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故事>

前幾天給外孫過了五週歲的生日。這半年以來,外孫吵著要過生日的“鬧劇”終於畫上了句號。看著外孫興奮地去關燈、雙手合十許願,然後在全家“生日快樂”的歌聲中一口氣吹滅蠟燭,我感慨,此刻只是瞬間,就在一瞬間,外孫長大了。對外孫來說,這一瞬間便成了永恆的記憶。

過完生日的第二天,我故意逗外孫:“這幾天還給你過生日可以嗎?”

“為什麼?”

“因為你喜歡過生日啊,前些天不是天天吵著要過生日嗎?”

“可是過生日每年只能過一次啊!”

看來,外孫的“為什麼你們總是過生日不給我過生日”這個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

慢慢長大的外孫最大的變化就是頭腦中產生了無數個“為什麼?”

我和外孫之間典型的對話模式是:

外孫從幼兒園回來:“爺爺,我告訴你一件事情:小貓愛吃魚,老虎愛吃肉,你知道嗎?”

“我當然知道。”

“可是為什麼小貓愛吃魚,老虎愛吃肉?”

“這個……是動物的天性。”

“為什麼?”

“天性就是一切有生命的東西與生俱來的,比如,魚一生下來就會游泳……”

“為什麼?”

“這就是魚的天性啊!”

“為什麼?”

……

我開車帶外孫去學英語。

外孫問我:“爺爺,綠燈行,紅燈停,對不對?”

“對的。”

“為什麼?”

“這是人類的規定啊!”

“為什麼?”

……

“爺爺,前面那個樓很長,其他的樓都是短的。”

“建築物不能說長短,應該說高低或高矮。比如,那個樓很高,其他的樓都比它矮。”

“為什麼?”

……

外孫的諸多“為什麼”,往往以我的無言以對而結束。

我有一個親戚,他對兒子要求非常嚴格,立了很多規矩。這些規矩多數我是贊成的,但有一個規矩我持反對態度:他不允許孩子在跟他對話時使用反問句。

比如,他訓斥兒子“那個玩具要和弟弟一起玩,你不能只顧自己。”

“為什麼?”

“我跟你說過多少遍了,不能使用反問句!不要問為什麼,聽我的,和弟弟一起玩”

“憑什麼?”(聲音明顯低了很多)

……

我相信,用不了多久,這個孩子的反問句會越來越少的。

然而,這是好事嗎?

嬰幼兒和風燭殘年的老人是沒有那麼多的“為什麼”的,前者是沒有這個意識,更沒有這個表達能力,後者是到了人生的盡頭,大部分的“為什麼”要麼得到了解決,要麼知道是無解的,所以再也不會問“為什麼”。

隨著嬰幼兒慢慢長大,除了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不斷增強外,更主要的是他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視野不斷開闊,概念不斷豐富,與此同時,矛盾、困惑、不安、恐懼、不理解、不習慣、不認同、不滿足等感覺、感受不斷增多。在寬鬆、和諧的環境中,兒童的這些感覺、感受會變成一個又一個的“為什麼”向成人提出來。因此,我認為,兒童的好奇心是人類最為寶貴的品質,也是人類想象力、創造力的源頭。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的“為什麼”正是成人對他們實施教育的最佳時機,也是人類文明代際傳遞的最為有效的途徑。

我堅信:

懷著一顆柔軟的心,悉心呵護認真對待兒童的每一個“為什麼”,是一切良好教育的開端;

沒有兒童的“為什麼?”,就沒有人類一切的發明創造;

企圖扼殺乃至消滅兒童“為什麼”的行為都是反教育的。

外孫過生日那天,親家也來了。我們一同打車去飯店的路上,我對親家說,你孫子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為什麼?”我問身邊的外孫:“你跟爺爺說說,你為什麼喜歡說‘為什麼’?”外孫狡黠地回答我說:“為什麼?”說完後,我和外孫都哈哈大笑起來。

2017年10月19日

14
最新評論
  • 短篇小說:凱里爸爸和媽媽做水軍被解僱了,上一次攻擊了僱主的爹
  • 十年淬鍊劉在石——從沉寂無名到風靡亞洲(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