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霍啟剛郭晶晶夫婦來說,他們屬於典型的豪門家庭,但是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卻非常的接地氣。

郭晶晶和霍啟剛一起帶著兒子霍啟剛去村莊裡體驗插秧,並不是作秀,而是真實地在烈日下捲起褲腿泡在稻田的泥水中。

霍啟剛發文說,現在的孩子,沒餓過肚子,挑食和浪費變成了習慣,希望孩子透過這段經歷,能夠“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別說豪門家庭,就連很多普通家庭的大人都未必能夠如此有意識地去切身實地的帶著孩子去勞動。

我們總是一邊抱怨著孩子沒吃過苦,太嬌氣,一邊又不給孩子吃苦的機會。

有遠見的父母,都是捨得讓孩子吃苦的。只有吃過苦的孩子,才能擁有沉穩、堅毅的性格,與人處事時才會有那獨立性、責任感;才能不遇到一點點的困難的就被打垮。

當然,這個吃苦,不是說要家長用尖酸刻薄的打擊孩子,也不是說讓孩子去做非常多超出他這個年紀能夠接受的體力勞動。

而是讓孩子吃“合理的苦”,不對孩子過分保護。

一、金錢、賺錢的苦

霍啟剛和郭晶晶制定了一個家庭的“週末活動”,讓孩子用自己的勞動換取零花錢。

比如幫爸爸擦車。

霍啟剛說,因為現在生活中很少能夠接觸到現金了,孩子對於“錢”代表了什麼。

所以透過這樣方式就可以讓孩子知道金錢並不是憑空出現,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每一塊錢都是透過付出自己的勞動換取的。

這樣孩子在買玩具的時候也才不會喜歡就要,沒有節制。

現在孩子打賞主播、充值遊戲的新聞屢見不鮮,其實究其根本,就是孩子對金錢沒有概念,才揮霍無度。

總結:家長要讓孩子明白父母是如何賺取金錢的;以及讓孩子體會自己賺錢的感覺,吃到賺錢的苦,才能懂得量入為出,理性消費。

二、獨立、自理的苦

蔡少芬和網友分享了兩個女兒做拖地、炒菜的照片。在採訪中,蔡少芬迴應說:“做飯是最簡單的鍛鍊。柴米油鹽也是一種成長和修行。”

讓孩子做家務,從來出發點從來都不是為父母分憂解勞,而是對孩子從身體到思維的一系列培養。

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事情負責,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有責任感;遇到問題先能想自己怎麼解決,而不是自己不思考就求助別人;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這樣也能夠收穫更多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長達二十多年的跟蹤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 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

就是因為從小做家務的孩子,有更強的獨立自理能力,自律性和責任感更強。

總結:不要讓孩子做家裡的“小皇帝”,也要參與到家裡的勞動中:收拾自己的玩具、疊自己的小衣服、洗自己的小內褲,吃飯時一起收拾碗筷……

三、受挫、失敗的苦

沒有孩子喜歡受挫,喜歡失敗。

但是孩子這一生,受挫、失敗又是必不可少的。

家長從小就把孩子保護得很好,從不讓孩子受挫,失敗,那麼孩子就沒有辦法脫敏,遇到一點點微不足道的風浪就足以讓孩子一蹶不振。

孩子比賽一次,輸了就不玩了,那麼孩子再比賽,還會容易“心態爆炸”;

但是孩子比賽10次,50次,對待輸贏,孩子就更會用一個平常心去面對。

所以說,在孩子遇到挫折、失敗的時候,家長要幫助孩子認真去感受難過、失望、沮喪、生氣等情緒,總結經驗、引導並且鼓勵他,制服挫折。

要提醒家長的是,不必去刻意製造挫折,因為孩子成長過程中並不缺挫折,比如是以比賽的失利、被朋友忽視、努力做了一件事卻沒有成功……

總結:不要盲目地去打雞血,而是從孩子的角度去出發,有效果地去幫助孩子度過挫折。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內容。

6
最新評論
  • 為了抗癌,男子堅持吃下為狗驅蟲的“芬苯達唑”,後來如何了?
  • 盤點國際乒壇史上最強混雙組合,國乒居首,匈牙利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