排的沉浮榮辱,講述了中國女排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2016年的奪冠故事,電影裡著重展現了三場比賽,把女排在比賽中的奮勇向前充分表現出來。

很多人在看過電影之後,都激動的無以言表,今天就來聊聊這部電影中有哪些方面是讓人燃起來的。

1、 經典鏡頭,舊日再現

電影中運用了大量的鏡頭,再現了過去40年裡,中國女排的姑娘們在條件落後的環境下,克服困難,艱難訓練的畫面:

日日練,夜夜練,不管是生病還是受傷,過年還是放假,都始終把訓練放在首位。

枯燥的重複和練習,不停的強化和糾錯,十年磨一劍的堅韌和蟄伏,才換來了收穫和榮譽。

也正是她們日復一日的訓練,才有了後來的五連冠、十度成為世界冠軍的佳績。

那是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影片中出現各個工廠,大院裡人們整齊的坐在一臺很小的黑白電視前面的場景,正是關於上世紀人們的記憶。

可想而知,中國女排的奪冠之路十分艱辛。

國家剛剛改革開放,在各個方面都不能和歐美抗衡,我們卻在這種情況下拿到了首個世界盃冠軍,全國都沸騰了。

電影中,用民眾爭相湧向街頭的畫面來表示慶祝這個來之不易的冠軍,那個時候我們太渴望證明自己了,渴望在世界的面前證明中中國人是可以的。

電影在場景重現上也是下了功夫,從80年代的訓練場開始,就像是在歷史重演,那些舊時代的場景重新出現在大熒幕上,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簡陋的訓練場地,牆上被砸的坑,木質的地板,焦黃的光線……電影對細節的處理做的很好,女排姑娘在昏黃的燈光下訓練的場景就像是在眼前一般。

那個時候的女排肩負重擔,她們不只是在打球,而是在戰鬥,為了奪冠而拼命。

現在,在看到那時候的女排,勾起過去的回憶,是否重新定義了她們取得勝利的意義?

2、 三次比賽,不忘初心

電影很難用碎片化或者流水賬來表現幾代人之間的連線,可是陳可辛就巧妙地用三場比賽作為串聯。

分別是1981年中日女排、2008年中美女排、2016年中巴女排三場大戰來講述這幾十年來女排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電影的敘事手法也比較巧妙,用了倒敘、插敘和閃回的手法,開場就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女排對陣美國女排。

開戰在即,時間線又回到了上世紀80年代,第三屆女排大賽在即,對戰日本女排。

可中國女排與日本女排實力懸殊很大,日本女排被稱為是“東洋魔女”,當別人都在用計算機模擬分析時,我們還對此技術聞所未聞,依舊是重複式的訓練。

就在這個時候,年輕的郎平被招進國家隊,憑藉著自己對排球的熱愛,她摔跤、訓練、流汗流血。

比賽那天,和隊友使出破釜沉舟的架勢,終於讓中國女排贏得了一次世界性的勝利。

從此,中國女排拿到了在世界賽事上的首個五連冠。

時間一轉,郎平退役,與此同時,女排也開創了第二個黃金時代,雖然在之後也有過沒落,但女排也有重啟之日。

2013年,郎平正式掛帥中國女排的主教練,採用了全新的訓練方法,組成了一支全新的隊伍。

中國女排又回來了!

在電影的結局中,中國女排走上了冠軍領獎臺,郎平打了一個電話,直播響起了國歌聲,與電影開頭相呼應。

陳可辛導演用兩個小時,從時間的長河中挑出幾個重要的事件串聯了女排的變遷和起伏。

雖然期間有過低谷和挫折,但女排的姑娘們一直保持不變的熱血。

3、 風靡人物,舉世矚目

郎平,像是女排的一個象徵性的人物,提起她的名字就肅然起敬。如果說女排姑娘是衛士,那郎平無疑就是她們的將領。

郎平作為中國女排的現任總教練,是中國排球史上最具有知名度的運動員,她的運動生涯被外界賦予了太多的戲劇色彩。

對於很多人來說,在她身上,我們能夠充分的感受到女排精神在不同時代的變化。

在1981年的大阪世界盃中,郎平代表中國隊打了第一次世界級大賽,這是中國女排傳奇歷史的源頭,也是中國女排精神的起點。

年輕時候的郎平扮演者是郎平的女兒,兩人在氣質和舉止之間都像極了,年輕的郎平身上總是有一種執拗的勁,也正是這股勁給了她在排球上堅持下去的勇氣。

即使是冒著斷腰的風險,也要負重練習深蹲,導致後來身體損耗嚴重。電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女排的輝煌時刻都是靠著運動員的身體和性命拼出來的。

而郎平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不得不服運動員在自己領域內所作出的貢獻和努力,任何光鮮的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辛酸。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是中美大戰的轉折,郎平作為教練帶領美國女排在半決賽中擊敗中國隊進入了決賽。

她是愛國的,可她不能夠違背自己的職業準則,於是郎平被扣上了“叛國”的帽子。

在電影中,我們能夠感受到她內心的複雜、繁重的東西,在比賽前她和陳忠和的對話中,她對於女排的愛很深刻。

回國執教的郎平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因為這個時候的中國女排今時不同往日,該如何拯救女排,發揮她們最大的力量?

郎平發揮出女排姑娘個人長處,在最後的中巴大戰中,帶領女排一鼓作氣逆轉比賽。

從此,中國女排重回巔峰,邁向新的征程。

而郎平二字,更是成為了一個時代、一個體育盛世的印記。

4、結語

郎平說過一句話:“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明知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上即使走的搖搖晃晃,還依然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土,眼中充滿堅定。”

是的,競技場上沒有常勝將軍,女排的魅力幾十年不衰,橫跨幾代人,唱響了一個時代,它還會繼續存留在人們心中。

我們在臺下看著女排姑娘拼盡全力比賽,很難不欽佩不感動。這種情感即使是跨越40年,也很難消逝。

不論是40年前的郎平們,還是現在年輕一代,都至少影響了三代人,因此不論你是什麼身份、年齡,為這部電影在電影院裡歡呼、驕傲都是合乎情理的,為其落淚,不丟人。

讓女排精神,繼續燃下去!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除了非洲劉德華,還有那些球星跟華人明星長相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