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不快》不說你想聽的,只說點不一樣的。我們給不了最全面的認知,說不了最深刻的見解。更多時候是從某一個角度去看問題,以求對世界有更全面和深刻的認知。——
CBA就要開賽了,今天聊聊CBA的改革問題。
CBA的改革為什麼這麼受重視了,一來是姚明上臺後,積極推動聯盟商業化,CBA的商業價值增長迅速。二是,這次世界盃上,國家隊的表現不盡如人意,CBA改革壓力大。
首先表明我的看法,當然我不是業內人士,說的不專業也沒有影響力,只是自己是個籃球愛好者,必然會有些想法。就當是拋磚引玉了。我的看法是,CBA改革歸CBA改革,不要為國家隊的成績負責。既然CBA已經獨立成一個商業聯盟,就要給他獨立運營的權力。種棵桃樹,天天想著摘蘋果,這算怎麼回事。
其實現在的改革,看的出來是照顧了我們國家隊的籃球培養。這也是折中的辦法,畢竟誰都不敢踢開國家隊成績,只顧CBA自身的發展,哪怕是姚明,我說也只是打嘴炮。
我們都清楚,國家隊的表現和cba聯賽的水平息息相關。這次世界盃之旅,在自己家門口,打的稀爛,看的出來我們的國家隊成員,水平不夠,尤其是關鍵時刻,打不出來,甚至不敢打。
為什麼?
首先是球員在各自球隊中的地位問題。這些球員是我們國家能招募來最強的,我們國家還是不會有拒絕參加國家隊的,誰敢?但是就是這些最強的球員,有一個算一個,幾個在各自聯賽球隊中擔當戰術核心的。比賽道關鍵時刻,球都在外援手裡,我們國家隊球員在聯賽中得不到歷練。
其次,我們的外援大多是來自美國,美式打法是CBA的主流(當然NBA也開始打小球了,隨著國際球員的增加,NBA的球隊風格和戰術愈發多樣)。那麼這些球員在場上的團隊戰術意識差一大截,聯賽上就更拿不到球。團隊技戰術執行方面,對比歐洲南美球隊在世界盃上的表現,確實是天壤之別。個人認為,歐洲球隊的技戰術水平,比NBA要強多了。我們的球員,打個人技術,比不上,打團隊,運作不起來,卡在中間什麼都不是。
最後,我想說的是這次世界盃之旅也不是什麼都不是,起碼球員的防守和對抗上去了不少。整個世界盃下來,在失分上還是控制的不錯。而且,我們原來後衛運球過不了半場的情況也改善許多,這都是拜在CBA聯賽中負責防守外援和運球等邊角工作所賜。有利有弊。
誰都看的出來,國家隊的表現和成員在CBA中的扮演角色緊密聯絡。但是提升國家隊水平,可不只在CBA。CBA是個商業聯盟,個人認為它更多是籃球人才的一個實力表現和自己價值變現的平臺,不會是培養平臺。
人才的培養應該來自於我們的各級學校以及各省市和球隊少年隊的籃球培育和競技聯賽。可是我們大多時候是糾結於CBA的外援開放,可為什麼不考慮一下,這些球隊和省市少年隊以及CUBA CUBS等,乃至高中聯賽也開放打通呢?讓他們各層級競爭起來,人才流通起來,才能真正從根上改變我們的籃球人才培養體系,想想NCAA下面多少隻球隊。人才多了,就不用老糾結CBA的改革了。其實林書豪就告訴我們了,黃種人不是不行,更多是培養水平和成長環境水平的問題。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盯著CBA,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CBA的改革上,那樣可能適得其反。當然也有不少人希望CBA展開懷抱,取消限制,像籃球水平最高的西班牙ACB和美國的NBA一樣,他們國家的籃球聯賽沒有限制,國家隊出來的成績卻是最好的。我們應該去想和歐洲的聯賽比,畢竟我們有最大的籃球市場。
最後,總結一下,CBA既然已經獨立出去,商業運營了,就不要讓他帶著枷鎖和負擔,難道又要開倒車?想吃好桃子,又要漂亮蘋果,往往很難如意。國家隊成績,大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下面籃球人才培養上,可能時間長一點,但這是長久之計。當然這個問題在於,誰熬得住,像76人那樣的相信過程,不是誰都做得到的。真那麼想要成績,學習國足,籃球一兩個歸化成員,提升更大,但是那個成績你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