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滿族民間故事傳承人肇恆昌講的一個滿洲民間故事,說的是一句滿洲地區俗語,看完故事,您就知道了。
從前,滿洲東山里,住著一家大富戶,很有錢,這家有三個兒子,每天不務正業,就是到處閒逛。
老頭為了長遠考慮,就把三個兒子叫到跟前,說:你們都長大了,應該學點本領。我也沒什麼教你的,給你們每人500兩銀子,你們出去各學一個本領回來,三年後回來見我。
這三個兒子就從家出門了,到了三叉路口,老大往東走,老二往南走,老三向西走。哥仨約定,三年後在這裡相見,一起回家。
先說老大,到一個集鎮,看一買賣鋪子掛著草標。過去掛草標,就是表示要賣或兌。老大就進去問,原來這家店主經濟困難,打算把這店鋪就轉給別人。老大就拿出500兩銀子,幫助這店鋪過了難關,還進了很多貨。經過三年,小店變成大買賣,老大也學會做買賣,還掙了很多錢。
老二是遇到一個木匠鋪,這木匠鋪也是要荒攤,老二就拿出500兩銀子進行資助,經過三年,老二學會了木匠手藝,木匠鋪發展的很好,他也掙了很多錢。
老三走了好幾天,也沒找到要學的地。這天走的前不著天后不著地,又累又飢又喝,心想找個能吃和休息的地。就這時候,看前邊有一座廟,年久失修,已經很破了。他進入,一個老和尚給他做了熱騰騰的飯,他吃完感覺很感激。就拿出500兩銀子,幫助重修廟宇,重振香火。老三也是起早貪黑,跟大夥一起忙活,一心為了建好廟宇。三年了,廟建好了老三要走,和尚也是挽留,老三說,我跟父母說好三年後要回家的。
和尚說,也沒法挽留你,你去正殿佛像下邊扣點泥來。老三就聽老和尚話,去正殿佛像下扣了點,他怕扣壞佛像,只扣了雞蛋黃那麼大的泥。老和尚用泥給捏了一個小泥人。告訴老三,這小泥人叫小利,你以後有什麼需要就管他要,這就夠你一生的花費和需要了。
老三穿著來時候的衣服,因為他跟大夥一起忙活,衣服已經非常破舊了。往家走,走累了,他就拿出泥人,試試老和尚說的管用嗎?他就對小泥人說:小利,給我來匹馬。
前邊真出現一匹馬,老三就騎馬往回走。等快到哥仨分手的地方,老三把馬放走了,自己躺地上曬太陽。一會老大過來了,老大騎著高頭大馬,現在是有錢商人,也變的勢利眼,看老三破衣拉三的,就沒理老三,徑直就走了。
後來,老二也騎馬來了,看看老三,老二看著躺地上的人像老三,但老二也沒理,老二也騎馬過去了。
老三一看兩哥哥不理自己,看來人家有錢了,不理我了。老三嘆口氣,就拿出小泥人,說:小利,給我來四人大轎。在他跟前馬上出現一個四人大轎,老三坐上轎子後,轎子就飛快地跑起來。
老大和老二在他們相約的地點匯合,兩人各談自己發財的經歷。老二說:我剛看路邊有一個叫花子像咱家老三。老大實際上看見老三了,但他說不可能。哥倆就慢悠悠往前走。
老三坐的大轎飛快跑,很快超過老大和老二,到了路邊,又把 大轎收了,自己躺路邊了。老大老二騎著馬過來,老二說:大哥看,這是不是咱家老三?老大說:不理他。兩個騎馬就走了。
老太太惦記老三,晚上就到老三媳婦住的地,看到正巧老三回來。老太太說: 掙到沒掙到錢無所謂,回來就好。
第二天,老三換了新衣服去見阿瑪。老大和老二也在那。老頭就問:你大哥學做買賣,你二哥學做木匠,他們都掙了很多錢,你學了什麼手藝?老三說:我沒學到手藝,也沒掙到錢。還把500兩銀子都花出去了。
