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後來在我眼裡,莊士敦的一切都是最好的……而他正是西洋人裡最有學問的人。恐怕連他自己也沒料到,他竟能在我身上產生這樣大的魅力……——溥儀《我的前半生》
溥儀筆下對他影響很深的帝師莊士敦於1898年以東方見習生身份被派往香港,1919年2月赴京開始了帝師生涯,以學者兼官員的身份在中國工作生活了三十四年。在他眼中,那些歷史上的大事件、歷史著名人物又是怎樣的呢?《紫禁城的黃昏》將莊士敦的所見所聞一一記錄,既揭開了眾多人物的神秘面紗,又給讀者以新視角瞭解歷史。
歷史課本從宏觀角度告訴我們:戊戌變法是一次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是近代中國一次思想潮流解放,失敗的根本原因是資產階級維新派力量弱小,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頑固派勢力強大。莊士敦親歷其中,從微觀角度講述,讓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維新派與頑固派的勢力差距懸殊。
莊士敦將慈禧太后的職能比作英國上議院,慈禧可以審查皇帝詔令,並緊急頒佈太后懿旨。這樣的權利,讓慈禧太后成為保皇派眼中真正的皇權體系最高點。在這場改良運動中,慈禧太后不僅有保皇派的擁護,還有太監的支持。在這些人的認知中維新改革一旦成功,紫禁城遲早會導致一場災難性的劇變,因此從自身的個人利益出發,他們都需要太后維持現有制度。
《紫禁城的黃昏》可以說是一本生活記錄,雖然有歷史大事件的記載,但更多是關於生活方面的記載。
莊士敦成為溥儀的老師有15年之久,在長久的相處中,他無意發現了溥儀有嚴重的近視眼,但他當把生活這件事告訴醇親王、其他帝師和內務府人員時,他驚訝於眾人的冷漠。尤其是端康皇貴太妃對於溥儀需要戴眼鏡反駁的理由是皇帝戴眼鏡是從未有過的事。皇帝珍貴的眼睛,無法信任讓哪個外國醫生去檢查。儘管眼疾的事由溥儀定下交給莊士敦處理而得以解決,卻暴露出了當時清廷很多人員對事物的判斷喜歡從自身認知出發,忽略實際情況。
1930年“中國通”莊士敦回到英國,以西方人的視角寫下他親身經歷的滿族佔領紫禁城期間的故事,給讀者以新視角瞭解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