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故事>

古往今來,騙子幾千年來卻沒有消亡,其根源自然是世間總有好逸惡勞之人,為生存必然無所不用其極,從而衍生騙人錢財之局,那麼古代騙子是如何行騙呢?

拋磚引玉

明末有張姓鄉紳,平素好俠。有一心計之人投其所好,於是腰佩長劍,氣度不凡儼然俠客。手中提取一血淋淋的包袱,義正言辭對張鄉紳道,張兄大仇已報,囊中亦汝仇家之頭顱。

張鄉紳大喜,隨即贈不菲金銀,隨既俠客告辭離去。張鄉紳哆嗦的解囊一窺,不過乃一豬頭而已,憤而遣家丁去追此人,早已不見蹤影。時人沈風峰聞而嘆,自《易水》之歌止,而海內無俠士千年矣,即有亦雞鳴狗盜之徒!

金蟬脫殼

有一馬販陳三,時常在北京白馬寺前營生。某日其得一好馬,價值四十兩銀。偶遇騙子,騙子風度翩翩,圍住馬看有喜愛之意,詢問馬價,陳三答曰四十兩銀。騙子又語,其可買下此馬但手頭無現銀,須歸家取銀,並邀陳三牽馬一同前往取銀,陳三允諾。

行至半途,騙子在一家綢緞鋪前停下,轉身對陳三道,你且一等,待其買了緞子再去拿錢。陳三心想此人既買好馬又購綢緞,必是富家公子無疑。騙子進入緞鋪,故意用低價去激綢緞店老闆。緞店老闆道,爾不識貨。騙子又語,附近他倒有個熟人是識得綢緞的高人,其去拿予他幫看,再來買,可好?

緞店老闆說如太遠就罷了。騙子答曰,其有馬與夥計在門外守候,大可放心,說罷指向門外的陳三和馬匹。老闆見狀回覆到,請速去速回。騙子便拿了幾匹好絲綢,出門而去。

老闆見陳三出門與其夥計底耳兩句後,留下夥計與馬,獨自而去,稍微安心。陳三等至半天,仍不見騙子歸來,心道必是遇到騙子,便準備騎馬回家,卻被綢緞店老闆拉住見官。

縣令明察秋毫,待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對二人說道:“此人必是騙子。藉故買馬,卻以陳三為質。借夥計之名,進而騙取絲綢店上等綢緞。”綢緞店老闆聽罷,只得啞巴吃黃連。

貪小失大

京城每逢科考之年,各州府來應考之人甚多。於是京城人士大多借此靠出租房屋來增加收入。中街有王氏寡婦,其夫生前為其留得大量金銀,富貴聞名於京城。科考之時也是用空閒房子來出租給舉子,其房高大寬敞,因此深得舉子們歡喜,總能收取豐厚的租金。

王氏有兩個兒子,一個二十歲,另一十七歲。家裡還有一個使喚丫頭,還僱了兩夥計幹些粗活。

又逢科舉,舉子們紛至沓來。有兩穿著整潔的僕人打扮之人前來選擇居室。這兩人看好一間上房並說道,此間房子光明寬大,公子定然滿意。隨即掏出十二兩銀子租金交與王氏,王氏一看這種連家僕都不講價的主,甚為痛快。

不一會兒,公子翩然來到,一行五人乘豪華轎子而來,一主四僕,四擔行李,皆為上好東西。來到房舍後公子即以土特產送與王氏,值得五兩銀子。

王氏對兒子道“往年所遇舉子皆淡薄,今日這公子卻是豪邁闊綽。”,待到次日王氏便讓兒子安排筵席宴請公子,王氏兩個兒子來出陪客。公子談吐優雅,舉止大方。賓主暢所欲言,至二更天方才散去。

再過一日,公子又在院中回請王氏一家主僕吃酒。雞鴨魚肉,燕鮑翅參應有盡有,皆為京城名樓所訂購,酒過三巡,快至二更,公子道:“今日我們不醉不歸,請大家再品嚐我家鄉美酒。”說罷解開酒罈,酒香味蔓延開來,眾人皆叫好,紛紛搶來喝。不一會,王氏與其兒子僕人皆暈死過去。原來此酒中放了迷魂藥,其藥性很大,將一家人全迷暈。假公子和其四個家僕一起將王氏一家主僕綁住,當夜便蒐集王氏家所有錢兩財物,盡數收拾成擔。待到晨鐘,開了城門公然挑走,竟無人知道。

待到中午,王氏一家漸漸甦醒,看到現場,悔之晚矣,一行騙子早已出城了無蹤影。

身在江湖,斷不可露財,俗話說凡貪小便宜吃大是空穴來風。

江湖險惡,請勿聽信陌生人,主動找你搭訕讓你去別處幫忙之類的人決不能信。

這個天使女孩子被這惡魔孕婦和丈夫殺死,過程太過寒心,在此不表。不然又怕這篇被封了。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的提醒自己的孩子,畢竟惡魔張著和我們一樣人畜無害的臉。

—部分故事源於明朝筆記小說《騙經》

10
最新評論
  • 短篇小說:凱里爸爸和媽媽做水軍被解僱了,上一次攻擊了僱主的爹
  • 7個情人與浪漫之夜(四十八):歲月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