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 20 年裡,國際空間站 (ISS) 的太空中一直有人類存在。它始於 2000 年 11 月 2 日,當時 Expedition-1 的機組人員——美國宇航員威廉·比爾·謝潑德、俄羅斯宇航員謝爾蓋·克里卡列夫和尤里·吉岑科——將他們的聯盟號宇宙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爬過艙口並打開燈。
每次日出時,我們都會醒來並開始我們的日常生活,幾乎不會想到一群人類生活在距離地球 400 公里的國際空間站上。國際空間站以每小時 27,600 公里的速度運行,這意味著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每天可以看到 16 次日出,並在 90 分鐘內繞地球一週。
國際空間站是一個工程奇蹟:有史以來最大的太空結構。它重約 420,000 公斤(超過 320 輛汽車),109m 比足球場還長。模塊化設計和建造超過 13 年,它有 8 個太陽能電池板、一個主桁架“主幹”和加壓居住模塊。起居室比 6 間臥室的房子大,包括 6 個臥室、2 間浴室、一個健身房和一個 360 度全景凸窗,稱為沖天爐。“當你查看整個組件時,大約有 37 次航天飛機飛行,”美國宇航局宇航員傑夫威廉姆斯說,他看到了 4 次前往國際空間站的旅行,包括STS-101,這是第三次致力於建造的任務。“還有大約 40 次俄羅斯火箭發射支持了國際空間站的組裝。這些航班中的大多數佔據了主要部分;有些是為國際空間站提供物資的後勤任務。”
國際空間站相關數據
27,600每小時公里的軌道速度
420重量(噸)
每年40 億美元的維護成本
240人訪問過
109長度(米)
2,700 次個人科學調查
350,000個監測船員健康和安全的傳感器數量
1,500,000行飛行計算機代碼
388立方米的可居住空間
73翼展(以米計)的太陽能電池板
自發射以來已進行231次太空行走,包括在施工期間
國際空間站是如何建造的?
早在 2000 年,國際空間站的規模只是其當前規模的一小部分,只有三個模塊為永久居住提供了基礎。Zarya 是 1998 年發射到軌道上的第一個模塊(由美國資助,由俄羅斯航天局 Roscosmos 建造和發射),緊隨其後的是美國建造和發射的 Unity 模塊。經過 18 個月的延遲,俄羅斯製造的 Zvezda 將為國際空間站提供生命支持系統,於 2000 年 9 月連接到查莉婭,為第一批機組人員做好準備。
威廉姆斯解釋說:“即使達到這一點也不是一條容易的路:不僅是政治支持,還有所有這些需要一起進行的組件的技術整合。”到 1993 年,距離美國總統里根在十年內建造空間站的信函已經過去了 9 年。當時被稱為自由空間站的空間站經歷了幾次重新設計,因為美國宇航局的工程師們正在努力應對在太空中建造大型穩定結構的挑戰。但是蘇聯的解體為以前的對手建立新的夥伴關係讓路,而羅斯科斯莫斯從自己的空間站禮炮和和平號帶來了寶貴的經驗。
與加拿大航天局、歐空局和日本 JAXA 一起,15 個國家之間的合作見證了一個真正的國際空間站的出現。當 2003 年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的悲劇奪去了機上所有 7 名宇航員的生命並停止了航天飛機的進一步飛行時,這種夥伴關係的力量就得到了證明。威廉姆斯那天失去了親密的朋友。“這很好地證明了夥伴關係的力量,特別是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夥伴關係,只是為了讓國際空間站繼續運轉,同時我們解決導致哥倫比亞悲劇的問題,這當然使航天飛機停飛了 2-3 年, ”威廉姆斯說這導致了現在熟悉的俄羅斯聯盟號太空艙將俄羅斯、美國和歐洲的宇航員運送到國際空間站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