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加西島位於非洲大陸東南方的印度洋洋麵上,隔莫三鼻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面積為587041平方千米,是世界第四大島。整個島呈狹長狀,南北兩頭窄,中部寬,但全島最寬處也只有576千米。這座島的神奇之處在於島東西兩側雖然只有一山之隔,卻產生了兩種不同的氣候類型,為什麼馬拉加西島氣候相差巨大?
馬拉加西島的形成
馬拉加西島全島基底都是由古老的結晶岩構成的,在島的中部地區,大量結晶岩基底裸露在地表外,這也就是南北方向上貫穿馬拉加西島的高原,而整個馬拉加西島地形十分複雜。
在其中部高原上,丘陵、火山交錯分佈。高原的西側坡度較緩,因此在島的西側形成了近200千米平坦的沿海平原。而高原東部邊緣是一處大斷層,坡度極大,最終導致馬拉加西島東側只有16-80千米寬的狹窄平原。
在距今1.65億年之前,馬拉加西島其實還是非洲大陸的一部分,而在距今約1.65億年的時候,因為地球地質運動內力作用的影響,東非地區發生了劇烈的地殼運動,東非沿海的部分地區和非洲大陸間出現了裂隙。
東非大裂谷就是在這次劇烈的地殼運動中產生的,同一時間,在東非大裂谷南方的馬拉加西島也同非洲大陸分離,而後在海洋上越漂越遠,直至形成如今我們熟知的馬拉加西島。因此,當我們看到非洲地圖的時候,就會感覺馬拉加西島西側的海岸線幾乎能夠與莫三鼻克東側海岸線完美契合。
為什麼高原兩側氣候完全不同?
馬拉加西島中部的高原不僅對整座島嶼地形造成了極大影響,也對馬拉加西島的氣候造成了巨大影響,並最終讓這座面積不到60萬平方千米的島嶼東西兩側產生了兩種不同的氣候類型。
馬拉加西島位於南緯12°-43°範圍內,這個範圍內全年絕大多數時間都在南半球東南信風帶的控制下,東南季風會從印度洋洋麵帶來大量水汽。溼潤的東南季風在馬拉加西島登陸後就會直接撞上島嶼中部高大的中央平原。
無法穿越高原的季風只能隨著地勢抬升而不斷上升,在上升過程中因為海拔增高氣溫降低凝結,最後在中部東南季風的迎風坡也就是馬拉加西島東側形成降水。再加上島嶼東側流過的馬拉加西暖流對沿岸地區有增溫增溼的作用,又一次提升了當地的溼潤程度,最終馬拉加西島東側就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控制下的馬拉加西島東側年降水量可以達到2000-3000mm,反觀馬拉加西島西側,由於處在東南季風的背風坡,不僅難以獲得水汽補給,還會受到越過高原後乾熱風焚風效應的影響,因此島嶼西側同東側相比十分乾旱。
但是好在,每年12月隨著太陽直射點南移,全球風帶氣壓帶也會向南移動,馬拉加西島也會進入赤道低氣壓帶的控制範圍內。此時來自赤道地區偏北的溼潤氣流和剛剛越過中部高原乾燥的東南季風會在島嶼西側匯合,而後因為低氣壓對氣流上升影響較小,會合後的氣流便輻合上升,最終形成降水。
綜上,每年12月到次年2月都是馬拉加西島西側的雨季,其餘月份則屬於旱季,這也就是非常典型的熱帶草原氣候區,其特點便是雨旱季分明。當然,即便都是在島的西側,由於氣壓帶風帶的原因,北部地區年降水量有600-1000mm,而南部地區因為靠近副高,幾乎全年盛行下沉氣流,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僅300mm。
牛的島嶼
經過了上億年的自然沉澱,馬拉加西西側近200千米的平緩土地如今已經形成了面積廣闊的平原。再加上當地熱帶草原氣候的影響,這裡的植被帶也屬於熱帶稀樹草原,最主要的植被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也正因如此,馬拉加西人因地制宜地在島嶼西側的草原上大面積飼養牛,當地豐富的草為牛提供了充足的飼料。因此當地牛的養殖規模非常大,根據1978年的一次統計,當年全島人口只有800萬的馬拉加西島上竟然一共有超過1000萬頭牛。
當地人不僅飼養牛,更對牛有著一種近乎狂熱的崇拜,在馬拉加西,人們不僅把牛當成財富的象徵,更將牛頭印在了國徽上,作為國家的標誌。毫不誇張地說,整個馬拉加西島隨處都可以看到牛的形象,牛早已經成為了馬拉加西島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