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脾胃虛弱,為中醫名詞術語,脾胃虛弱含義比較籠統,包含了脾氣虛、脾陽虛,脾不統血,中氣下陷,胃陽虛,胃氣虛,胃陰虛及脾胃虛寒等中醫症候,其中脾氣虛是脾胃虛弱的基本類型,脾氣虛指脾氣不足,失其健運所表現的徵候,多因飲食不節,過度勞累,久病耗傷脾氣所致。

“脾氣虛”一詞出於《內經》,如《靈樞·天年》篇中有“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的論述,其後,歷代醫學家對脾氣虛證進行深入研究及發揮,指出脾主運化,是氣血生化之源,為後天之本。

若先天稟賦不足或素體,脾胃虛弱或後天失於調養,或飲食不潔,飢飽失常,或勞倦過度憂思,日久損傷脾胃,或年老體衰或大病,久病之後元氣未復失於調養,均可使脾氣虧虛,運化功能失常,導致氣血生化乏源,形成脾氣虛證。

那麼脾虛,人就等於廢了一半了嗎?脾虛身體會有哪些症狀及表現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如果身體有這些變化,那可能是在提示你該養脾了。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對人體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脾虛主要指脾氣虛或者脾陽虛,如果先天稟賦不足,有可能生下來就屬於脾虛體質,日常生活中,所見的脾虛大都是由後天因素導致的,比如飲食不潔,飲食沒有規律,暴飲暴食都造成脾虛的情況。

1、飲食因素:如果攝入過多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以及不規律飲食習慣,都可能對脾造成一定的刺激,從而出現脾虛的症狀,所以脾虛與飲食是有一定關係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溫熱的食物,溫性水果等。

2、生活方式因素:作息不規律、不運動等較差的生活方式,可能導致出現氣虛、血虛,從而出現脾虛的現象,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附子理中丸,健脾舒肝丸等藥物進行處理,同時建議患者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勞累,多做一些運動,例如跑步,散步,跳繩等,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症狀恢復。

為什麼說,脾虛人就等於廢了一半呢?首先,我們需瞭解一下脾臟是什麼。

脾臟位於人體的左上腹內,主要負責運化食物所提供的營養和五穀精微,另外,還負責統攝血液,如果脾臟出現問題,那麼人體的消化系統,和造血系統都容易受到影響,出現脾虛脾不統血等症狀。

而脾虛如果不能及時將營養運送給身體內其他器官,就會導致身體因為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久而久之其餘的器官自然也會“罷工”,脾虛還會影響到人的胃部。

這是因為這兩者主要負責的就是,將人體攝入的食物進行消化吸收,當脾臟出現問題,就會導致沒有足夠的動力去將食物運化,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同時也會導致胃部消化功能受損,在這種情況下,人體就容易出現食慾不振,腹脹等不適的症狀,久而久之,就會導致人體因為營養不良,變得臉色蠟黃,身形消瘦。

而人之所以出現脾虛,其實原因有很多種,最常見的一種就是體內溼氣過重,尤其是在溫度高的季節,很多人都喜歡喝冷飲、吃生食,甚至有一部分人,把家裡的空調打開,這些行為都會導致人體溼氣過重,出現脾虛的情況。

如果發現舌苔變得發白、發黃,甚至看上去比較粘膩,那麼就可能是溼氣重的原因,在這種情況下,不僅食慾會受到影響,同時排便也會受到影響,正常的大便一般是圓柱形的,而溼氣重的話,排出的大便不僅不成形,還會黏在馬桶上,很難沖洗乾淨。

除此之外,身體還容易出現水腫的情況,特別是腰部以下部位,會顯得比較胖,但實際上,是因為水腫導致的,用手一戳就會凹陷下去,不易恢復。

1、少氣懶言,容易疲憊:脾虛首先是氣虛,表現為疲勞、短氣、愛出汗,即使每天休息很長時間,依舊無法緩解自己的疲憊,而且常常因為運動勞累後加重,在夏天的時候,出汗比較多,吃飽就犯困,肚子脹,這些都是氣虛的表現。

2、便溏:大便便溏就是大便不成形,像黏液一樣的物質,而且會粘在廁所中,衝不乾淨,脾氣虛,可進一步發展為脾陽虛,脾陽不足就會拉肚子嚴重的,吃什麼就拉什麼,這是脾的運化功能受到影響了,如果冬天怕冷又經常一碰涼的就拉肚子,就可能是脾陽虛。

3、肌肉無力:中醫認為,脾主肌肉,肌肉是否健碩有力,依賴脾臟的功能,脾運化水谷精微,化生能量和營養物質才能長肌肉,在我們身邊不難發現,有很多人怎麼吃都吃不胖,這可能就是脾胃出現了問題,導致消化吸收能力差的表現。

4、痰多: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當一個人脾虛的時候,痰就會增多,這是因為脾能運化水溼,所以喉嚨有痰,不一定是肺的問題,一定要健脾。

5、各種下垂:脾氣有攝納的作用,脾氣虛,攝納託舉的能力下降,出現各種臟器下垂,比如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病症,甚至大出血。

6、虛胖水溼:如果四肢都很瘦就是肚子胖、或者虛胖,那就要考慮是不是脾氣虛的問題,脾虛的胖肉很鬆弛,主要胖在肚子上,肚子裡感覺都是水和脂肪的混合物,四肢較重,舌頭胖脾運化,水溼脾虛水液出不去,所以就導致身體發胖。

可以通過運動、食療調理、調整生活習慣等方法祛除溼氣,溼氣的主要表現是會出現全身乏力、食慾不振、頭暈等症狀。

1、運動:進行適當的運動,如跑步、太極拳、瑜伽等,會排汗以及增強體質等,有助於加速身體溼氣排出。

2、食療調理:平時可以適量多吃一些薏米紅豆粥、山藥等具有祛溼功效的食物。

3、調整生活習慣:要遠離潮溼的地方,可以睡前泡熱水腳,既可以達到舒緩疲勞的效果,又促進血液流通,也有助於祛除溼氣。
12
最新評論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中超最後階段預測:三鎮因外援齊整奪冠?泰山隊因缺人無法衛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