老大和老二倆人的媳婦就議論上,老三什麼能耐也沒有,以後就會拖累我們,我們還是分家吧。他們各自給自己丈夫說應該分家。哥倆原來沒想到,聽自己媳婦一說,感覺說的有理,就跟他們阿瑪說:我們都長大了,咱們還是分家吧,各過各的比較好。
那時候,一般都是一大家族一起過,不講究分家。但這時候老大和老二都在不同地區做買賣,沒法一起住,老頭就同意他們說的分家。
老三知道這要分家,是他兩嫂子的主意,是嫌棄自己。老三說:咱們村南三十畝地,這地歸我,其他由你們哥倆分,你們看行嗎?剩下的你們哥倆分吧。他這一說兩個嫂子就樂了。
老頭就留夠老兩口吃穿用等必須的以外,就把財產給老大和老二分了。老三的小家是四口人,他有一兒一女,借老二一輛馬車,拉上一家四口,又拉了點玉米棒子就去自己分的地了。那拉的玉米棒子是要搭一間臨時窩棚,他們需要臨時住呀。住下以後就開始商量建什麼房,建什麼樣的院套。
老三把設想的都畫出來,並用玉米棒子插一些地畫作為記號。記號在哪建大瓦房,院內雞鴨鵝犬以及門口的兩大石獅子都畫出來。到晚上,老三拿出小泥人,就唸叨:小利,你把我畫的都變成現實吧。立馬出現了一座大莊園,四間大瓦房,青堂瓦舍,高大圍牆,院內雞鴨鵝犬亂叫,院門是紅漆的大門,門口兩大石獅子。老三一家就住進去了,媳婦也是特別的高興。
這一晚上,最擔心的是老頭老太太,心疼自己三兒子,只帶走點玉米棒子,那搭窩棚,晚上睡的肯定要涼呀。老兩口一夜都沒睡好,一早就去看看自己三兒子,到了地一看,怎麼是新建的一個大院套呢?
老兩口後就把老三的事情跟老大說了。老大現在成了商人,見利忘義,看別人的好處就眼紅,自己怎麼能得到那小泥人?老大就把這事跟他媳婦說了,他媳婦主意多,他媳婦說:你硬搶不行,你也拿著銀子,到那廟,那的和尚也許也給你一個小泥人。
老大於是就聽媳婦的,也拿了500兩銀子,找到了老三呆過的廟,老大也拿出500兩銀子,為廟新修一些建築,他也一起幹,過了三年,老大說自己要回去了。老和尚也讓他正殿佛像下扣一點泥。老大貪心,就狠狠扣了一塊拳頭那麼大的泥,交給老和尚。老和尚也捏了一個泥人,說這泥人叫大事,你需要什麼可以管他要。但記住一點,不能但貪心。老大本來就是見利忘義的人,他只想拿到泥人,根本不管後邊要求不能貪心的話。老大千恩萬謝,拿著泥人就回家了。
老大回家,就把大泥人拿給老婆看,兩個人就聊,聊到如果把那小泥人也拿到手,要什麼有什麼,咱們就過神仙生活了。兩個人越聊越高興,最後真想出一條計策來。
第二天,老大把老三兩口子和老兩口請去,一起吃飯。吃飯中,老大提出,我的房也不次於你的房,我想跟你換房。老三實在,說換就換吧。老大說,換房子,你房子裡所有東西你都不能拿走,包括那個小泥人,全歸我。老三兩口子一核計,有房子有院子,夠生活就行,就同意把小泥人也給老大。老大就是怕老三兩口子反悔,所以專門請老兩口作為見證人。
老大兩口子住進老三的院子,有了兩個泥人,樂的合不上嘴,把兩個泥人放在祖宗龕位。到來了晚上,兩個泥人對話,小利說:我的事我都辦成了,我要回去了。大事說:我來就是找你來了,這人太貪心,我也跟你一起走。兩個泥人就走了。
老大兩口子醒來一看,自己睡露天了,房子院落都沒了,兩個泥人也沒了。這就應了滿洲流傳的俗語:圖小利大事不成。
這正是:
老大見利忘了義,
老三憨厚顧情理。
貪心無度必遭報,
最終還是害自己。
作者肇恆昌,愛新覺羅三世祖後裔,瀋陽東陵滿族民間故事傳承人,是省一級的。網名叫河洛噶善是滿語,意是'山谷(山溝)裡的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