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如何理性客觀地分析莫斯科戰役中德國失敗的原因?客觀講,德軍180萬精銳居然在莫斯科戰役中失利,多少讓人有些意外,但理性的分析後,又會發現,蘇軍打破閃擊戰不可戰勝的神話,又是必然和戰場環境促成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進攻莫斯科前,德軍從未遇到過像樣的抵抗,莫斯科戰役中,蘇軍突然改變打法多少讓德軍措手不及。

1939年8月23日,蘇德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可以說從這時起,蘇軍和斯大林就放鬆了對德國東進的警惕,1941年6月22日巴巴羅薩行動打響後,斯大林剛開始還是不相信,甚至在德軍開進幾十公里後,仍然認為這是德軍的小股部隊試探性進攻,並沒意識到德軍會以350萬人三個集團軍群的規模發動閃電進攻。

正是在蘇軍毫無防備或者說斯大林疏忽大意的情況下,德軍才在戰爭打響後幾個月,蘇軍部署在西部五大軍區的268萬精銳部隊遭到毀滅性打擊。從另一個角度講,戰場形勢讓德軍太興奮了,從佔領明斯克到基輔包圍戰,德軍幾乎沒有遇到一場像樣的抵抗,客觀上促成德軍統帥部在8月23日做出了暫緩進攻莫斯科的決定。

可德軍萬萬沒想到,正是暫緩進攻莫斯科的這一個月,讓斯大林重新調整了部署,也讓新任莫斯科防禦方向的指揮員朱可夫改變了打法。雖然德軍調集了3個裝甲集群以及集結了180萬精銳部隊,也在10月份接連打贏了三場包圍戰,但到11月底12月初,戰場形勢突然轉向有利於蘇軍,原因就是氣候和德軍的後勤補給出了問題。

從這個層面講,如果說氣候對雙方影響都一樣,那麼,德軍錯判蘇軍實力以及沒有及時調整閃擊戰打法,也是造成蘇軍打贏莫斯科戰役的重要誘因。

其次,連續的快速機動,德軍裝甲部隊已經疲憊不堪。

不可否認,二戰德軍的作戰主要依賴於裝甲進攻的快速機動,可以說離了裝甲進攻德軍就寸步難行,這是德軍在各個戰場的作戰優勢。但是,人會疲勞,機械同樣也有損壞,由於蘇德戰爭打響時,德軍本來裝甲車輛就不足,1940年12月18日阿道夫下達第21號作戰指令,要求組建三個集團軍群和4個裝甲集群時,古德里安已經告訴他可供作戰的裝甲坦克數量不足,只能用繳獲的英法坦克湊數,戰爭打響時,3000多輛裝甲坦克,只有300多輛坦克是履帶式的,換句話說,3000多輛裝甲坦克都是輪式裝載,雖然在公路上輪式車輛跑得快,但遇到泥濘道路和鄉間公路,它的優勢就完全沒有了,只能停在大路上變成了蘇軍的活靶子。

而從古德里安的遭遇來看,1941年8月23日他指揮第2裝甲集群南下增援基輔,9月16日莫德爾指揮第3裝甲師與克萊斯特的第1裝甲集群完成合圍以後,德軍算是完成了二戰最大的一場包圍戰。不過,好事多磨,僅過了一週,古德里安就指揮第2裝甲集群回到中線,準備從南線向莫斯科方向的圖拉進攻,但在蘇軍布良斯克方面軍的不斷阻擊下,到11月底,第2裝甲集群並沒完成戰略進攻任務,主要原因就是德軍遭遇到氣候以及後勤補給的雙重困難,更糟糕的是,12月4日古德里安到前線視察,不僅發現部隊士氣低落,還發現可供使用的裝甲坦克無法履行作戰任務,在回來的路上,他的指揮車又掉進壕溝,只好坐隨行的通信指揮車回到指揮部。

一連串的遭遇讓古德里安感到繼續進攻毫無勝算,遂向博克元帥提出暫停進攻莫斯科的建議,而他自己實際上已經向第2裝甲集群下達了暫緩進攻的命令。

從這個層面講,古德里安第2裝甲集群的遭遇已經說明德軍閃擊戰在莫斯科戰場出現了新情況新問題,也從側面反映德軍總體指揮和作戰體系發生了重大變化,正是德軍的進攻鬥志出現動搖,才使蘇軍防禦有了重大轉機。

再次,戰爭潛力及戰場資源制約著德軍繼續發動攻勢。

憑心而論,按雙方損失大小考慮,德軍在莫斯科戰役中僅僅傷亡了50多萬人,但蘇軍比德軍有優勢在於損失多少,馬上就能補充多少。蘇德戰爭打響前,斯大林就發佈了戰爭動員令,蘇聯將蘇德戰爭命名為衛國戰爭,足以說明蘇聯打的是一場全民皆兵的衛國之戰。

反觀德軍,直到1944年才開始實現全國總動員,但為時已晚。況且在莫斯科戰役時,剛開始英美盟國是不看好蘇聯會戰勝德國,但珍珠港事件爆發以後,美國加入二戰,英美需要蘇聯來牽制德軍75%的主力,可以說,除了蘇聯自身戰爭潛力巨大以外,英美加大對蘇聯的援助力度也幫助蘇軍解決了冬季嚴寒以及防禦上的諸多難題。

因此,到1941年12月10日朱可夫發動大反攻時,實際上德軍已經沒有了還手之力,一方面是德軍根本沒想到蘇軍的兵力補充會那麼快,朱可夫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建立了多道立體防禦線;另一方面,德軍自身確實出現了重大問題,除了後勤補給跟不上以外,還就是巴巴羅薩計劃根本也沒考慮蘇聯的氣候以及戰場環境問題,裝甲坦克供應不上,交通運輸因鐵軌距離不同導致保障物資送不上去。

通過上面的分析看出,德軍在莫斯科戰役的失敗主要還是自身的問題,一是繼續讓裝甲部隊發動鉗形攻勢,卻讓蘇軍運動戰和游擊戰打了個迎頭痛擊;二是指揮員的作戰意志出現動搖,蘇軍大反攻後,阿道夫一口氣撤掉了一大批高級指揮員,這是德軍失敗的最大主因。三是氣候和蘇軍的戰鬥意志打贏了閃擊戰。11月7日蘇軍在紅場閱兵,12月10日的蘇軍大反攻以及西伯利亞精銳投入作戰,這些主客觀因素都有利於蘇軍改變戰場態勢。

11
最新評論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當一個人鐵了心要分手,聰明的人都這樣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