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南口鎮新興路社區居委會,樓道兩側的牆面上掛滿了多項賽事的捧杯照,記錄著社區跳繩隊近十年來取得的榮譽。在社區黨委書記唐東彪的辦公室裡,今年參賽的裝備還未來得及收拾,獎牌、證書被擺放在桌角上,跳繩的氛圍格外濃厚。
新興路社區跳繩隊所獲部分榮譽
新興路社區跳繩隊所獲部分榮譽
近日,2022年北京市農民籃球跳繩比賽的賽場上再次傳來了好消息,代表昌平區參賽的南口代表隊榮獲團體一等獎,分獲4項冠軍、4項亞軍、2個季軍、2個第四名和1個第五名。
南口鎮新興路社區代表隊連續八年代表昌平區參加北京市農民籃球跳繩比賽,八次均摘得團體一等獎,單項冠軍更是數不勝數。
因熱愛組隊
業餘也可以優秀
時間追溯到2014年,臨時組建的南口跳繩隊在區級比賽中一舉奪魁,這讓隊裡的資深跳繩愛好者兼新興路社區黨委書記唐東彪,有了正式組建跳繩隊的念頭。他與其他臨時隊員的想法一拍即合,正式組建了新興路社區跳繩隊。
雖都是業餘選手,但隊員們都有著不服輸的勁頭,“無影腳法”伴著無盡汗水。“沒有比賽任務時,我們也會堅持練習,中午休息、晚上下班後,大家就拿起繩子跳,保持狀態。”唐東彪說道:“比賽前的集訓,大家分工明確,有的專練團體項目,有的主攻個人技巧。連續練習半個小時,衣服就全都溼透了。”
與個人項目不同的是,“一帶一”和團體項目更考驗隊員們的默契感和節奏感。“大家需要團結一心、步調一致、協調配合。隊員之間要相互關心、相互鼓勁,即使失誤了,也不要相互指責,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賽中。”唐東彪表示。
僅憑一根小跳繩,新興路社區跳繩隊多次登上市級賽場。自2014年起開始代表昌平區參加北京市農民籃球跳繩比賽,八次參賽,八次均摘得團體一等獎。
2018年,跳繩隊還代表昌平區參加了北京市第十五屆運動會群眾項目跳繩比賽,並取得了5個第一名、3個第二名、2個第三名,團體項目3分鐘10人“8”字跳第四名,以團體總分第3名的成績獲得比賽二等獎。
年輕力量崛起
老將實力擔當
手中舞動跳繩上下翻飛,左右腳快速而密集輪換,短短30秒時間,雙腳超高頻次躍動……正在進行跳繩展示的是新興路社區跳繩隊的最年輕的隊員曹雨凡,他在今年的北京市農民跳繩比賽中,憑藉30秒138個的成績,取得了男子30秒單搖第二名。
25歲的曹雨凡是一名退伍軍人,良好的身體素質成為了他練習跳繩的優勢。初次接觸競技跳繩是在兩年前,當時30秒就能跳100個,唐東彪發掘了曹雨凡的潛力,便將他吸納進了跳繩隊。
曹雨凡(右三)
去年參賽因為在個人單項中失誤,曹雨凡與登上領獎臺失之交臂。今年賽前,他定下了奪冠的目標,雖然結果仍稍有遺憾,但也因此燃起了他的鬥志:“說不遺憾是假的,我年輕、經驗少,以後還要提升個人技巧、心理素質等方面,下一次比賽,我的目標還是冠軍!”
唐東彪、薛俊儒、曹雨凡、韓偉(右四至右一)獲得2022年北京市農民跳繩比賽男子4*30秒接力第二名
在今年的比賽中,還有一名年輕的生力軍脫穎而出。15歲的薛俊儒本是替補隊員,不料隊友因身體原因無法參賽,小薛臨危受命,參與了“齊心協力”跳、男女30秒混合接力、10人“8”字跳、男子4*30秒接力四項比賽。
雖然年僅15歲,但小薛表現出了不俗的實力。“因為我熱愛跳繩,在兒子很小的時候,我就帶他一起練。”隊友兼媽媽郭磊自豪地說道:“通過這次比賽,我看到了他的潛力,希望兒子繼續努力,明年取得更好成績。”
相比於年輕選手,隊裡的老將要佔多數。今年55歲的楊潔,組隊時就是其中一員。今年,她憑藉30秒126個的成績奪得了女子30秒單搖第二名。八次參賽,楊潔次次不落,並且每次都能在一眾年輕選手中殺出重圍,展現了老將的風采。
楊潔(中)
“與年輕選手相比,我在體能上不佔優勢,但技巧方面經驗豐富,跳繩頻率和節奏的掌握很重要,不要跳得過高,浪費時間還會影響成績。”楊潔說。
從娃娃抓起
讓跳繩運動煥發新生
作為大眾性運動,跳繩並不止於競技。“跳繩作為一項休閒運動在中國源遠流長,已經流傳了2000餘年。”唐東彪介紹說,“跳繩運動沒有場地限制,只要有一根跳繩就可以了,對於訓練自身協調性和耐力作用明顯,很適合青少年參與。”
唐東彪在心底有個期待,他希望從娃娃抓起,讓更多孩子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同時也能挖掘、培養出一批好苗子。
寒暑假期間,新興路社區多次組織少兒跳繩培訓活動,傳授跳繩技巧,改善跳繩動作。參與過跳繩培訓的孩子們受益匪淺,取得了長足進步,紛紛在學校的跳繩比賽中嶄露頭角。
“我希望更多的青少年愛上跳繩這項運動,並加入到社區跳繩隊,補充新鮮血液的同時,也讓跳繩傳統在社區流傳下去。”唐東彪憧憬道。
新興路社區跳繩隊計劃在今後,持續推動特色體育品牌創建,進一步傳承跳繩文化,開拓花樣跳繩新領域,吸引社區居民廣泛參與,不斷豐富居民的業餘文體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