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故事>

(案例已經經過助理重新整理,有虛構、重構加工成分,不含人物真實資訊,如有雷同請勿對號入座。)

和本老師接到過一個女士的諮詢,姑且稱為淑芳。

她在和所有人溝通的時候都是輕聲細語的,但是唯獨和孩子溝通時,能吼到他們全家都不敢大喘氣。

想她在生孩子之前,也是一個出塵脫俗的仙女,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

不過生了孩子之後,沾染了世俗氣息,讓她一下從仙女變成了婦女。

能理解淑芬,因為作為母親,孩子從開始呱呱落地那一刻,母親就得對孩子負責。

於是,她對兒子的每一件事都非常上心。

從小就操心兒子吃不飽,穿不暖,或者作業有沒有寫完。

可是,淑芬越是嚴加管教,事無鉅細,兒子就越是磨磨蹭蹭。

淑芬不得不開啟高壓姿態來應對。

直到了高中,孩子好像突然就叛逆了一樣。無論淑芬怎麼催,都一定慢悠悠地吃早飯,非要等到第一節課的上課鈴響起來才教室。

有幾次還和門衛產生了衝突,發生了口角,後面老師出面才解決問題。

有一次門衛不讓進,就乾脆不去上學了,跑到學校附近的山上,讓老師和淑芬一頓找。

老師建議讓淑芬的兒子休學一段時間,但是淑芬擔心兒子休學後,會產生不良影響,便向領導求情。

淑芬和班主任一起做了孩子的思想工作,並且保證每天按時到教室。

後面淑芬去上了一些心理課程,反覆地告訴自己教育要“溫柔而堅定”,每天提醒自己要柔聲細語,可到了最後,還是忍不住吼出來。

越是吼兒子,對方反而越是變本加厲,非要和淑芬對著幹。

有一次淑芬氣不過,就不給兒子做飯,結果兒子就一天一夜沒有吃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這可把淑芬嚇壞了,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便求助和本老師。

淑芬反覆對和本老師說“兒子叛逆期了,無法溝通。”“他根本就沒有辦法可以交流!”“他怎麼就不能讓人省點心呢?”“和兒子溝通過了,一點效果都沒有!”

父母溝通的目的是讓孩子放棄自己的想法,很多父母覺得應該需要和孩子溝通的動機是什麼?

往往是因為孩子做了超出家長預期的事情,或者沒達成家長的期待。

孩子沒有按照家長的想法去做,那麼家長溝通的目的就是,

“你要放棄你的想法,聽過我的!”

所以翻譯一下難溝通的意思就是說,“孩子不聽我的,束手無策了”。

在其中,父母的真實想法是隱藏起來的,父母的真實想法是“我接受不了!”,但是表達出來的是“我是為你好”。

這就是一個不要感受的心理指令碼。

有些父母會傳遞這樣的資訊:“不要照你的感覺,要照我的感覺。”

比如母親對小孩說:“我餓了,你想吃什麼?”或是“我好冷,你把毛衣穿起來。”

和本老師分析,在這個案例中,其實是淑芬對遲到焦慮,不是兒子。

另外一點,叛逆有一個常見的誤解,認為青春期才出現叛逆期。

其實智慧的家長都知道,孩子從兩歲就有叛逆行為了。

比如,孩子想要玩具,家長不買,孩子在地上打滾,這就是一個小叛逆。

而孩子等到了青春期之後,孩子發現和家長溝通沒辦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那就乾脆不溝通了,而是直接去做了。

這兩者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幼年的孩子在結果產生之前,父母就知道了。

而青春期的孩子,是結果產生之後,父母才知道,那麼問題就自然棘手了。

再根據淑芬的形容,這確實是一個令人操心的孩子。實在是太費媽,事事都要母親監督。

我們來看一下淑芬和兒子間的互動模式,

1.兒子出現問題,淑芬作為母親去解決。

2.兒子不接受母親的幫助,淑芬便生氣,給予兒子壓力,強迫兒子順從。

3.兒子出現更大的問題,淑芬作為母親去解決。

……

直到這個問題嚴重到母親解決不了為止。

這是一個心理遊戲,兒子的心理語言是“啊,我出現問題了,你快來幫我吧。”

淑芬的心理語言是“我會幫你的,但是你會被我訓斥!”

兒子又會說“你居然罵我,我看看你到底有多大能耐。”

從一開始,兒子遲到了之後,本來遲到的問題應該是兒子來解決的,或者後果由兒子來承擔。

但是到了最後,你會發現,是淑芬承擔了後果,由淑芬作為母親來和班主任溝通。

這裡存在著漠視,母親對本來應該兒子承擔起來的責任視而不見,而兒子也對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視而不見。

兒子透過母親來管理自己的生活,以證明自己“我無法自己解決問題”。

母親透過兒子來接管兒子的生活,以證明自己“他還是一個孩子,需要我”。

現在的問題是,想要兒子自律、承擔責任,就得讓淑芬放手。

可只要淑芬一放手,兒子的生活就一定會失控,變得一塌糊塗。

到了這裡,好像變成了一個死結。

這裡面就存在死結,只要淑芬不管了,兒子就會失控,所以這就證明了兒子必須要淑芬管著。

那麼工作的方向就是解開這個死結。

和本老師順著淑芬的想法往下說“是的,這真的是太糟糕了,只要你不管,他就沒辦法生活自理。他簡直像一個6歲的孩子,而不是一個16歲的青少年,你照顧他真的是太辛苦了!。”

和本老師首先理解淑芬作為母親的不易,並且肯定了她的想法,接著再轉換她的信念,而不是否定。

接著和本老師說“我知道你很擔心不管孩子後,他的生活一團亂,這是每個母親都有的。不過你總有一天要放手的,你放手得越早,他獨立得越快。而且他不是你停止了管,他就會自己打理自己的生活了,而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慢慢才能學會自理。這個時間有點長,可是你不放手,他再怎麼長大也不會自律、承擔責任。淑芬你告訴,你願意看到你高中的兒子失控,還是願意等到他成年之後再失控?”

淑芬說“我都不願意,我希望他好好的!”

和本老師“現在假如他惹麻煩了,你還能兜底,可是你能確保他成年之後惹麻煩了,你能處理嗎?你願意看到這種局面嗎?”

淑芬“不,我不願意。”

和本老師“你再仔細想想,你其實是被兒子綁架了,他不斷給你惹麻煩,他都16歲了,還像一個6歲的孩子一樣,耗費著你的全部精力,你是什麼心理感受?”

淑芬“我以前可是淑女,都是被他才逼成這樣的,他現在該長大了!老孃才不要管他的爛事了,我要去做我想做的事情,再也不給他擦屁股了!”

在這裡,和本老師改變了她的信念,原來是“每次都要管這些爛事,真讓我生氣。”

而現在是“這些爛事真讓我生氣,我不再也不管了。”

一個6歲的孩子,需要母親壓下怒氣擦屁股,可是16歲的孩子不需要了。

開一句玩笑話,青春期的兒子,不能當兒子養,反而要當“老公”養,平等對待他。得讓他感覺被需要,讓他學會自己獨立處理問題。

從家庭的角度看青春期的問題,幫你發現你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諮詢師。

7
  • 短篇小說:凱里爸爸和媽媽做水軍被解僱了,上一次攻擊了僱主的爹
  • 從罰人吃肉,再到罰酒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