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米年度股東會召開,公佈了上賽季的官方財報。
在股東會上,張康陽再度否認了出售俱樂部的傳聞,他近期多次進行類似闢謠。
不止是西方。筆者從江蘇體育局、省府和銀行界獲悉的消息也是大同小異。
莫拉蒂不希望易主,因為這會帶來巨大風險。時下的江湖,來個“新莫拉蒂”可能極小,來個“新託希爾”幾率非常大。再怎麼看,站在國米角度,張家也比託希爾好很多。
但事實是,國米易主的可能性始終存在,根本原因是目前國米的財政問題在現有框架內很難徹底解決,這使得球隊無法擺脫對大股東注資的依賴。張家還能撐多久,是個問題。
3年前,蘇寧體育一位領導酒後對筆者吐露心聲:希望國米能實現一定程度的“自主”,蘇寧絕不會從球隊“吸血”,但至少希望可以不“輸血”——哪怕,不用年年輸血也好啊!
彼時張家就覺得包袱太重了。何況疫情爆發以來,國米每個賽季的赤字額都在1億歐元以上,沒有大股東注資,基地水電費都只能賒欠。
上賽季球場解封,國米歐冠晉級淘汰賽,盃賽拿了兩個獎盃,還賣了兩個主力,可赤字額仍是1.4億歐元。
本賽季國米球市狀況喜人,歐冠出線,但根據官方財報的預計,赤字還是可能上億。
自負盈虧?哪怕“少虧點”都難!
目前國米的心腹大患是四點。
首先,財務成本。就是償還給銀行或金融機構的“融資利息”。
財報顯示,國米相關年度成本是4700萬歐元。要知道,國米是一支年度“硬營收”(不算賣人所得的正常營收)3億歐元上下的球隊,每年1/6左右的收入都需要去還利息,壓力太大。
再者,提高營收的努力,難免製造壞賬。
前幾賽季,國米為提高營收簽了些中國贊助,其中很多應付款最後都無法到位,成為壞賬。
本賽季國米球衣胸前贊助是加密貨幣,合同籤的是2400萬每年外加浮動,可是,本賽季首期應付的800萬,以及上賽季浮動激活的160萬,都逾期未付。國米各種手段都用了——談判,輿論施壓,威脅起訴,但始終不見一個銅板。
這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戰略難題。如今意甲,任何球隊想提升營收,都沒有既豐厚又安全的手段。要進行創新嘗試,就會有較大風險。這個聯賽,這個國家如今每況愈下是有原因的!
其三,引援費用高昂且容錯率極低。
關於轉會,國米官方所報的數字,總是比意媒要高一些。
比如意媒說戈森斯轉會費是2200萬,科雷亞是3050萬,埃裡克森是2000萬。但實際上國米官方財報顯示,埃裡克森是2700萬,科雷亞是3340萬,戈森斯是2740萬。
埃裡克森因病而攤銷減值,這是“天災”,無需多說。
科雷亞、戈森斯這6180萬雙星被描述為“人禍”,主要還是因為國米太窮,沒有容錯空間。
未來國米該怎麼辦?全靠免籤,終非正途。低價買年輕人或使用自家青訓,也不太順利。靠哲科、阿切爾比這樣的老將來撐,競技方面的“可持續性”就始終是盤桓在頭頂的烏雲。
其四,薪資總額還在不斷提升。
什克里尼亞爾的續約能否不突破薪資封頂,還說不好。目前國米還有其他球員也有漲薪的願望,比如恰爾汗奧盧,比如明年將進入合同年的巴斯托尼。
加薪容易,降薪總是格外艱難。一旦尾大不掉,就遺禍匪淺。這次財報,國米公佈赤字1.4億的一部分“貢獻”,就是桑切斯、比達爾等高薪球員的遣散費。
總之,至少2-3年內,國米根本無望實現“自負盈虧”,沒了大股東的注資、輸血,很難維持正常運營。然而張家目前確實力有不逮,這是國米易主可能始終存在的根本原因。
問題是,根據國米官方財報的預估,2022-23賽季,預計赤字還是可能達到上億規模。
真若如此,也就只有賣血籌資這一種辦法了。
理論上,國米還是有一線希望,避免賣血悲劇發生。
三種辦法。其一,歐冠走得更遠。能晉級八強甚至四強,多賺真金白銀。哪怕希望不大也必須去搏命。所以,歐冠對國米的重要性遠大於聯賽,任何時候“棄歐冠”都是偽命題。
其二,儘快換掉胸前贊助。找到新贊助儘可能減損,這不容易。
其三,冬窗出售止損。如戈森斯目前還有些市場,如果真有不錯報價,國米會予以評估。
當然,上述辦法都是“治標不治本”。
真正的治本,是寄望新球場儘快落實,讓球隊持續降薪,同時在年輕化、擢用自家青訓方面探索出一條路來。
但“治本”之法都需要時間,且充滿變數,而財政壓力卻是迫在眉睫。這就是無論中外,無論官商,都認為國米易主可能切實存在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