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在NBA,說起在賽場上單手抓球,印象最深的就是喬丹、科比以及麥迪,單手轉球並沒有多大意義,對於一般的球員來說難度不大。但確實賽場上少有的一道風景。如今單手抓球在賽場上已不多見,可能不外乎以下兩個原因:一是審美風格的變化,二是戰術體系的變化。

即便是在過去,經常使出單手抓球的球員,基本都是球星級的人物,後衛尤其喜歡這個動作,比如喬丹、科比、麥迪都做過這個動作,球星相互之間也有影響。

單手抓球的信號:拉開單打

大部分的教練都會強調不做無用的動作。每一個籃球動作,讓對手猜不到你下一步的意圖,但又能創造很多機會,比如巔峰安東尼的三威脅姿態,能同時集傳球、投籃、突破威脅為一體,讓對手的精神高度集中,面框打得好的球員,基本都會這麼幾招。

但單手抓手,則不屬於任何一種能快速發動進攻的技術手段。

通過單手抓手,讓球儘可能地遠離防守人,那這種動作同樣也沒法讓持球人快速完成下一個動作,要傳球,手臂那麼直,發力和找角度都不方便;要投籃,必須先切換為投籃的姿勢;要突破,這種單手持球的站姿一般是比較高的,並不方便直接啟動

單手持球,更多地是給隊友和對手都傳遞信號:拉開,我要開始我的個人表演了。

過去球隊的球權比較集中

要單手持球發信號,首先要具備十分強的個人能力,能讓其他隊友服氣,拉開空間供你單打。同時,結合時代背景看:單手持球出現得多的時候,正是在超級球隊出現前

在還不流行巨星組隊,強隊也都是一支球隊1-2個球星的時候,那會兒的球權分配是十分集中的。

這種集中,不是說教練佈置戰術,一定要把球交給隊內的1、2號人物,而是在大部分球隊,除了1、2號人物以外,其他球員根本就沒有消耗掉那麼多進攻機會的能力。

比如姚麥時期的火箭隊,那會兒是出了名的倆人就扛起一支球隊,每場比賽一上來,就是姚明和麥迪倆人輪番進攻,在進攻節奏比現在慢得多的2004-05賽季,麥迪在季後賽場均要出手24.4次,“把球交給姚麥”是共識,而他倆之外,也很少有隊友能站出來。

這種情況下,落陣地戰就不著急進攻,核心球員單手持球,還有充足的時間去指揮一下跑位,在這種情況下,單手抓球頻繁地出現在賽場上。

“拉開單打”這種方式已經很少被採用

2010年以前,拉開單打基本是每個巨星的必備技能。

但現在,球隊更樂意看到球隊在體系中不斷分享球,以更高效的方式出手投籃,過多的個人單打是“過時”的進攻方式,在過去,因為之前的進攻模式,卡梅隆-安東尼險些到了無球可打的地步,直到離開火箭隊後,開啟了轉型,同時鋒線實力不強的開拓者又給了點個人進攻的機會,這才在聯盟中繼續征戰。

而現在,大量的個人單打戲份,已經被海量的三分球進攻取代。

而單手抓球這種方式,除了在個別回合鐵了心地要單打對手一個,以更有利的持球姿態而為隊友創造更好的投籃機會。

同時,超級球隊中球星的增加,也導致了單手抓球不再流行。

過去,一位球星要消化掉大部分的球權,必定會導致大量的體力消耗。所以他們必須要緩下節奏,確保整場比賽都能有所發揮。例如,火箭時期的詹姆斯-哈登就會在過半場的時候故意降速,來壓節奏,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儒攻”。

但現在,一支超級球隊,基本是三個球星打底的配置。這種情況下,不必再多考慮體能的保留和消耗,三個球星在場的情況下,他們只用來回尋找好的進攻機會就夠了。你能想象霍樂迪在外線單手抓著球擺造型,阿德託昆博和米德爾頓在場上看的場面嗎?

單手抓球這個技能還沒有消失,但因為上述原因,確實很少有人在用了。

不過,如果決心要單打,位置又在籃下區域,那單手抓球還是能派上用場的,比如恩比德,這是經常會出現單手抓球動作的球員,即便真被夾擊了,也有時間提前把球傳出去。

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從樣本上來看,單手抓球的動作已經隨著球星單打次數、聯盟進攻風格的改變而消失得差不多了。

每個時代,頭部球星引領技術動作

在每個時代,都有各自不同的主題。

喬丹時期,他經常喜歡單手抓球,還以單手抓球延伸出了各類假動作,喬丹的影響力也吸引了後來的各路球星爭相模仿,科比、麥迪、卡特等後場球星都做出過類似的動作。

但現在,隨著進入聯盟的球員們越來越年輕,他們的節奏更快且技術特點不同,“單手抓球”這樣的技術動作,也就成了有點歷史的時代印記。

11
最新評論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NBA季前賽-綠軍16分逆轉黃蜂 格里芬首秀6中1三球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