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故事>

馬永彪是甘肅省東鄉縣馬陰村馬陰小學的校長。2020年是他在這所學校任教的第四個年頭。

馬陰小學四周都是大山,馬永彪來之前,前任校長不小心從山坡上滑到了山溝裡,不幸遇難。整個學校就剩下了一名教師。馬永彪被教育局臨時委派過去,對於即將在他眼前展開的狀況一無所知,也不知道一下就做了四年。

“我沒來過這個地方,不知道有這個村,不知道學校是一個什麼樣的面貌,不知道這裡的孩子,不知道這裡的風,不知道這裡的一切,讓我到馬陰小學去任職,我這樣就來了。”

有人把他的行李取了出來放在門口,說,馬永彪,你的目的地已經到了。

馬永彪在門口呆立了足足五六分鐘。“我就看著眼前的一切,我說不可能,我說這不可能是我要工作的地方。”

那是2016年的2月份,冬天還沒過,樹都光禿禿的。學校門關著,連個標牌都沒有,看起來荒涼又破落,院子裡有一個孤零零的旗杆。

常被家裡母親和媳婦唸叨“一根筋”馬永彪還是很快收拾了心情。落腳之後第一件事,他叫來了學校唯一的老師,又找來了工人,修補頂棚,給學校做了一個門頭。

“學校得有學校的樣子。等外面的人來的時候,看見我們這個學校的門頭,他就知道,這是一所學校,叫馬陰小學。”

學校最初沒幾個學生。當地人對教育不太重視,和老師對話也有點排斥。馬永彪和老師一家一家去敲門,動員學生來上學。教室是真的簡陋,馬永彪發現,一到下雨天,教室漏水,老師的宿舍也漏水。老師休息不好,學生也學習不好。

校區的水馬永彪也不是很滿意。馬陰村在山頂,國家鋪建了自來水管網,但是因為地勢過高,常常出現水壓不夠而斷水的情況。學校和村裡的家家戶戶都挖了水窖,自來水來的時候就把水窖裝滿存放,一口窖可以夠學校用一個星期。但是畢竟放在窖裡之後就是死水,不如流通的自來水那麼幹淨。如果自來水一直不來,各家農戶還會在自家的窖裡面盛雨水,這裡的牛、羊就是飲用沉積下來的雨水,久而久之水窖也沉澱了不少雜質。

甘肅地處高原半乾旱地區,分佈的自然水源大多是含鹼高、口感澀的苦鹹水。外來的人喝了這裡的水,回去會覺得肚子脹。可是這裡的村民和孩子習慣了,不覺得什麼。

在漏水的教室上課、甚至不去上學、喝著苦鹹水 —— 馬陰村的祖祖輩輩如此生活,習以為常。“外來者”馬永彪看著這一切,心裡很不是滋味。

他想:我得給孩子們建一座新的學校。

他開始給上級政府寫信,尋求資金。對於修建學校,鄉政府和村委會很支援,資金很快批了下來。但卻在徵地的環節遇到了第一個巨大的阻礙。他看上一塊地皮,從採光到到大小都很符合新校址的需求。可是這塊土地同時歸屬六、七個人所有。有的人想留著地給兒子蓋房娶媳婦,有的人覺得建不建學校,跟自己關係不大。馬永彪四處奔波,四處走動,勸說農戶,但是徵地的事情仍舊遲遲得不到推進。

有人勸他別這麼操心了。學校修不修,做不做,那是政府的事情,給不給地,那也是當地群眾的事,一直這樣努力會把自己給累壞的。晚上睡下的時候他也想,自己這麼拼是到底為了什麼?馬陰村是東鄉縣的深度貧困村,一些孩子的父母去廣東福建一帶打工,就吃過沒有文化的虧,去銀行給家裡寄錢,匯款單都不知道怎麼寫。學校如果修好了,受益的是馬陰村的孩子和這些百姓啊, 他不明白為什麼會有人不配合。好幾個晚上,馬永彪打著手電走在沒有路燈的山路上,望著無盡延伸的黑夜,都感到一點退縮,“要不算了。”

只是退縮的念頭到了第二天上課,看到孩子們時會打消。幾個孩子的家遠,書包裡面塞個幹餅子、幾個野果子就當午飯。孩子們有求學的願望,馬永彪一根筋的勁頭又回來了,決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也要建一所明亮、設施完善的學校給他們。

他又開始不斷給各級政府打報告、寫信求助。終於,在徵地問題擱置了一年後,鄉政府和上級部門領導共同努力推動,重新找了一塊修建學校的地。學校終於可以動工建設了。

地的問題解決了,施工也終於開始。要解決的,還有孩子們飲水的問題。可口可樂中國聯合多方夥伴共同發起的“扶貧與淨水計劃”在臨夏州援助了五十幾臺淨水機, 但急需淨水的地方有很多,馬陰小學沒能趕上第一批捐贈 。一次臨夏州商務局的領導來村裡,馬永彪倒了一杯水給他喝。領導端起水杯,看見水裡懸浮著一些渣子,問孩子們平時就喝這樣的水嗎?馬永彪說是的。領導回去馬上打報告,專案組迅速落實情況,在第二批捐贈的時候,馬陰小學被分配到了淨水機。

(自2017年以來,可口可樂中國攜手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壹基金,新疆、雲南、甘肅和湖南四地的扶貧和商務部門及公益夥伴,共同設計實施“扶貧與淨水計劃”專案,為偏遠地區的師生提供淨水裝置,進行飲水安全教育,解決飲水安全問題。)

和淨水機到的還有一批專用水杯,孩子們人手一個,每天跑到淨水機那裡打水,高高興興地,就像去遊樂場打冰激淋。每天要喝至少三杯水,覺得水“特別好喝、很乾淨”。

就是這樣,打報告,寫申請,找資金,找地,催施工,搬遷,找淨水機……用了三年時間,馬永彪一點一滴構建起了新的校園。隨著校園改變的,除了孩子們上學的精神狀態、老師的教學狀態,還有當地家長們的態度。馬永彪覺得,現在家訪,那些父母也不像以前那樣排斥了。他們會積極送孩子來上學、也會督促孩子完成作業。

接下來他計劃改善學校的圖書館,以及給學生們安裝一臺計算機,因為“ 這是學生必備的技能。”

“我們這裡面的孩子,出門就是山,走路也是山,他眼前全部都是山。” 看不到高樓大廈,看不到城市裡別人眼裡稀鬆平常的現象。所以學生常常問他,老師,山的那邊是什麼啊?

馬永彪的下一個心願是,能夠在若干年後,給馬陰村培養出幾個像樣的大學生。

他知道這件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人守得住。水得一口一口喝,教育要一代一代去傳承。他們建立的,也不僅僅是一所新的學校而已,而是某種精神性的東西。他希望孩子們終將能夠墊著知識的高度,有機會能從大山走出去,看一看山的那一邊是什麼,並且得到屬於自己的答案。這就是他在乎的。

*原文來自:可口可樂中國

5
最新評論
  • 短篇小說:凱里爸爸和媽媽做水軍被解僱了,上一次攻擊了僱主的爹
  • 散文: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