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愛,請深愛,如果不愛,請不要傷害!
---題記
不知道大夥有沒有聽過《一粒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的故事,故事講的是兩戶人家本是鄰居,其中一家人要富裕一些,另一家則貧窮一些。這兩家本來沒有什麼恩怨的,可是有一年,發生了天災,導致田中糧食顆粒無收,窮的一家沒有了收成,而富的一家買到了很多糧食,想著大家鄰居的,就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這窮的一家非常感激富人,認為這真的是救命的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往富人家感謝。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讓他再拿一斗米回去,窮人回到家後,他的兄弟說,這鬥米能做什麼?除了吃以外,根本就不夠我們明年地裡的種子,這個富人太過分了,既然你這麼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和錢,才給這麼一點,真是壞的很。
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裡,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麼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真不是人。於是,本來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從此就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
想想在知音的日子,真的是簡單而又美好,或許白雲蒼狗,世事難料,如今看到“蒸發”這則文章,心思恐怕與以往有些不同了。
12月3日早上醒來,看到胡老師在少年工作群裡發了一篇關於知音“閃崩”的文章的連結,向來溫文爾雅的郭老師在其連結下發了一個“靠”字,其憤怒可想而知,由此可見,這篇關於老東家的文章,對一個品牌,對幾代知音人的傷害到底有多大。抱著對“孃家人”的關心,我還是很好奇地點了進去。
文章說,30年來經久不衰的《知音》雜誌2017年上半年淨利潤為負數,並把矛頭直指集團新一屆黨委,面對這無端的指責和惡意的攻擊,知音全媒體總經理王唯也於次日深夜發文嚴厲呵斥,而《公開信》一文也得到了在職的,離職的,以及很多讀者的力挺聲援。
作為一名離開知音不久的前員工,我想我有必要說些什麼。因為在我們中國,有太多的人不太會用語言的力量,對言語的傷害往往都是被迫接受,掛在嘴邊的不是沉默是金,就是“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意思就是說,遇事要忍而少言,不要直面反擊,所以說,壞人之所以壞,往往都是我們這些好人慣出來的。因為沉默,只會讓那些包藏禍心的人更加有恃無恐。
我不知道大夥看完“蒸發”一文有何感想,而我的直觀心情,只能用唐代詩人劉禹錫“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的詩句來形容。對於“蒸發”一文講述的可靠性,《公開信》一文已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作了有理有節地迴應,我就不做多說廢話,現在只想以人性的角度,談談對這個事件的看法。
南宋《三字經》有“人之初,性本善”這樣一句話,說的是人生來本是很單純善良,一股赤子之心,可以嚴謹地律己,可接觸了社會的這趟渾水後,本來的嚴謹也會慢慢地被舒展開,最後變得渾濁不堪。
就以我而言吧,還沒畢業就進了知音,從一開始的初出茅廬,到同事們給予的肯定和支援;從最初的能力不佳,到後來的獨擋一面;從一個普通的毛頭小夥,到各位領導老師對我的器重,哪怕在我提出離職的那一刻,部門領導對我也是一再挽留,集團總經理還特意給我打了電話,也正由於他們的挽留,導致我進新公司的時間一拖再拖。
後來,一朋友給我支招說,你準備相關材料找集團人事部協議離職,協議不成就威脅說勞動仲裁,迫於壓力,人事一般會同意。果不其然,我就因此迅速辦了手續。
今日的我,之所以勇敢地說出自己曾經的案例,並不是為了證明曾經的自己有多麼地渾濁不堪,而是為了說明當初的自己,為了達到某種目的選擇了不擇手段,甚至想到了以德報怨,一如“蒸發”一文的釋出者。
所幸我還是那個我,沒有以極端的方式傷害培養我,給與我舞臺的知音,也沒有成為自己當初最討厭的樣子。只是我不明白這些捏造事實,惡意攻擊前公司的人的心理,手裡拿著公司的高工資,卻在背後罵著公司的娘。蘇東坡先生不早就說過嗎,合則留,不合則去,你可以不愛,但不要傷害啊!
作為曾經的知音人,我仍為知音驕傲,為自己自豪。我不容忍他的榮光被肆意誹謗,也不容忍每一位知音人的一腔熱血被謠言詆譭。一如《公開信》所說的那樣,知音需要溫暖,不需要誹謗,尊重支援一個品牌的榮光,理解信任一群知音人的努力,是我們最起碼的道德底線和心裡良知。無論跳樑小醜如何抹黑,無論一石米養成的仇人如何挾私報復,“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是非黑白,自在人心。
我不是知音的在職員工,我的發文沒有討好誰的必要,但我一直深信導演課老師戴克明教會我的那個道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名員工,如果不懂得感恩,他也就沒有未來可言。”如果說知恩圖報是大學老師教會我的道理,那麼人情美,人性美,是知音文化精髓教會我的善良。
作為一名離開知音不久的知音人,我曾見過知音的輝煌,也見過知音人為了破局而做出的種種努力,一如前領導陳昕,在沒有集團資金投入的情況下,硬是帶著我們7名年輕員工,在西雙版納完成了一部電影的攝製。
如果說,知音是一個媒體特種兵的訓練營,是新媒體人才的黃埔軍校,那麼,以實力求地位,以業績論英雄,是知音教會我的生存之道,因為這世上沒有懷才不遇,只看你是否去努力爭取。用王導的話說,“要麼全力以赴地幹,要麼早點滾蛋,在任何一家公司混日子,遲早會有人拿你開刀。”“蒸發”的始作俑者,道理你可懂?
《一粒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的故事當告訴我,當給予成為一種習慣,就會讓人形成依賴,永不滿足的道理,而“蒸發”一文,則讓我看到人性的“劣根性”,也理解了“自古小人多好事,君子生來坦蕩蕩”這句話的含義。
文章寫道最後,我再補充一句說,這是一個新媒體時代,語言的力量越來越大,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聲音,都能讓越來越多的人,越加容易地聽到。這是好事,但也是件壞事,在這個語言戰爭愈演愈烈的年代,我們要時刻警惕那些流言蜚語般的“炸彈”,對一個人,對一家公司,甚至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帶來無不彌補的傷害。
保護知音,保護一個品牌的榮光,是為了保護我曾經是一名知音人的驕傲和自豪!此刻,我站了出來。